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長的挺像朗逸PLUS,速騰甘心宣布坐下位。
這事兒說起來挺有意思,速騰被德原朗壓著打,差距是越來越大,上汽大眾在國產(chǎn)化轎車方面的先天性優(yōu)勢,實在打的一汽大眾有些懷疑人生。
1-7月份,朗逸累計銷量達到20.6萬臺,相比之下速騰銷量只有13.9萬臺,差距幾乎達到7萬臺,如此懸殊的差距之下,我只能說朗逸PLUS改款太成功,不能說是說新速騰改款失敗。
![]()
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說速騰平均單月銷量破兩萬,數(shù)據(jù)上與自家寶來打平手,畢竟速騰定位更高于寶來,能夠為一汽大眾帶去更豐厚的利潤。
要怪,速騰只能怪這個階段的朗逸PLUS太強了。
畢竟,PLUS之后的朗逸尺寸上已經(jīng)與速騰差距不大,模塊化平臺架構(gòu)之下的兩款車型最大的差距就是配置以及軸距方面的差距,不同的是上汽大眾更懂消費者需要什么,比速騰更低的價格以及時尚感差距不大的設計表現(xiàn)。
![]()
顯而易見,其消費群體已經(jīng)不在乎“德原朗”的戲謔之言,熱銷近乎10年的朗逸已經(jīng)在市場口碑上全面壓倒速騰。
這導致,即便終端價格差距不大的兩款車型,速騰依然沒有朗逸賣得好。
指導價14.99萬的速騰DSG舒適型與指導價14.69萬的朗逸DSG舒適型,兩款車型價格層面差距只有3000元,速騰在占據(jù)絕對尺寸優(yōu)勢的情況下,還有著更豐富的配置優(yōu)勢。
![]()
前后排側(cè)氣囊、膝部氣囊、疲勞駕駛、定速巡航、全景天窗、真皮方向盤等等配置的豐富化,事實上速騰的性價比遠遠超過朗逸。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份誠意,讓速騰在市場中擁有尚且不錯的競爭力,單月轎車銷量排名靠前。
可悲的是,按照一汽大眾這份誠意,速騰的銷量應該完全碾壓朗逸才對,畢竟尺寸更大、品質(zhì)更優(yōu)秀、配置更豐富,但讓人遺憾的是在銷量戰(zhàn)上,朗逸擁有絕對的優(yōu)勢。
![]()
一方面,朗逸有著更低的入門版普通車型,終端價格穩(wěn)定在8萬左右,占據(jù)較大銷量,另一方面的確在用戶認知上,朗逸的確更本土化一些,綜合給予了上汽大眾拉動銷量的信心。
聽我的,如果你的目標是1.4T朗逸PLUS,出門右拐一汽大眾4S店吧,那里有更好的速騰等著你。
畢竟都活成朗逸PLUS+的速騰,還有著速騰的價格,無論從血統(tǒng)、產(chǎn)品力還是性價比上來說,速騰都有極強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