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一件發(fā)生在印度與韓國的汽車業(yè)的大事,意外地讓中國的吉利與比亞迪卷入其中,而這兩家中國車企之所以被卷入其中,是因為一條看似撲朔迷離的傳聞,這一條傳聞聲稱,吉利與比亞迪正在考慮接盤韓國的雙龍汽車,而在早前,雙龍就因為經營不善,被他的大股東、印度第一大車企馬恒達所拋棄。
![]()
2020年開春不利,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fā),給全球車市造成巨大沖擊,作為印度第一大車企的馬恒達(Mahindra & Mahindra)更是深受其害,光是第一季度,馬恒達的綜合虧損就達到了325.5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30.3億元),在將近30億人民的巨額虧損中,有81%的虧損額來自于包括韓國雙龍汽車在內的國際業(yè)務板塊。
于是,馬恒達決定放棄雙龍汽車,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為雙龍汽車尋找“接盤俠”。雙龍汽車自己也找來了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和三星證券(Samsung Securities)這兩大融資界巨頭,幫助雙龍尋找接盤者。
![]()
于是投資圈就對“誰來接盤雙龍汽車”展開討論,或許是看到吉利收購了不少外國車企,于是就有傳聞稱吉利將會接盤雙龍汽車,面對這樣的傳聞,吉利予以否認,而另外一個被猜想的對象,比亞迪拒絕討論,直接打破了外界的幻想。
![]()
那么雙龍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車企,比亞迪和吉利有沒有可能將它收購,換言之,它具備
雙龍汽車成立于1954年,那時候中國只有解放牌卡車,雙龍就已經以威利斯吉普車為原型,為駐韓美軍生產軍用吉普車,如果運氣好的話,在韓國街頭你還能遇到經由“情懷黨”改裝復原的雙龍軍用吉普車。
![]()
在90年代,伴隨著韓國發(fā)展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的光輝時代的到來,雙龍汽車業(yè)接到了戴姆勒的橄欖枝,成為了戴姆勒的技術合作伙伴,為了大刀闊斧挺進豪車市場,雙龍背上了1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開發(fā)出了與奔馳合作的豪華SUV穆索(Musso)。
![]()
可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fā),沖擊了韓國經濟,原本富得流油的韓國人突然就買不起穆索這樣的豪車,身背10億美元債務的雙龍更是“難上加難”,在1997年,大宇汽車收購了雙龍汽車,到了2005年又被轉手給了中國的上汽集團。
![]()
上汽年為了完全控制雙龍汽車,硬是在財力有限的2005年掏出了5億美元巨款,買下雙龍55.4%的股份,結果2008年又一輪經濟危機到來,雙龍汽車的銷量再受沖擊,在裁員2000人的前提下,雙龍才得到上汽2億美元的支持。
這場裁員導致雙龍汽車內部勞資談判破裂,被裁的工人占領工廠長達兩個月的時間,韓國警方派出了直升機和突擊隊試圖收復工廠,但是工人們拿出“螺絲釘大炮”與“噴火器叉車”等自制武器負隅頑抗。
最終雙龍汽車跟韓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上汽失去了對雙龍的控制權。
![]()
在法院接管一年后,雙龍出現了轉機,當時還是印度第二大車企的馬恒達(2011年超越塔塔成為印度最大車企)以4.28億美元的出資額收購了雙龍75%的股份,成為了雙龍汽車的“接盤俠”。
但是在過去十年里,雙龍汽車并沒有為馬恒達的業(yè)績做出多大的貢獻,例如在2013年5月,《21世紀經濟報道》就雙龍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進行了深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雙龍在2012年這一年,不論是銷量的完成率還是經銷商的增長數,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
大環(huán)境帶來的紅利仍無法惠及雙龍汽車,即便是在國內汽車市場蓬勃發(fā)展的那幾年間,雙龍的表現依舊是頹勢。根據當時的雙龍汽車(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志宏的分析,雙龍汽車沒在中國本土化改進,生產車型不僅外觀老舊,而且生產的是國人接受度低的柴油車。
![]()
2020年初疫情爆發(fā),對全球汽車行業(yè)造成巨大沖擊,在這種危機中,越是像雙龍這樣跟不上時代的車企,受沖擊的程度越為嚴重,對于危機中的馬恒達來說,這時候如果能夠放棄雙龍汽車,等于甩開歷史包袱,贏得新的生機。
于是在今年4月,馬恒達臨時董事會決議取消計劃對雙龍汽車投入23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4億元)的增資計劃,此舉更是被外界解讀為馬恒達對雙龍汽車已經失去信心。
正當吉利、比亞迪被傳聞要接盤雙龍時,更是有媒體不留情面地調侃道,雙龍坑了上汽40多億,現在又在尋找買家了。
但好似“車圈魚腩”的雙龍汽車,除了曾經的軍用吉普之外,沒有再創(chuàng)造出任何光輝,如今收購,根本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