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傳宇 編輯 | 老司機
“新冠疫情提醒我們要避免對未來的直線思維,但預測未來重大意外事件是十分困難的,在這方面,科幻小說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進行思想實驗,把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排列的越多越好?!?/p>
前不久,在《新冠疫情與外星人》一文中,科幻作家劉慈欣提出了這樣的看法。
對于這種觀點,有汽車業(yè)內人士表示高度認同,“這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關于疫情視角最高的一篇,這種思維方式非常適用于汽車行業(yè)?!?/p>
過去20多年來,在習慣了快速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人們總會給出“下個月會更好”的“直線判斷”。然而,當疫情疊加產業(yè)轉型、市場下行的特殊關口,對車市走向的預判,是否能擺脫這種思維定勢,而是考慮更多變量,得到更多可能性的排列呢?
答案是肯定的。
乘聯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770萬輛,同比累計下降23%,今年累計銷量同比凈減224萬輛。那么,以2020年上半年的汽車市場為例,我們試著來看看下滑中包含著哪些新趨向,后續(xù)市場又會帶來多少可能性的排列。
市場向下,消費向上
在疫情的持續(xù)影響下,中國汽車行業(yè)在市場下行的壓力下,仍然蘊含了消費向上的力量。
天風證券的研報數據顯示,自2015年開始,包括2-6萬元,6-9萬元,9-13萬元價格區(qū)間細分市場的銷量就開始逐年下滑。2019年,9-13萬元車型占比從最高峰的42%下行至31%,6-9萬元車型占比從21%跌至13%,2-6萬元車型從18%萎縮至2%。
與此同時,13-17萬元價格區(qū)間的細分市場,銷量卻在逐年增加,份額也在穩(wěn)步擴張。乘聯會數據也證實,2020年上半年,8萬元以下的乘用車市場零售量下降63%,大大超出了總體市場下降33%的幅度。
這樣的消費傾向,一方面,是高端品牌價格下壓,與當前的消費需求做到了有效匹配。比如,豪華品牌車型的銷售均價從2017年的35萬元下降到了33.5萬元,合資品牌車型的銷售均價從13.8萬元下降到13.5萬元。
另一方面,則是自主品牌近些年堅持市場向上的結果。有數據顯示,自主品牌新車在性價比提升的同時,交易均價也從2017年的8萬元,上升到2020年的9.3萬元。
總得來看,在消費升級與車企產品投放、價格策略刺激之下,消費者的購買力逐步提升,尤其是當換購群體的比例逐步增大,消費均價逐年走高的趨向十分明顯。
伴隨這些變化和趨勢而來的結果就是,2020年6月,豪華車零售銷量同比去年增長27%,且環(huán)比5月增長9%,市場份額也創(chuàng)出14.9%的歷史新高。同期,主流合資品牌零售同比下降7%,環(huán)比5月增長3%。可見,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豪華車型促銷折扣價格下探帶來的價格優(yōu)勢等因素,正在迅速引領各細分市場回暖。
反觀自主品牌陣營,6月零售銷量同比下降16%,且環(huán)比5月持平,市場份額為32%,創(chuàng)下近年來的數據新低。某種程度上而言,在豪華與合資車價雙向下壓,自主品牌車型均價在逐步提升的情況下,自主品牌的價格優(yōu)勢也被一定程度削減。帶來的結果之一就是,8萬元以下市場的需求明顯趨弱,自主品牌的高端突圍愈加艱難。
這樣的趨向也加劇了自主品牌內部的洗牌。上半年弱勢車企的破產,也是這一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從天風證券的數據以及日本、美國汽車市場車企的集中程度來看,或許在更長的一個周期內,每個品牌陣營都會在分化中出現掉隊者。
SUV和新能源市場:產品升級仍是主流
消費向上趨勢的指向下,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在產品結構上也在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尤其是在SUV和新能源這兩大熱門車型品類的細分市場。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6月,SUV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相比于SUV,轎車、MPV分別創(chuàng)下了10%、26%的同比下滑??梢姡词故翘幱诖媪渴袌龈偁幍臓顟B(tài),SUV細分市場仍然是市場整體能夠持續(xù)環(huán)比回暖的重要推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SUV市場進一步呈現出分化發(fā)展的跡象。2020年6月,中型SUV同比去年6月增22%,相比之下,緊湊型SUV同比去年6月的增速只有4%,而且從4月開始就表現出不錯的恢復態(tài)勢。而更為入門的緊湊型SUV市場,在合資品牌的擠壓下,已經成為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紅海市場”。
再來看中型SUV市場內部,隨著自主品牌份額的逐步下降,細分市場銷量的總體攀升,這一市場又為豪華、合資品牌們留下了一定的增量空間。
換個角度來看,消費升級的趨勢,也在倒逼傳統(tǒng)SUV不斷優(yōu)化產品結構,推進產品持續(xù)升級。這樣的形勢,對于自主品牌而言,無疑更為緊迫。
利好消息是,隨著皓影、威蘭達等合資中型SUV的推出、熱銷,中型SUV市場會迎來新一輪的產品競爭和市場洗牌,從而進一步得到格局優(yōu)化和增量培育。從成都車展新車發(fā)布情況來看,WEY、吉利、長安等品牌都將新車瞄準了這一市場。
或許,在該細分市場進一步擴容和上量后,自主品牌又有機會憑借不斷提升的品質和更具優(yōu)勢的價格,分享到這一細分市場升級演化的紅利。
另一邊,產品結構的優(yōu)化和升級趨勢,也在新能源市場上同步上演。
中銀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從新發(fā)布的車輛類型來看,純電動車仍為新能源市場的絕對主力,插混占比較低,新車型占比超過了40%。從續(xù)航里程來看,純電動車型續(xù)航里程大部分在 300km 以上,400-500km 的車型占比為 48%,500km 以上續(xù)航的車型占比為 31%,續(xù)航里程區(qū)間明顯上移。從價格來看,10-20 萬元占比超過一半,達到 53%,20 萬元以上的占比為 34%,總體來看,高性價比車型仍占主導。
乘聯會數據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結論。數據顯示,6月,電動車銷售高端化趨勢明顯,A級及以下電動車銷量同比下降56%,B級及以上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8倍。
具體來看,純電動A00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44%逐步下滑到 2020年6月份的13%,是歷史最低水平。6月,A0級電動車同比降74%。而在新能源B級車市場,純電動車占比從2019年的3%暴增到2020年上半年的24%;同期,插混車型占比則從32%增長到40%。
此外,中金證券數據也顯示,新能源汽車市場個人用戶占比從2019年的4-5成,快速增長到2020年第一二季度的75%、71%??梢?,2020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結構改善基礎上,一定程度上也戒除了對B端網約車銷量短期增長的依賴,個人用戶開始成為市場消費主力,這也為后續(xù)儲備了不錯的消費潛力。
綜合2020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一大驅動力,從以往的政策驅動,或將逐步過渡到供給端,即優(yōu)質產品(爆款)可拉動相應市場需求增加。
比如,特斯拉 Model 3 以單一車型占到了全國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 17.3%。帶來的結果就是,Model 3的熱銷,將B級車在純電動市場的銷量占比大幅提升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19.1%。同時,蔚來汽車的銷量攀升,也將C級純電車的市占率提升到了6.1%。而在主流的 A 級及以下市場中,均未出現“爆款”效應,銷量和占比均發(fā)生下滑。
預判下半年:新能源下鄉(xiāng)和“大叔市場”
隨著車市下行壓力的加劇,高端品牌市場份額的進一步集中,傳統(tǒng)車型的進一步升級,未來低端市場成長關鍵點,或將落在入門新能源車型的個人客戶競爭上。畢竟,在低速電動車多年的市場教育下,低端新能源市場存在較大的市場升級換購需求。
為此,工信部、農業(yè)農村部、商務部于今年7月15日聯合印發(fā)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xiāng)活動的通知》,擬于今年7月—12月在全國多個省份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xiāng)活動。
“農村市場確實是一個‘藍?!保袊妱悠嚢偃藭崩硎麻L兼秘書長張永偉介紹說,“我國農村居民機動化出行現正處在加速上升期,目前汽車保有量為80多萬輛,千人保有量仍不到100輛,未來增長空間非常巨大。”
官方資料顯示,本次參與活動的車企為北汽、長城、上汽通用五菱等10家,參與車型共16 種,主要為 A0 級和 A00 級 BEV,價格在10萬元以內。與此同時,五菱、長城等汽車銷量領軍企業(yè),在今年也加大了對于A00級電動車市場投入。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和歐拉白貓、黑貓,相比之前的A00級產品都有了很大進步。
客觀來說,小微型電動車的出行半徑短、價格低,而且可以在家庭庭院內充電,更適合農村使用的場景。樂觀地講,在需求匹配、產品投放和政策的刺激下,A00級微型電動車替代高端老年代步車市場的效果將逐步體現。
華金證券就表示,目前 A00 級的電動車月銷量為1-2萬輛,在政策的帶動下有望拉動A00級電動車月銷量至3萬輛,預計全年銷量達到 20 萬輛以上。
進一步看,在普遍的消費升級的熱潮之外,下沉市場的新能源下鄉(xiāng)刺激政策,體現了置換過往傳統(tǒng)汽車下鄉(xiāng)的思路。在高端新能源市場處于培育的過程中,這項舉措或為下半年的新能源市場發(fā)展帶來立竿見影的提振效果。
另一方面,拋開新能源下鄉(xiāng)對于下半年中國車市的影響,中國汽車駕駛人的結構分布,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國汽車駕駛人數量為4億人,占機動車駕駛人總數的90.9%。2020年上半年,全國新領證駕駛人數量728萬人。
從駕駛人的年齡分布看,主要集中在26至50歲年齡段之間,其中26至35歲年齡段的有1.5億人,占駕駛人總量的34.1%;36至50歲年齡段的有1.7億人,占38.6%;超過60歲的有1424萬人,僅占3.2%。
也許很多人沒有想到,與中國汽車市場愈演愈烈的“年輕化”浪潮不同,36-50歲的“大叔”消費者,仍是汽車保有量的重要貢獻者,甚至超過了26-35歲的青壯年消費者。
易車研究院的報告就表示,2020~2029年中國“青壯年資源稀缺”問題會愈加突出,低級別城市的青年會加速流出,缺乏競爭力的大城市大叔會部分返鄉(xiāng),導致低級別城市的人口結構越來越“頭重腳輕”。
易車研究院數據還顯示,2020上半年低級別城市的大叔意向再購占比超過50%,高達54.77%,大幅高于青年的24.86%。相對而言,年輕消費者擁有的是消費潛力,而不是消費實力。而 “大叔”消費者正成為低級別城市的購車主力,是經銷商和車企的金主爸爸。
正如我們此前在《也許,車市變壞,是從“歧視”中年人/年輕化開始的 | 告別2019》文章中講的那樣,急劇的年輕化,與歧視中年人是車市變壞的開始。
因此,在下半年如何抓住小城大叔的購車需求,將成為所有品牌緊跟消費向上、延續(xù)產品升級的重要課題。
—END—
ROAD
BOOK
為了人、車、生活的更好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