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斯巴魯其實是一個熟悉的汽車品牌,但是在中國市場上,斯巴魯卻并不是一個熱銷的品牌。一直以來,斯巴魯被不少消費者稱為“駕駛者之車”,說的便是斯巴魯在操控上的了得,而且就產(chǎn)品本身來說,斯巴魯大部分車型都沒有明顯的短板。可就是這么一款車型,在去年整年下來,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僅為3萬輛。
![]()
可就是這么一個在國內年銷量3萬輛的汽車品牌,在美國市場上卻混得風生水起,2017年美國總銷量為647,956輛。要知道,美國被稱為“汽車上的國家”,消費者對于汽車這一產(chǎn)品的品質堪稱挑剔,那為何這款深受美國人喜愛的車型在中國卻并不如意呢?這背后,無疑是中美的差異所在。
一、消費觀念
消費觀念是造成中美用車、買車差異化最大的原因,這方面最直觀體現(xiàn)在車型上。美國人最喜好兩種車型——轎車以及皮卡。中國人最喜好一種車型——SUV。造成這種喜好差異的,正是消費觀念所致。
![]()
美國人買轎車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看重轎車的經(jīng)濟性,另一種則是看重轎車的操控性。也就是說他們的消費觀念里有著明確的指向性,要省錢還是要好玩?而中國人則有所不同,自古傳承下來的中庸之道在今天依然根深蒂固,如何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多的東西,這是我們購物的潛在意識,再者面子工程永遠都與需求并列,因此更有氣派,用途更廣的SUV自然更受歡迎。
![]()
二、政策原因
美國人愛皮卡,世界皆知。但為什么美國人喜歡皮卡?原因是因為皮卡有著極大的使用范圍,代步載物無所不能,除了油耗高,沒有明顯缺點。但是在中國,皮卡按理說同樣很適合“國情”,可為什么皮卡沒有發(fā)展起來呢?最大的原因正是因為政策。無論是年檢的麻煩程度、噴涂字樣損壞“面子工程”、更甚者限行等等,都使得皮卡發(fā)展受阻。相比之下,五菱宏光等經(jīng)濟性更強且裝載能力不弱的車型便得以進一步占領市場。
![]()
三、購車方式不同
相信很多買車的朋友都遇到或者聽到別人的勸告:不要貸款買車!因此,在國內大部分購車的消費者都是全款買車,即便是手頭預算有限也會選擇向朋友借錢的方式進行全款購車,這當中無非是兩個原因,“無債一身輕”的觀念以及“利息”這種額外支出。
![]()
而在美國,則恰恰相反,大部分買車的消費者都會選擇貸款買車。這是由于美國在信貸體系上的發(fā)達,使得手續(xù)更為簡便。同時在美國消費者的價值觀中,消費與浪費并非掛鉤,花費與創(chuàng)造財富反而是結合在一次的,及時行樂已然成為他們一大消費觀。
![]()
四、消費途徑不同
在國內想買車,你會怎么辦?問親戚朋友,上網(wǎng)查一下資料,然后就到4S店試駕詢價,甚至試駕都不用就可以下定提車。但在美國,4S店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這也就意味著想要買到一款適合的車型,就只能自己更深入地去了解,又或者從車主口中得知相關信息。在這種消費前提下,品牌的觀念會被進一步弱化,產(chǎn)品的賣點則會被進一步放大。更重要的是,車商不會向你“安利”,畢竟不管買哪個品牌的車型,他賺取的費用都是一樣的。
![]()
五、用車環(huán)境
中國人買車是一個家庭的事情,美國人買車是一個人的事情。這句話的意思,正好反映了中美用車的最大差異。在中國,大部分人買車都會考慮到家庭因素,一個家庭一輛車。而在美國,大部分人買車只需要考慮自己,因此空間不會是他們考慮的第一因素,愛好才是。
![]()
在這種前提下,我們經(jīng)??梢钥吹絿鴥纫粋€家庭就一輛車,而在美國,一個家庭可能會有好幾輛車,但其中可能只有一輛新車。因為在美國,二手車市場體系完善,對于“個人實用主義”為上的美國人來說,用極低的價錢能夠買到一輛符合要求的車型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而在國內,不存在的!這并非只是面子工程、消費觀念等問題,同時也是政策與市場體系不完善的原因。
![]()
有的人說,中美買車、用車差異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車型不同,中國遍地特供車,美國全是大排量。但其實,特供車哪都有,并非“中國特產(chǎn)”。要知道,供求關系總是建立在“需求”之上,國內對于空間以及面子的看重,使得朗逸等“特供車”出現(xiàn)。最簡單一點,在美國,大眾的銷量雖然不是墊底,但也不過是中流水平。網(wǎng)上那些用“排量”、“特供”來叫囂的都是流氓,都是無視國家“節(jié)能減排政策”以及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網(wǎng)絡噴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