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社會發(fā)展背景下,“新能源”和“智能”是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標簽。能把兩者集于一身并具象化呈現(xiàn)的產品,莫過于一臺擁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汽車了,這是當前人類技術水平的最終體現(xiàn),當然也是一個美好的愿景。眾多公司在這條未知的路上披荊斬棘,過程卻困難重重,即便是曾多年蟬聯(lián)全球市值最大、最具價值品牌的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也不得不有所取舍,放棄了它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并解散了一千多人的研發(fā)團體。
![27092959edf2e556b98494.jpg]()
首先,電動汽車不但需要綜合的技術和海量資金,更需要有對口的制造基礎和視死如歸的魄力。對于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一款電動汽車,僅是一個細分領域的新產品而已,不會承載太大風險;而對于互聯(lián)網公司來說,這個風險會被無限放大。要么炒作概念吸引資金,要么就注入天文數字的資金打造汽車生產基地、采購流水線、培養(yǎng)技能團隊一條道跑到黑,并且,結果依舊是未知的。
![270930114750618ca61220.jpg]()
而作為蘋果公司,其在科技軟件領域已經是首屈一指獨步全球了,它只須在熟悉的領域開發(fā)配套系統(tǒng),即可隨時搭乘新能源的快車,并且收放自如。因此它無需為了另一個未知的結果,跨界投身傳統(tǒng)制造行業(yè),并投入未知的精力和財力。
![2709302546defe25058739.jpg]()
其次,蘋果公司的市值位居世界前列,并在2018年超過1萬億美元。作為美國證券史上第一家突破萬億市值的公司,它不缺關注、也不缺錢,因此也不用為了吸引資金搞出什么大噱頭來。當然,錦上添花固然好,可萬一錯走一步,出現(xiàn)不利的勢頭,那么股市上一秒鐘的蒸發(fā)將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天量。
總之,蘋果公司退出電動車制造行列,轉而研發(fā)自動駕駛系統(tǒng)并不意外,就像谷歌退出一樣,因為那些習慣了在服務行業(yè)躺著賺錢的大公司們,是不屑去制造業(yè)實體拼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