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thor / 蟹爪朝天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歧管雙路渦輪
也許一些車友在寶馬引擎的技術中
了解過這種設計
不過不僅僅是寶馬
其他品牌的車輛
也是用過這種技術的
下面就聽聽小C來幫大家解答一下
關于歧管雙路渦輪是個什么路子
RX-7 MK2在1989年首先使用了歧管雙路渦輪。
EVO、梅甘娜、薩博9-3、Vectra OPC、寶馬N55等引擎上也使用了這種渦輪。這種渦輪的優(yōu)勢主要時更小的渦輪延遲的更好的渦輪效率。
![]()
![]()
在點火順序為1-3-4-2的L4引擎中,將排氣歧管分成兩組,1缸和4缸一組,2缸和3缸一組。兩組獨立管路分別吹動渦輪。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減少了每個缸之間的排氣脈沖干擾。
![]()
這是在一個排氣管路內一個缸的排氣脈沖圖。在排氣門打開后,廢氣以高壓排出。在廢氣團后方是一個低壓區(qū)。當進排氣門重疊狀態(tài)下,背壓再次增大。排氣門關閉后,排氣管內壓力逐漸趨于穩(wěn)定。
![]()
這是在一個排氣管路內四個缸的排氣脈沖疊加圖。
當一個缸的廢氣團正在排出,處于正壓時,可能其它缸正處于背壓期內。正在排出的這團廢氣會反向進入其它缸在歧管上的一小段獨立管路內。這就降低了這團廢氣的排氣效率。也就降低了排氣流吹渦輪的效果。
![]()
這是將1缸和4缸、2缸和3缸分成兩個管路的排氣脈沖疊加圖。
可以看出每個缸之間的干擾得到了較好的優(yōu)化。干擾減小后,不僅排氣流可以更好的吹動渦輪了,還可以使用更大的氣門重疊角了。更大的重疊角意味著更好的掃氣效果、更高的VE。
對于VE至上的自吸引擎來說,盡量獨立的排氣管路可以優(yōu)化排氣效率、提高動力的原理也是如此。4-2-1、4-1、等長等形式的排氣歧管就是為了減少排氣干擾而設計的。
![]()
![]()
圖為寶馬N66 V8引擎。點火順序為1-5-4-8-6-3-7-2。排氣歧管在兩側缸組之間,兩個渦輪,復雜的管路。
![]()
1缸和6缸共用一個管路,4缸和7缸共用一個管路。
這兩個管路接在同一個渦輪上。2缸和8缸共用一個管路,3缸和5缸共用一個管路。這兩個管路共同接在另一個渦輪上。
![]()
圖為將8個缸的排氣管路接在一起,一路進入一個渦輪的假想圖??梢钥闯銎渑艢飧蓴_很嚴重。
![]()
圖為8個缸2個渦輪的情況下,一個渦輪的脈沖圖。
即使使用2個渦輪,如果按照傳統(tǒng)思路設計排氣歧管的話,其干擾依然很大。只有4缸和3缸可以有較好的排氣效率,而且其周期是不均勻的。
![]()
圖為N66實際的排氣脈沖圖。將1、4、6、7缸接入同一個渦輪后,其脈沖是干擾較小且穩(wěn)定的。同理,另一半2、3、5、8缸的脈沖圖也是相同的。
![]()
圖為1、6缸管路內的脈沖圖??梢钥闯銎涓蓴_很小。這套管路類似于將兩套自吸引擎的4-2-1歧管分別接入一個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