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自主品牌總是模仿別人這種印象在我們腦海中揮之不去,即使是外形設計上已經走上正軌,那些核心的東西,比如底盤等,自主品牌還是需要借用別人的平臺制造。這是自主品牌的桎梏,也是一直以來的現(xiàn)狀。

而如今,隨著一臺新車的發(fā)布,自主品牌的技術水平,可能意味著踏入了新時代。
奇瑞瑞虎7
瑞虎7是奇瑞最近剛發(fā)布的一臺新車,外形很特別,配置也不錯。乍看上去,它就和別的自主品牌新車一樣,好像只是廠家的一次例行新車發(fā)布而已。然而就是這臺車,標志著自主品牌汽車的一次質變。

瑞虎7,是奇瑞第一款應用T1X模塊化平臺的作品。這個T1X平臺大家千萬別小看它,它并不急于任何別的車的成熟技術,也沒借鑒過任何國外產品,T1X,是真真正正的,國人自己研發(fā)的汽車模塊化平臺。
模塊化平臺是啥?
簡單說,模塊化平臺就像積木,要制造不同的車,只需要把不同的模塊搭起來就完事,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新車的制造。

國人自主研發(fā)的第一個模塊化平臺,也許你還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讓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吧。大家熟知的德國大眾模塊化平臺MQB,日本豐田TNGA平臺,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的EMP平臺,和美國通用汽車的模塊化平臺。這些都是世界上僅有的量產車模塊化平臺。
所謂模塊化平臺,指的是把整臺車數萬個部件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前部模塊,中部模塊,和后部模塊。每一個模塊里的所有部件都必須確保最大限度的通用性。例如同樣是前部模塊,既可以容納小小的1.0T發(fā)動機,也得讓3.5L大機器裝得下去。

設計這些通用程度極強的模塊,本身就需要非常強的,對車體結構和設計的技術積累,同時,還必須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無數次的試錯,才能最終讓一個模塊正式成型。而一臺車三個模塊之間,除了要確保最大程度通用性之外,還必須保證無論在模塊上應用上什么部件,整臺車的質量都必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這對于一家企業(yè)的技術儲備要求非常高,這也就是為什么,目前全世界那么多汽車制造商,只有寥寥幾家,有研發(fā)模塊化平臺的能力了。
T1X有啥厲害的?
大家在知道模塊化平臺制造難度有多大之后,那奇瑞這個T1X到底有啥牛逼的呢?前面說到,模塊化是把車子前中后三個部分拼在一起,但要知道,這三個部分一般來說都是尺寸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模塊化平臺只能生產尺寸相近的車型。

但奇瑞的這個T1X,三個模塊的尺寸都是可以變化的。啥意思呢?就是說同一個平臺生產出來的車,不僅車長車寬可以不一樣,甚至軸距和離地間隙這兩個與底盤幾何尺寸密切相關的數據,都可以變化。
這種技術,實際上稱為柔性模塊化平臺技術。就是說整個模塊化平臺的每一個模塊本身可以像樂高玩具一樣,在一個模塊上再加長縮短。這種技術在世界上其實并非先例,但運用上這種技術的,都是售價高昂的豪華級車型。奇瑞算是第一個,把柔性模塊化平臺這種成本高昂的技術,用在普及型車身上的廠家。
自主品牌的跨越
其實,T1X這個平臺本身在技術上就已經足夠讓人驚喜。它的整體技術水平即使放在全世界范圍內看,都是非常頂尖的。而這樣的技術完全由中國人自己研發(fā)制造,不得不說已經是自主品牌在技術上的一次飛躍了。

更不用說,T1X平臺下的車型,還是在市場上應用模塊化平臺技術,相對售價最低的。今年開始,自主品牌在技術上的爆發(fā)力度可謂驚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自主品牌受制于合資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