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為了解決廣大應屆小鮮肉畢業(yè)生的出行問題,讓他們不再被生活剝下所有尊嚴。。。
我特意寫了一篇關于畢業(yè)買啥車的文章,結果在朋友圈毫無征兆地翻車了。
沒錯,翻車的原因不是因為我的導購不夠良心、不夠價廉物美,僅僅是因為顏值關不過,被大家一票否決。
而且絕大部分評論的都是女生:)
但對于“新能源車長得丑”這個觀點,其實我自己是發(fā)自內心地同意的。
雖然大多數人覺得長得好丑只是眼緣問題,但放在新能源車上面,咱們要是細細研究的話。
還是能列出個一二三四來。
咱們平時說起一個人身材好,總少不了腿玩年、九頭身這些贊美之詞,其實歸根結底就兩個字——
比例。
從美學的角度出發(fā),比例協(xié)調自然看得賞心悅目;比例不協(xié)調,就會看得渾身不自在。
那么說回咱們的新能源車,老實說目前買新能源車的人,要不就家里有house,充電樁隨便裝,買臺特斯拉、寶馬530,體驗一下新鮮玩意;要么就是被限行政策、逼著體驗新生活的娃,不得不讓車牌帶點綠。
因此后者類型的新能源,一般都是偏小型的,畢竟能上牌就好,也不奢求什么全尺寸SUV了。
比方說知豆D3、小螞蟻400、眾泰E200這類,定位就是最基礎的代步工具,兩座、車身高又短。
眾泰E200 Pro
奇瑞小螞蟻400
看起來就像一個豎起來的小方塊,跟大眾公認審美的那些修長豪車,真的是八竿子都打不著。
我猜杠精們一定會說奔馳家的smart,不好意思其實很多人沒覺得它有多好看,而且smart已經連續(xù)N年虧錢。
連科比都救不了它。
只是奔馳財大氣粗并不在乎而已。
造車嘛,沒有錢你玩?zhèn)€毛——硬塑料、織物座椅、接縫對不上等等,錢不夠占了很大的因素。
![]()
“不對呀,我在網上看的那些內飾官圖都很漂亮呀?!?/strong>
大哥你都會說官圖啦,人家即使不會ps也會photoshop呀。
由于本人經常試駕一些成本低、用料也不怎么樣的車(暴露了我作為低級編輯的身份)。
因此每次在拍外觀內飾的時候,總想著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把圖給修得好看點呢?”
修的話效果當然會好很多,但用力過猛的話,大家就不知道真實的用料跟顏值;
要是不修的話,怕大家看不下去。
所以每次修圖我都挺糾結的其實。
即使一輛車它的車型本來就不太受歡迎、再加上成本問題用料也不怎么樣,但要是有一個好的設計師,說不定能加回不少分。
然而放眼市場上90%的新能源車,所謂的設計語言就是那三板斧。連我這個只上過工業(yè)設計選修課的門外漢,都能夠看穿他們的套路。
前臉嘛,以前的新能源車一定要保留進氣口,不能讓老百姓感到突兀。
而現(xiàn)在則來了個180度翻轉,目前主流的設計語言就是捂嘴,還美曰其名地稱為封閉式的進氣格柵。
![]()
沒錯,就是這樣捂著......
如此雙標,其實也不怪他們,畢竟行業(yè)老大特斯拉就是這樣做的。
但人家?guī)ь^的才叫設計,而你只能叫做跟風。
想到了當初iphone X的劉海屏,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說丑,結果到后來國內一大堆手機都在模仿。
另外各種藍色縫線、藍色裝飾也是標配,我倒想問問:
“沒有藍色你是不是就不會造新能源車了?”
其實新能源車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動力。
畢竟電動機跟內燃機相比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起步時最大扭矩的動力輸出,絕對是超強推背感的存在。
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新能源車,并沒有以這個作為賣點。
![]()
看著就沒有駕駛欲望......
但是目前的汽車市場中,運動化是趨勢,要是現(xiàn)在的汽車沒個運動套件,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賣。
長軸版的320Li配上M運動套件,銷量比純正運動基因的高功率短軸330i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所以我在這里大膽提出改進建議——推出運動套件。
對性能沒有半點提升的也行,我只要顏值:)
例如聆風前陣子推出的NISMO套裝,秒變雞踢鴨,老實說開出去真的長臉,鋼炮們都不敢挑釁你。
那么,新能源車的外觀真的是無藥可救嗎?
其實好看的也很多。
別的不說,就拿咱們皆電的設計解讀專欄,里面的不說設計滿分,至少也是好看的水平。
畢竟對著一臺車狂碼幾千字,沒些設計亮點怎么碼得下去。
不過還是衷心希望好看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最好能讓我們瘋狂舔屏。
最后的最后
應該沒有人再說
我這篇文章
是騙人買電動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