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們承襲自馬車時代的車廂制造作坊;它們曾是汽車產業(yè)鏈上光彩奪目的一環(huán);它們讓汽車成為了藝術和技術相融合的載體。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逐一領略世界著名汽車設計公司的光輝歷程,為它們的歷史留下一段注腳。
吉奧瓦尼?博通1884年生于意大利的蒙多維(Mondovi),并在那里進入了馬車車廂的制造和修理業(yè)。1907年,他搬到了當時已經成為工業(yè)中心的都靈,為鐵路車輛制造商迪亞托公司工作了5年。1912年,他終于下定決心要自己當老板,主業(yè)仍然是他的老本行——馬車車廂修造。
直到1921年,吉奧瓦尼?博通才正式進軍汽車業(yè)務:在23S底盤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魚雷形車身的SPA 9000 Sport。當時恐怕誰都沒有想到,這輛車的誕生不僅宣告了博通公司新時代的到來,更是開創(chuàng)了獨立汽車設計公司這樣一種嶄新的業(yè)態(tài)。
![]()
博通公司的第二個作品是應菲亞特之約設計的501 Sport Siluro Corsa,它堪稱高性能汽車的先鋒,也為博通后來若干年的設計定下了基調。
彼時的都靈乃是世界汽車工業(yè)的中心之一,博通出色的設計立即讓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包括Fast、Chiribiri、Aurea、SCAT和迪亞托在內的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找上了門,吉奧瓦尼很快就把跟馬車有關的生意拋到了腦后,專心為汽車生產車身。
不過對于博通公司來說,最重要并且最長久的合作關系,還是來自于都靈最大的兩個汽車品牌:菲亞特和藍旗亞。
![]()
藍旗亞的創(chuàng)始人文森佐?藍旗亞一邊撫摸著博通制造的油光滑亮的車身,一邊拍著吉奧瓦尼的肩膀說:“小鬼,手藝了得嘛……以后我們藍旗亞的車身就交給你制造,你看吼不吼啊?”就這樣,博通公司開始了批量制造車身的工業(yè)化進程。
![]()
到了1920年代末,經濟大蕭條蔓延到了亞平寧半島。為了在市場廝殺中爭取到博通的爆款設計,都靈各大汽車制造商都快擠破了腦袋,而這種局面讓博通在設計上掌握了更大的主動權。
比如1932年款的藍旗亞Artena,說實話,筆者第一次看到該車照片的時候,一種烙印在骨髓中的優(yōu)雅穿越了將近90年的時光,瞬間撲面而來(在此聲明,本人絕非古典車愛好者)。
![]()
不過與另一件事兒相比,大蕭條什么的都弱爆了。那是在1933年,剛剛19歲的朱塞佩?博通——人們更習慣叫他努西奧或者小博通——加入了他父親的公司,成為了博通公司的大約第50名打工仔。而在第二年,博通又設計出了劃時代的菲亞特527S Ardita 2500,它的大燈裝上了整流罩,車身也由大量弧線構成,讓人們耳目一新。
![]()
![]()
而Ardita引領的這種風格直接延續(xù)到了1940年代,掛著菲亞特或者藍旗亞徽標的新潮車型層出不窮,比如說菲亞特1500 Aerodinamica“六窗”、富麗堂皇的藍旗亞Aprilia Cabriolet和珍稀的菲亞特1500 Torpedo。不僅是設計,吉奧瓦尼還創(chuàng)造了各種人們聞所未聞的新奇機械結構——例如能夠完全折疊收納在車內的發(fā)動機艙蓋——讓無論是汽車專家還和愛好者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二戰(zhàn)開始了。博通像其它車身制造商一樣面臨原材料和勞動力極度短缺的困境,產品也轉變?yōu)檐娪密囕v為主,例如以藍旗亞Artena為基礎改裝的救護車。盡管如此,博通的工廠并沒有完全停止生產民用車。比如說豪華的藍旗亞Aprilia和更豪華的長軸距菲亞特2800 Cabriolet,后者僅有一輛,據說是應一位賽車手兼汽車記者的要求制造的。
![]()
![]()
在戰(zhàn)后初期的艱苦歲月里,努西奧?博通開始挑起了公司的重擔。讓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設計才能比他父親還要厲害。
努西奧設計的藍旗亞Aprilia Cabriolet和菲亞特1100 Stanguellini更是堪稱引領潮流之作。而此時,他的興趣也逐漸地開始向賽車領域轉移,用諸如他自己制造的菲亞特500 Barchetta等賽車參賽——這一看似個人愛好的轉變,卻對博通公司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