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掐指一算,K哥寫過的試駕車中最多的就是馬自達了...
一方面是馬自達的鐵粉很多,另一方面對于普通人來說,馬自達是相對來說更容易獲取的,也是同級別中離“操控”最近的品牌。
輕度體驗了馬自達后,K哥大致能懂鐵粉高談闊論的操控是什么,在試駕其他品牌車的時候也會拿馬自達的調校去衡量一番。
![]()
隨著試駕馬自達的機會越來越多,K哥發(fā)現(xiàn)馬自達的人馬一體有點“水分”。
舉個栗子,2.5L的阿特茲操控優(yōu)異性不用說,但1.5L的昂克賽拉或者是2.0L的CX-5,屬實還是買菜屬性更多一些。。。
它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動力或車身結構的影響,操控是有的,但始終是一種點到即止的狀態(tài),又或者是一種“附加值”。
![]()
就比如前幾天拿到的這臺馬自達CX-30。
這回終于趕在了下一個梅雨期的前頭,趁著晴天拍了一組美照,只是最后一塊公里每小時的車牌被扯壞了,少了一點K哥那味兒。
照例先從外觀開始。。。
![]()
這款全新的車系被官方叫做“次世代·馬自達CX-30”。
不得不說這是有理由的,魂動設計2.0的減法美學在這臺車上到達了一次高潮。
全車沒有任何一條冗余的線條,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簡潔自然,相比起線條復雜的奕澤,K哥更吃CX-30的顏值。
![]()
側面的光影效果很出色,K哥覺得是全車最好看的一個角度。(如果沒有那條粗的可以停航母的黑邊。。。)
不管馬自達怎么明示,K哥都無法把CX-30和“跨界”聯(lián)系在一起,它就是一臺純粹的城市SUV啊,加上粗邊就能去過炮彈坑了嗎?
雖然視覺重心被提高了,看起來就像是一臺兩廂馬3 CC(Cross Country),但看起來還是有點別扭,上下同色會更好看一些。
![]()
![]()
燈組是馬自達的絕活,倒不是像奧迪那樣內部精巧可以被稱之為“燈廠”。
是燈的外部造型很獨特,都采用了立體鏤空的設計,那感受就像是手表中的理查德米勒,你品,你細品。。。
![]()
馬自達的次世代真不是隨便叫叫的,內飾相比CX-5那一代更有“雷克薩斯”味了,但它的設計卻要比雷克薩斯簡潔很多。
貫穿式的線條由主駕駛門板開始延伸,收縮至副駕駛門板合攏,形成環(huán)抱式的效果,棕色和黑色的顏色拼接看起來很有層次感。
![]()
中控臺上半部分,但凡你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皮質的,棕色部分質地偏硬,黑色部分摸起來要舒服很多。
功能按鍵都被擠在了這個小小的區(qū)域內,看起來還挺精致的,而且都是實體按鍵,盲操作也沒有問題。
![]()
除了寶馬外,馬自達的方向盤是K哥摸過最舒服的,尺寸小巧而且中間的空隙很大,美觀又不擋視線。
說點個人感覺,方向盤再粗一點握起來更有手感。。。
![]()
儀表盤中間雖然用了一塊液晶顯示屏,但界面還是機械式的設計。
所以。。。K哥不是很清楚用液晶屏的意義在哪里。。。
![]()
這臺車是2.0的頂配,還有HUD抬頭顯示功能,K哥實測相當好用,基本不用去看儀表盤了。
同時定速巡航和跟車距離也會在上面顯示,不用再去儀表盤上核對信息。
![]()
CX-30還是采用機械檔把,要是能換成電子檔把,K哥對它的好感度會直線上升!
中間的旋鈕是用來控制8.8英寸中控屏,剛開始會覺得不如觸摸屏方便,但是它的操作邏輯也很簡單,用久了會覺得相當好用。
導航、音樂、音量控制等快捷鍵都在旋鈕附近,對于喜歡開車聽歌的K哥來說方便的就像是私人訂制。
![]()
中控屏支持馬自達自帶的悅聯(lián)系統(tǒng),可以通過手機端App實現(xiàn)車輛信息實時監(jiān)控和遠程控制,對于手機重度用戶來說是個福音。
雖然全系標配了CarPlay和CarLife,但是只能通過USB數(shù)據(jù)線硬連接,即使頂配也是如此,要是支持無線連接會舒服很多。
![]()
音響雖然是8喇叭揚聲器,但藍牙連接的情況下音質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少了點低沉和通透感。
K哥良心建議廠商,頂配可以給配一個BOSE音響。。。
![]()
門板的材料也很考究,能摸到的地方都是皮質的,而且?guī)в腥囓嚧耙绘I升降,這時候再回去對比奕澤。
嘖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就突然地,馬自達向我展示了一波迷之操作。。。
B柱與門框的連接處能直接看到裸露的車漆,而且前后四個門都是如此,K哥能想到的作用只有這個了。?
背景:男主在女主上車前忘了介紹他加價3000的車漆。
男主:瞧車窗那兒的一溜紅,它叫魂動紅,美吧?
女主:現(xiàn)在男生的品位都這么奇怪的嗎。。。
![]()
后備廂不是CX-30的強項,但好在比較規(guī)整,放兩個標準行李箱問題不大。
這臺頂配車型還配了電動尾門,那吸合門邊時的咔噠聲,高級。
u1s1,CX-30的發(fā)動機艙真的整潔
和新一代馬自達3一樣,CX-30同樣搭載了那臺2.0L SKYACTIV-G發(fā)動機,最大馬力158Ps,匹配6MT或6AT變速箱。
這臺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轉速有6000rpm,你可以一直深踩油門到紅色轉速區(qū)間,發(fā)動機聲音雖然很響,但也算耐聽。
特別是利用撥片手動升檔時,發(fā)動機由低轉到高轉發(fā)出的聲浪,只要你不嫌它慢,那就很有駕駛樂趣。
PS:CX-30的剎車前段感覺偏軟,速度一快在過紅綠燈剎車時會讓人沒有信心,只能重踩剎車,但又帶來了一點不適感。
![]()
不過講道理,雖然CX-30可以做到隨踩隨降檔的反應速度,但受限于發(fā)動機的動力水平,它始終給不了K哥想象中的那種“人馬一體”的感覺。
只能說在0-60的區(qū)間內,只要你愿意踩油門,及時的降檔就能給你帶來駕駛樂趣。
倒是CX-30那種厚重的底盤質感讓K哥很驚喜,懸掛的回彈也很及時,提升操控不說,還有豪華感那味了。
但到底是扭力梁后懸架,K哥在坐后排時還是有被顛到。。。
![]()
K哥總結一下,受限于動力和車身結構,CX-30在操控上的表現(xiàn)并不能達到NO.1的水平,它只能算是一種特點,就和提到寶馬就等于操控一樣。
但寶馬2系旅行版光看那造型就看不出操控。。。
![]()
CX-30的特點還是它的行駛品質和內飾的質感,放眼同級別的緊湊型SUV,很少有像馬自達這樣特別注重內飾質感的。
就比如同價位的大眾T-ROC探歌,內飾的塑料感很重。
當然,后期上市的壓燃版CX-30會很大程度上彌補動力的不足,最大馬力達到了180Ps。
但由于是馬自達廣島工廠生產(chǎn)的純進口發(fā)動機,后期價格不會太理想。
因此K哥覺得可以等,但沒必要。要談這車合適什么人,一定得是只買岡本001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