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中國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但由于美國挑起貿易沖突,中美雙方分別在7月6日和8月23日,對各自共計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多數(shù)自美出口到中國的汽車產(chǎn)品被列入征稅商品清單。
進口車關稅的變化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憂”。在之后的汽車市場中,豪華品牌成為了最大受益者。
豪華品牌逆勢增長
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截至10月份,奔馳品牌在華銷量增長13%至550938輛,而奧迪銷量增長14%至539730輛,寶馬增長7.3%至492763輛。10月單月,奔馳在華銷量增長9.2%至50231輛,奧迪增長5.4%至56729輛,寶馬增長13%至53720輛。
![]()
從前10月看,ABB三家均已即將跨過50萬輛的門檻。奔馳雖依舊保持領先,但其與奧迪之間的距離,但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在2018年剩下的兩個月時間里,國內高檔車市場銷量冠軍最終花落誰家仍充滿懸念。
在二線豪華市場中,關稅變化讓雷克薩斯嘗到了甜頭,雖然雷克薩斯現(xiàn)階段并沒有國產(chǎn),但是從日本進口到中國的雷克薩斯車型,反而可以享受進口關稅從25%下調到15%的紅利,對于主銷在30-40萬區(qū)間的雷克薩斯來說,相當于降價約2萬元。
9月份,雷克薩斯在國內銷量達到16101輛,是有史以來最高月銷量,同比大增36%,其中混合動力車型4673輛,占比為29%,10月雷克薩斯在華銷量15666輛,前10月累計銷量132075輛。大好形勢下,雷車今年有望成為豪華品牌第二梯隊的領軍人物。
![]()
很多人以為中國上調對美國進口車關稅之后林肯會是最大的受害者,但事實證明林肯依然保持增長。
2018年1-10月份林肯終端零售數(shù)據(jù)達44369輛,同比增長3%。具體車型方面,林肯領航員月銷309輛,銷量同比增長128.8%。在2018年市場充滿挑戰(zhàn)以及美產(chǎn)汽車關稅上調的情況下,林肯品牌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
在近日舉辦的廣州車展上,林肯還公布了其國產(chǎn)計劃,從2019年起連續(xù)三年每年推出一款國產(chǎn)車型。未來林肯國產(chǎn)車型上市后價格將進一步下探,這也可能是為了應對美國進口車關稅上升的舉措。
合資車市遇冷
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合資車受到的沖擊很大。原因很簡單,汽車進口關稅下調,主要受益的是進口中高端豪華車型。而且在國內中高端汽車市場中,合資車雖然沒有進口汽車那么大的話語權,但還是有部分合資車型與進口汽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競爭。而且合資車型由于品牌溢價、技術轉讓費等原因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性價比整體偏低。此次政策的調整,對合資車的沖擊顯而易見。
![]()
2018年10月,合資品牌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0.62%,環(huán)比下降1.37%。
從綜合數(shù)據(jù)上來看,頹勢中上汽通用以微弱的優(yōu)勢奪冠。旗下三大品牌,雪佛蘭本月銷售61620輛,同比降低10.7%;別克本月銷售98447輛,同比降低13.2%;凱迪拉克本月銷售23009輛,同比增長22.3%。
第二名則為上汽大眾,本月大眾品牌銷售148900輛,同比降低8.5%。在合資品牌前三強中,一汽-大眾本月下降得最為厲害。僅銷售117404輛,同比大跌19.8%。在其余的合資品牌中,長安福特、神龍汽車、長安馬自達、廣汽菲克等品牌同比均有不同情況的下跌。
日系三強“兩田一日”則保持了相對穩(wěn)定的增長,廣汽本田同比增長8.2%,廣汽豐田同比增長67.1%,東風日產(chǎn)雖然10月同比下降7%,但是1-10月的累積銷量則同比增長7.2%。
豪華車的熱銷,合資車的遇冷的全部因素當然不能全部歸咎于關稅的降低,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豪華車與普通品牌汽車就開始了市場分化發(fā)展之路。普通品牌汽車更多的是滿足人們的基礎消費需求,豪華品牌汽車則能夠滿足人們的社交、尊重以及價值實現(xiàn)等高級需求。
由于豪華汽車與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浪潮的主題完美契合,因此依然具有持續(xù)的增長動力。而豪華車的熱銷和價格下探則向下擠壓了合資車的生存空間,市場遇冷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