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你帶著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參加聚會,但猛然之間,你家的小朋友突然問你:“TMD是什么意思呀?”,此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那些參加了8月29日的理想汽車用戶日的用戶或許就正在經歷這樣的苦惱,那天理想汽車的創(chuàng)始人李想在發(fā)表演講時一連罵了三個“TMD”來表達了自己對它人對增程式電動車的質疑的憤怒:“我先說難聽的話,TM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xx,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請問他們TMD搞出來屁技術了?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TMD什么技術路線啊?胡說八道!”
![一連三個TMD,李想,你真的急了]()
此言一出,一片嘩然。有人說李想“膨脹了”、“人設崩塌”,還有人說他是在取得一階段成功后情不自禁地宣泄情緒,還有人說李想這是想向車圈著名“大嘴”、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馬斯克學習,用放肆的言論博取關注;但無論如何,罵人、尤其是這樣在公眾場合當著不少孩子罵人這是絕對不應該的,作為一個汽車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來說這實在是有失體面,李想或許該修煉修煉養(yǎng)氣功夫。但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并不難發(fā)現李想那天的“當眾暴走”其實也算情有可原——他真的急了。
暴跌25%的股價是什么概念?
在李想“罵人事件”的8月29號當天稍早,剛好就是理想汽車上市的美股的收盤時間。對于理想汽車來說,這天絕對算不上個好日子:8月26號剛剛股價創(chuàng)下新高的喜悅還沒焐熱,連續(xù)兩個交易日理想汽車的股價連續(xù)下跌將近25%,這是什么概念?著名的美國“懂王”特朗普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狂跌超過1000點,美國總統(tǒng)應該被塞進大炮里射向太陽!而1000點跌幅對道瓊斯指數來說僅僅是3.5%跌幅而已,換在理想汽車上,2天25%的跌幅足夠李想被塞大炮里7回了。
![一連三個TMD,李想,你真的急了]()
不過李想這次“暴走”顯然是有點太早了,8月31日那天李想的股價又一次跌了7%,這三連跌直接把理想汽車上市以來的股價增幅吃干抹凈??纯创饲澳Ω康だ透呤l(fā)布的研究報告吧,資本看好的都是理想汽車“獨特的產品和商業(yè)模式”和“消費體驗”。注意,這里沒有提到任何的技術優(yōu)勢。股價上的巨大波動,或許也反饋了投資者對理想汽車技術上還缺乏足夠的信心,也難怪李想當街大罵“搞臭技術的”。畢竟,股東爸爸和摩根士丹利、高盛也得罪不起,不是嗎?
![一連三個TMD,李想,你真的急了]()
備受質疑的增程式路線
一直以來圍繞著理想汽車的爭議都集中在它采用的增程式電動車方案。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架構非常簡潔明了的技術路線,將電動車上安裝一臺用于發(fā)電的內燃機,缺乏電量時啟動燃油發(fā)動機進行充電,就這么簡單粗暴。但這項技術擁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燃油的能量需要經過兩次轉化才能轉換為供蓄電池充電和帶動車輛前進的電能,因此對內燃機的熱效率要求十分之高。這也是無數汽車巨頭們都沒有投入過多精力進入這個領域的直接原因:本身搞電動系統(tǒng)就夠難了,還要再加上個高效率的內燃機和高效率的發(fā)電系統(tǒng),這等于難上加難。
![一連三個TMD,李想,你真的急了]()
理想汽車無疑是敢于吃螃蟹的那批先行者,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理想汽車想的那么“理想”,核心原因便是本質上來說增程式電動車這一技術架構本身便與我國的新能源政策、乃至理想汽車本身的技術水平相左:我國提倡新能源技術便有另起爐灶,解決我國汽車內燃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過大的問題,但理想所使用的增程式電動車技術偏偏對發(fā)動機的技術水平要求極高;成熟的增程式電動車方案對內燃機、電驅動系統(tǒng)都有極為嚴苛的技術要求,而作為一個草創(chuàng)的企業(yè),新生的理想汽車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整合兩套不同的驅動系統(tǒng)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剛剛發(fā)生的理想汽車自燃問題便是典型的反例。
理想真的理想嗎?
更何況李想這邊臺上炮轟“搞臭技術的”,但理想汽車自身又擁有怎樣的核心技術積累呢?這些李想口中的“搞臭技術的”確確實實搞出了一整套基于純電動驅動的成熟技術,目前國產的新能源車已經可以做到15分鐘補充200km續(xù)航里程,滿電續(xù)航突破600km,各種新銳技術不計其數,即便是同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小鵬、威馬也有不俗的技術積累。反觀理想,又能拿出怎樣的核心技術呢?極其重要的內燃發(fā)電機甚至采購的還是水平并不高的東安1.2T三缸發(fā)動機,核心的蓄電池組由寧德時代代工。作為一個主機廠,沒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反而大罵別人“搞臭技術的”,這算不算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一連三個TMD,李想,你真的急了]()
身為一家市值近千億的汽車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李想這次“出口成臟”真的有些失體面了。作為創(chuàng)始人、尤其是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型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個人的形象是牢牢與品牌形象綁定在一起的,這樣對品牌形象的損失實在是有些大。即便拋開形象問題,對技術人員的侮辱性稱呼和當著孩子的面出口成臟,這也絕不是一個成熟的領導者該有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