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
隨著汽車安全水平的日益提升,防撞鋼梁作為汽車前后防護的首要部位,日益被消費者了解和重視。在拆解中,我們發(fā)現(xiàn)看似相同的防撞鋼梁,它的防護效果卻千差萬別。好的設計,能夠充分發(fā)揮防撞鋼梁的吸能作用,體現(xiàn)廠家對細節(jié)的把控。
好的防撞鋼梁,防護效果主要從結構和強度兩個維度體現(xiàn),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結構設計層面。
![]()
對于防撞鋼梁而言,首先要正視它的作用。雖然處于碰撞的第一防護點,但防撞鋼梁的作用只是緩解低速碰撞。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防撞鋼梁就是再堅固,一根鋼梁想要抵御幾十公里時速的高速碰撞,顯然也是螳臂當車。
![]()
![]()
大眾捷達和起亞智跑都省略了后防撞鋼梁,這樣的設計顯然是偷工減料的行為。低速碰撞不能吸能緩沖,更不能保護車身縱梁的安全,也就是說輕微碰撞都有可能損傷車身的結構件。
![]()
從安裝位置來說,正確的做法是將防撞鋼梁連接在車身縱梁上。發(fā)生碰撞后,防撞鋼梁吸收的能量完全被縱梁分散??v梁從前至后貫穿整個車體,碰撞的能量也就被分散到車輛的各個部位,從而達到吸能的效果。
![]()
寶駿510的防撞鋼梁只是一塊鏤空的金屬條,直接焊接在車尾,雖然名義上可以稱之為防撞鋼梁,但作用完全不能達到正常的防護效果。
![]()
除此之外,防撞鋼梁與車身縱梁的連接處,還應該設置吸能盒與壓潰誘導槽,在低速碰撞時,引導吸能盒率先發(fā)生形變,在達到吸能效果的同時,降低車身縱梁的損傷。
![]()
思域的車頭防撞鋼梁設置了主次雙吸能盒,并且均設有壓潰誘導槽,吸能效果更好,也有助于防護偏置碰撞。
![]()
軒逸的尾部防撞鋼梁設置了吸能盒,但吸能盒上無任何壓潰誘導槽。為吸能盒設置壓潰誘導槽不會增加多少成本,但卻體現(xiàn)了廠家對細節(jié)的把控。
![]()
吉利繽越的防撞鋼梁未配備吸能盒與壓潰誘導槽,發(fā)生碰撞后縱梁的位置不是潰縮,反而是突起,沒有起到任何吸能的效果。
![]()
防撞鋼梁的形狀最好也應是弓形結構,發(fā)生碰撞時,鋼梁會變形后會增加防護面積,并且也起到一定吸能緩沖的作用。
![]()
雷凌的車頭防撞梁采用了鋁制材料,鋁合金成本高,吸能效果好,增強了前部碰撞時的潰縮能力,保護行人降低傷亡。
![]()
軒逸的車頭采用了上下雙防撞鋼梁,下部鋼梁可以防止行人卷入車底,降低行人的碰撞傷害。
![]()
此外,防撞鋼梁的尺寸也要足夠寬大,過短的防撞鋼梁不能完全緩解斜側方的碰撞能量。吉利繽越和本田思域的防撞鋼梁長度如圖所示,對比后結果顯而易見。
![]()
![]()
寶馬3系的前部防護結構比較充分,鋁合金防撞梁吸能效果好,鋁梁連接在縱梁之上,配有吸能盒和壓潰誘導槽。下部還設有副防撞梁,防止行人卷入車底。此外,寶馬3系前部還設有氣壓傳感裝置,發(fā)生碰撞時發(fā)動機蓋向后方上移,降低行人碰撞傷害。
![]()
其實防撞鋼梁看似是車輛中的一個很小的原件,但如果防撞鋼梁縮短一塊能為廠家剩下幾十元材料成本,那么要是月銷上萬的爆款車型,能為廠家省下極大的利潤。在此,牛車實驗室也希望廣大車企們嚴抓細節(jié),在讓新車設計更加華麗的同時,安全性能也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