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天主教學佛教開光
而是去年蘭博基尼總裁為教皇定制的小牛特別版
買車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件可喜可賀的大事。但有些時候,也會樂極生悲。
最近,江蘇揚州就發(fā)生了件“匪夷所思”的事故:一位車友前一天喜提新寶馬,可能是因為太高興了,特地買來了各種祭品,還上以祈求人車了幾柱香,太平、出入平安。由于焚香時間較長,心大的車主還沒完事兒就“放心”地上樓去了。不想小區(qū)風向大變,一下就點燃了新車…
20分鐘后,這臺47萬的豪車完全被燒成了一堆廢鐵。可惜這好端端的寶馬,連牌照都還沒來得及上,更別說保險,損失慘重的車主,此時也只能淚往心里流。
查閱相關新聞,你會發(fā)現(xiàn)這類事還真不少:
比如今年春節(jié),在貴州安順的某個停車場里,幾個貨車司機排好隊形,喜氣洋洋地挨輛給新買的卡車磕頭。視頻中,我們可見當時的地上有成片的鞭炮屑,以及還未燃放的煙花爆竹。令人擔憂的事情果然發(fā)生了,由于燃放不當,四輛卡車全都著火,消防隊員雖全力展開撲救,但它們最終難逃“團滅”的命運。
網(wǎng)上的鍵盤車神總吐槽中國沒有“汽車文化”,我倒是要說,新車剛提那會兒,很大一部分中國新車主還是很講究的。除了上文說的上香、鞭炮、磕頭;還有各種獻祭、裝飾、宴請,不過其中最隆重的,還數(shù)請大師們開光做法事!
我不禁回想起剛?cè)胄袝r的往事:那年冬天,我還在汽車廣告公司任職。應某德系車客戶爸爸的需求,我接到了一個“偽開光的論壇帖”的任務,即扮演一個剛提車的新車主,去寺廟開光之后,再用所拍照片在車型論壇中發(fā)帖子,以引發(fā)潛在消費者們的關注。
一切安排妥當之后,我和攝影師同事便早早來到上海郊外的某寺廟,從沒有經(jīng)歷過開光儀式的我,當時在莊嚴的宗教氛圍中感到亞歷山大,只能乖乖地跟著方丈和三個小和尚身后,一會兒向大雄寶殿里的佛像跪拜,一會兒圍著車子旋轉(zhuǎn)…直到我無意中瞥見和尚們的僧袍下,清一色腳踏著最新款的UGG雪地靴,當年屌絲的我瞬間出戲。
這年頭當和尚有錢,目測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于新車開光。有個段子,說的是某車主花6萬買個小雨燕,頭一次買車比較激動嘛,于是咬牙借了朋友8000元,去請某寺德高望重的“大師”做法事,一個小時后,儀式結(jié)束,當雨燕車主正準備心滿意足離開時,卻見大師從容打開了一臺價值百萬的卡宴車門,雨燕車主當場石化。
段子的真實度未曾考證,但很多開光車主“吃虧”不假。所以,請允許我收起方才 “中式汽車文化論”的不當調(diào)侃。
我們不必武斷把一些車主提車之后的種種行為歸納為“迂腐”或“迷信”,其實他們只是為了一個心理暗示。正如網(wǎng)上大把的心靈雞湯會告訴你:做人要有儀式感。我覺得對很多新車主來說,所謂的提車儀式也是。不過有時候,真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比如有的車主喜歡提車時候放鞭炮,希望能保平安、開門紅,和新年新氣象一個意思。但除了有火災隱患之外,全國很多地方(北上津等地區(qū))為了控制大氣污染,都嚴格實行了“禁燃禁放”政策,如有違反,輕則罰款,重則拘留。實在得不償失。
有的車主提車后喜歡在后窗貼對聯(lián),這種勇于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行為,值得稱贊,但也許你也會被交警攔下,跟你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第六十二條:
駕駛機動車不得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后窗范圍內(nèi)懸掛、放置妨礙駕駛?cè)艘暰€的物品。
同樣吃了“六十二條”虧的,還有各位買車后就喜歡在車內(nèi)懸掛“寶器”的車主們。這些正是各位老司機的最愛:從串珠到玉佩,從中國結(jié)到領導人像章;或伴隨清脆的鈴鐺聲,或配上長長的流蘇,它們寄托著老司機們對未來的希望,卻也確實影響到了行車的安全。
所以我還是推薦這部分司機,有什么事兒,你還是沖著檔把來吧!
最后,還有小部分車主就是真的太“講究”了。網(wǎng)上流傳著各種神乎其生的“提車要訣”,竟能從八卦、五行等玄學角度,指導你買什么車、買什么顏色、提車的良辰吉日、甚至提車回家后的擺放方位等等。對此,我是真的無話可說。
簡單點
提車的方式簡單點
鞭炮和開光請省略
你提的又不是火箭
別設計那些情節(jié)
總之,汽車終究還是個普通的工業(yè)制品,用不著大費周章,就像你新買一臺手機后,不會殺豬殺雞以血祭之一樣。盡快適應新車脾氣,安全駕駛遵紀守法,才是新車主更要琢磨的。討口彩討吉利本不過分,但靠神(人)不如靠自己。想通了這件事,也許文章開頭那些悲劇就不會發(f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