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特斯拉公司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xié)議,將在臨港地區(qū)獨資建設特斯拉超級工廠,這意味著特斯拉國產化進程正式啟動。
![默認標題_公眾號正方形配圖_2018.07.11]()
深陷困境
特斯拉是一個永遠不缺少曝光度的公司,只要是它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受到汽車媒體的高度關注。然而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卻被量產瓶頸、高管出走等消息纏身。特斯拉公司CEO馬斯克和他的團隊再次陷入困境。
特斯拉成立至今15年,僅有兩個季度盈利。2017年,特斯拉虧損高達22億美元,解決盈利問題是當務之急。對于汽車企業(yè)來說,盈利關鍵是規(guī)?;a。特斯拉在2017年共交付產品103181輛,三款車型的平均產量為3.5萬輛,難以達到盈利規(guī)模。產能不足是導致盈利能力差的直接原因。要知道特斯拉并不缺訂單,據特斯拉官方消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特斯拉還有42萬輛左右的Model 3未交付。而特斯拉現今7000輛/周的產能是遠遠不夠的,況且此產能是不可持續(xù)的,特斯拉需要在根源上解決產能問題。
![360截圖20180711122619817]()
絕境求生
今年6月28日,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宣布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yè)自今年起不再限制股比。這意味著馬斯克在6月6號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宣布在華建廠的計劃看到了曙光!
![11859841989662879114]()
塵埃落定
7月10日,馬斯克親抵上海,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xié)議。協(xié)議表明特斯拉將在上海建立一座名為Dreadnought(無畏)的工廠,這也是特斯拉的第一座海外工廠。至此在華建廠投產的計劃塵埃落定,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只是合作備忘錄,具體細節(jié)還未敲定。特斯拉還未獲得造車資質,實現本地生產的路還很遠。
![56ba53dd29184a52b2184a415f45221f]()
此外特斯拉還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在內部,除了產能和盈利問題,高管頻繁離職也不是個好兆頭。今年上半年已有10位高管離職,人才大幅流失會給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帶來影響。除了內部問題,傳統(tǒng)車企轉型和其它造車新勢力也給特斯拉造成很大的壓力。奔馳、寶馬、奧迪、捷豹路虎等幾乎所有傳統(tǒng)車企已經陸續(xù)在電動車市場上投放車型,而它們有著特斯拉還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此外,中美貿易戰(zhàn)也會給特斯拉帶來影響。中國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場,在正式投產前特斯拉依然只能通過進口渠道進行銷售,而全系車型價格因進口關稅上調而上漲會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7]()
總結
特斯拉依然是造車新勢力中最具潛力的。在華投產對于中國消費者和特斯拉都是利好的消息,同時也會給市場帶來影響。而特斯拉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多造車新勢力無法避免的。如果能解決這些問題,將會給特斯拉贏得時間和資本,助力企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