12月2日,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shù)(C-IASI)公布了2020年第二期碰撞測試結果,這無疑也是近期汽車圈中最受關注的事情之一了。事實上,近年來每逢中保研公布碰撞結果都能引起廣泛的討論,不得不說,隨著中保研“火”了,也讓消費者開始認真關心車輛的安全問題,為很多人在買車時“避坑防雷”提供了重要參考。
而這一次之所以再次成為全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不僅是因為本次測評結果中涉及了此前頗具爭議的帕薩特和皓影,另外三款車型同樣來頭不小,有長期霸占國內SUV銷量榜榜首的哈弗H6,還有阿特茲、領克03也都是同級別的運動標桿車型。
總體來看,這幾款車型的成績都還不錯,沒有嚴重“翻車”的情況,不過即便如此,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份成績單時多少還是有些驚訝或不解的。
碰撞結果并不完全等于車輛安全性
首先必須要承認,在消費者越發(fā)重視安全性的今天,碰撞測試對于很多車企和車型來說就是一面“照妖鏡”,而中保研的很多測試項目都是參照了美國IIHS的標準和理念,在權威性上自然也有所保證,能夠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
不過從目前大眾對于碰撞測試的認識和態(tài)度來看,是否就能單純通過最終的碰撞結果完整展現(xiàn)出一輛車的安全性呢?答案肯定也是不絕對的。
大家可能都發(fā)現(xiàn)了,大部分車型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shù)一項中都只拿到了M(一般)或P(較差)的評價。但這項評價其實與車輛的安全性關系不太大,主要反映的是碰撞后車輛設備維修的成本。畢竟,如今車輛的外設科技配置越來越多,結構也越來越精巧,被撞之后自然維修成本就會增加,但并不代表這是一輛不安全的車。
另外,目前中保研的車內乘員安全指數(shù)評定分為正面25%偏置碰撞、側面碰撞、車頂強度和座椅/頭枕四個細分項。因此只有將所有測評結果總結起來,才是決定乘員安全與否的因素。
不僅如此,考慮一輛車的安全性還要結合真實的路況場景當中。據(jù)IIHS統(tǒng)計,每年死于車輛翻覆事故的人數(shù)占到了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shù)的五分之一,而在發(fā)生翻車致死的事故中,車輛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就是車頂強度不夠,導致在車輛撞擊地面時發(fā)生變形侵入乘員艙,危及生命安全。
或許這也是為什么此次評價結果中,皓影拿了兩個分項的A,哈弗H6只有壓頂一個A,不過最后整體成績皓影卻要好于哈弗H6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皓影最后的成績跟半年前的結果保持一致,整體評價都拿到了G。
最后還要說下最被消費者看重的正面25%偏置碰撞,隨著帕薩特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以及媒體們的廣而告知,很多人都將A柱的彎折程度看做是評定這一分項的標準。其實,這點很重要也較為直觀,但絕不唯一。
實際上,正面25%偏置碰撞評定標準是假人傷害、約束系統(tǒng)與假人運動、車體結構三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又會分許多評定細項,而A柱狀態(tài)只是“車輛結構”評定中的一個細項而已。
比如此次阿特茲雖然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評價為M,不過可以看到,在測試過程中阿特茲車輛結構侵入并沒有給車內乘員帶來大量擠迫,同時在側安全氣簾和正面安全氣囊以及安全帶拉緊作用下,很大程度限制了駕駛員頭部的位移,避免了二次擠壓,能夠在最大程度給乘員留出生存的空間。
因此阿特茲對于假人頭部、頸部、胸部以及腿部等身體造成傷害的評價均為G,再加上其余三項指數(shù)上也都得到了G評價,綜合而言其安全性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什么樣的車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
當然了,各大機構的碰撞測試就“考試”一樣,沒有人會否認安全評價越高越好,它也從客觀上對車企起到了監(jiān)督和督促的作用。只不過,我們也不能把提高車輛的安全性完全寄托于此。要知道,提升車輛安全性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消費者有全面的理解,更需要車企平時的積累,而非為了“應試”臨時抱佛腳。
以阿特茲為例,作為汽車市場中運動B級車的標桿,阿特茲留給人們的印象往往都是富有設計感的顏值和人車一體的操控性能。但事實上,阿特茲在安全的打造上同樣不留余力,早在此次中保研碰撞之前,它就已經完成了美國IIHS、歐洲E-NCAP、日本J-NCAP等所有權威安全認證機構的考驗。
而這份成績單的取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秉承著對“高度安全”的執(zhí)念,阿特茲采用了大量的1800MPa超高強度鋼板,極大加強了整車的"防御"能力。
此外,為了抵御碰撞傷害,阿特茲的設計團隊還特別采用直線化、連續(xù)化的車架,在整體上形成了一個更結實的封閉環(huán)狀結構,同時在M型車門防撞梁、整體沖壓車門、十字截面沖擊盒等細節(jié)上的優(yōu)化,都讓其可以在發(fā)生碰撞的第一時間吸收、分散、減少撞擊產生的能量,保證車內乘員的人身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限的成本下,增加安全配置就難以不免地導致在其他方面配置的縮水。不難發(fā)現(xiàn),如今市場上的很多車型在強調車輛硬件安全性的同時,其科技性配置卻乏善可陳,這對于對于用戶的日常體驗會打上不少折扣。
為此,阿特茲除了被動安全配置外,在主動安全配置上同樣不計成本,搭載了最新的i-ACTIVSENSE智能安全輔助系統(tǒng),并在原有ALH、AFS、HBC、BSM、RCTA、MRCC、LDWS、FOW、SCBS基礎上再次升級,新增了360°全景監(jiān)控系統(tǒng),TPMS智能胎壓監(jiān)測、以及AEB夜間行人監(jiān)測功能。
得益于此,用戶在日常行車中可以避免很多因視線盲區(qū)或者判斷失誤造成的安全隱患,同時可以看到,在中保研反應車輛輔助安全及車外行人保護的指標中,阿特茲也均獲得了G評價。
回到消費者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車的問題上,答案顯然已經不言自明。而無論是C-NCAP,還是中保研,更為嚴格的標準讓消費者對車輛的安全有了更多的認知,無形中也把安全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而相比于最終的評價結果,這才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