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卻多了現代的改變”,伊蘭特之于國人的地位絲毫不亞于千禧年左右的普桑、捷達,這一點作為北京現代的老家北京市可能感觸會更深一些。當年北京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掛著Elantra尾標的第三代伊蘭特,那是剛進入國內的首款伊蘭特。
直到現在,我們依舊能在很多城市看到少量依舊在服役的第三代車型,很顯然,表顯里程超過10萬甚至20萬的三代伊蘭特是行走的可靠代名詞,當然那個不會讓人忽略的空間。
言語之間伊蘭特已經隨著滾滾的車輪來到了第七代,多數朋友可能從四代開始覺得伊蘭特的存在感直線下降,其實車型更名是一個大問題。其實伊蘭特依舊在持續(xù)輸出,只不過特立獨行的用上悅動、朗動、領動之后反而讓人有點停產的錯覺。不過可以看到的是,四五六代車型上始終保留著Elantra的尾標,就像軍功章一樣訴說著自己的輝煌。
在現代不斷豐富自己、持續(xù)發(fā)力的關鍵節(jié)點,索納塔、帕里斯帝相繼亮相,這還不夠,北京現代終于打出了自己手里的這張“感情牌”,第七代伊蘭特出現了,并且就叫——伊蘭特。少年風塵仆仆,模樣令人難忘,以伊蘭特之名進化的第七代車型外表依舊是“少年”,不同的是在2020年更大膽了一些。
車型設計采用多數設計師所規(guī)避的楔形元素,從車頭開始將那種創(chuàng)新、個性營造到了極致,這種理念是現代現在的設計思路,大哥索納塔不就是這樣嗎?不得不說,這種參數化的設計讓車充滿了未來及科幻的視覺效果。
車內的表現一如既往,設計來源于戰(zhàn)斗機艙的駕駛室能激發(fā)駕駛的欲望。特別是淺色內飾更容易產生包裹式的效果,可以看到第七代伊蘭特正在全力打造一個以駕駛為中心的沉浸式座艙。除此之外各個功能分區(qū)做的很簡潔,大眼一瞧就能上手車內各項功能,液晶顯示的效果達到主流水準。
少年歸來之后,更陽光、更激進是第七代伊蘭特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i-GMP平臺的加持。和索納塔一樣,新款伊蘭特也是基于新平臺打造的產物,重心更低是一大特點,新平臺下座椅的位置進行了降低,同時前懸更短,軸距變長,這也是為什么新伊蘭特擁有同級最長2720mm軸距的原因。
新平臺還優(yōu)化了車輛的前后配重,這點其實在試駕山路時感受比較明顯,在高速連續(xù)過S彎時,車身的動態(tài)響應十分到位,雖然偏家用的舒適懸架影響力極限,但還是能感覺到那種前后的協調性,車尾的循跡性有種兩廂車的錯覺。
當然,動力上在1.4T Smart Stream動力系統的輔助下顯得游刃有余。同時還有1.5L自然吸氣動力可以選擇,畢竟入手門檻會低一些,日常家用也不會有什么問題。要分辨兩種動力也很直觀,除了尾標不同之外后備箱上的小尾翼也是1.4T車型獨有。
新生代的產物自然要有新的模樣,第七代伊蘭特的配置在緊湊級家轎領域的確相當出彩。第三代智能網聯系統和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統是最大“功臣”。首先語音交互識別容錯率很高,其次這輛車還配備了藍牙鑰匙,通過手機進行控制車輛可是這一級別車型中不多見的。
如果覺得這些并沒有太大的作用,那駕駛輔助這個日常使用率很高的功能才是我最想安利給大家的。在高速上駕駛,激活駕駛輔助系統后它的聰明程度確實讓人驚喜,100公里巡航時如果遇到較大彎道它還會自動降低車速來安全過彎,這個過程完全不需要駕駛者介入,官方稱之能達到L2+級輔助駕駛,親試過后值得肯定,是全車的大亮點之一。
少年還是那個少年,雖然30多年過去了,但伊蘭特這個在國人看來相當面熟的“老朋友”卻始終保持著年輕,并且隨時代而動。更重要的是,當重新叫回伊蘭特之后,它和我們的親密程度直線上升,這一招就很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