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早走得也早,鈴木作為最早一批進入國內的合資品牌,卻成為了走得最早的合資品牌,專注小車型的鈴木與喜歡大車的中國消費者背道而馳,無奈最終一元錢將技術和生產線以及股權賣給了長安汽車,成為了第一個退出中國市場的主流合資品牌,從最初的奧拓到最后的維特拉,鈴木30年彈指一揮間,所有在中國的努力付諸東流。
![]()
而遠走它鄉(xiāng)的鈴木去東南亞市場發(fā)展了,其中印度被鈴木認為潛力巨大需要重點開發(fā),退出中國后鈴木在印度大力投資,建廠引進新車型,并且針對印度地區(qū)推出了許多特供車型,勢要把印度當成當年的中國,畢竟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潛力巨大且人口眾多,并且低收入人群基數(shù)大,而鈴木專注的就是小型車和廉價車,印度貌似成為了最適合鈴木的市場。
![]()
然而隨著今年的疫情情況直轉急下,印度經濟全崩潰,別說買車了,老百姓吃飯看病都成問題,而鈴木的日子自然不好過,今年上半年鈴木處于虧損狀態(tài),曾經得意的南亞和東南亞市場表現(xiàn)奇差,畢竟在這些落后國家人們的抗風險能力與中國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鈴木銷量銳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
![]()
當年鈴木退出中國屬于無奈之舉,畢竟鈴木的小車在中國不吃香,但是鈴木真的一點毛病都沒有嗎?鈴木在中國市場非常的自大驕傲,雨燕一款車十幾年沒有換代,而且定價奇高,產品更新非常慢,很不重視中國市場,最關鍵的是鈴木在中國發(fā)展無錢可賺的時候不是痛下思定改變策略和提升產品競爭力,而是快速退出避免虧損,雖然氣魄值得稱贊,但是放棄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真的是正確的決定嗎?通過今年的市場反饋,估計鈴木已經非常后悔了。
![]()
后悔的鈴木會回歸中國市場嗎?其實回歸中國市場是目前鈴木最優(yōu)解。但是自傲的鈴木會低下驕傲的頭顱嗎,相比在公司存亡和現(xiàn)金面前面子真的一文不值,而且鈴木想要活下去可能只有重回中國市場一條路了,但是回到中國能被中國消費者接受嗎。
![]()
其實鈴木返回中國有兩條路線可走,一條就是繼續(xù)堅持小車戰(zhàn)略,但是一定要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做小而精的代步車,未來中國的代步車市場非常龐大,發(fā)展新能源和混動的小型車可能是鈴木的最佳選擇。第二條路線就是成為豐田的低端品牌,像斯柯達一樣鈴木轉而生產換殼豐田,高質低價走親民路線。這可能就是鈴木唯二的出路了。
![]()
![]()
總結:鈴木淪落至此讓人唏噓,在印度鎩羽而歸真的活該,好端端的中國市場不做,非要去挑戰(zhàn)印度市場,我相信沒有哪個品牌敢把自己身家押寶印度市場吧。若鈴木重回中國,你會選擇接受鈴木還是繼續(xù)像從前那樣避而遠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