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純電動車如今大行其道,一方面是因為出于節(jié)能減配/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則是購車政策的利好因素。但純電動車特有的“續(xù)航里程焦慮”卻仍把一大部分消費者拒之門外,可靠性和續(xù)航里程依舊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兩個問題。
![]()
而我作為一名汽車編輯,雖然每天都要接觸各類車型,但是完整測試一輛純電動車的真實續(xù)航卻真心沒有體驗過。我這里說的“完整測試”指的是一輛電動車從滿電到電量耗盡,一次性能跑的真實距離。
![]()
恰好在上周,我受邀參與了純電動車騰勢500的“光電行動”上海站活動,品牌就這樣給了我一次“完整測試”純電動車的機會,結果讓人驚喜,但過程卻充滿焦慮。
![]()
這次活動中,所有車輛去程由上海閔行區(qū)出發(fā),途徑浙江嘉興,最后駛達千島湖,返程則是從千島湖一路沿高速返回上海。此次活動全程行駛距離超過700公里,中途均不為車輛進行充電,且最終需要將電量耗盡,直至車輛趴窩為止。
![]()
出發(fā)前,我一上車就看到主副駕駛位已經(jīng)放好了兩把塑料扇,我大概就知道了騰勢的“光電行動”要來真的,而這兩把扇子就是媒體們降溫的唯一手段了,畢竟開啟制冷空調對電量影響巨大,續(xù)航方面會吃虧很多。
![]()
此時,我留意到了我所測試的這輛騰勢500車型的電量和里程概況。從我當時拍的這張圖中可以看出,出發(fā)是車輛為滿電狀態(tài)(電量100%),顯示可行駛里程461km,測試車的出發(fā)前總里程為5189km,還算是一輛“新車”。
![]()
“光電行動”第一段的路試從上海市區(qū)一路馳騁至嘉興服務區(qū),這段路對我來說算是比較熟悉了。出發(fā)后,在不開制冷空調&不開日行燈的情況下,我一路穩(wěn)定在60km/h至80km/h的時速,原以為如此穩(wěn)操勝券。
卻沒想到不到10km路程,后面的幾輛騰勢500便“不見蹤影”了,有必要以60km/h以下行駛嗎?答案是肯定的。
![]()
因為速度稍快,我和另一輛測試車率先抵達了嘉興服務區(qū),過了大概20分鐘,后面幾輛車才迎頭趕上。原本打算調侃對手幾句,但一看消耗電量和剩余里程,我傻眼了。
后面那幾輛“龜速”行駛的騰勢500平均比我少用2kWh(即2度電)的電量,剩余里程比我高出15km至20km左右,并且他們也全程不開空調,采取“手動降溫”。
![]()
至此,我想明白了關于電動車續(xù)航里程的第一個問題:不考慮所用時間,相同路程,車速越快,耗電量必定越高。如果結果只考慮最終的真實續(xù)航,那么必定是車速慢者,續(xù)航更長。
于是,我開始焦慮,不僅是因為包郵區(qū)黃梅季悶熱的天氣,更是因為我的“大意”,我已經(jīng)在整體續(xù)航上落后于對手。
![]()
從嘉興服務區(qū)駛出,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除了雙手穩(wěn)定地把控住方向,我的右腳還在持續(xù)不斷地試探騰勢500的電動機。
通過儀表盤,可以看到不同于一般汽油車時速表和轉速表的搭配,騰勢500的儀表盤左側為剩余電量和剩余里程,右側為電機功率和駕駛模式的顯示。
駕駛模式當然是經(jīng)濟模式了,我重點想說說這個電機功率,根據(jù)教練的說法,行駛過程中要時刻留意它,它就像發(fā)動機轉速一樣,省不省電,靠的是技巧!
![]()
幾公里的觀察過后,我發(fā)現(xiàn)和發(fā)動機轉速指針一樣,電動機功率時刻在變化。我想加速,深踩“油門”,那么功率就會快速增大,放松“油門”,功率就會趨于零值。
并且完全松開“油門”的話,騰勢500自帶的動能回收還會給電池續(xù)上一點電量,功率表就會反向顯示充能效率。所以,我就猜測:并不是越慢越省電,而是要摸準時速和功率之間“性價比”最高的那個平衡點。
![]()
開著開著,天色漸暗,我們也在近9個小時的長途駕駛之后達到了千島湖。停車前,最后瞅了一眼儀表盤,第一天行駛約360公里,耗電40.6kWh。
![]()
按照騰勢500車型總計70kWh的電量計算,已經(jīng)耗去了58%。如此推算,以相同距離返程,我的這輛測試可能回不到上海,半路就得趴窩,焦慮感又一次涌上心頭。
![]()
第二天,整個車隊繼續(xù)編隊行駛,從千島湖直接返程上海。這時,大家的里程焦慮已經(jīng)開始集中體現(xiàn)。有的人越來越慢,而有的人直接放棄了挑戰(zhàn),開著冷空調繼續(xù)行駛。
開到杭州下沙服務區(qū)時,已經(jīng)有兩臺車顯出疲態(tài),騰勢的應對方案是“繼續(xù)開,直到趴下”,當然活動方已經(jīng)為所有測試車輛安排了應急車和救援板車。
![]()
不知道開了多久,我駕駛的這臺騰勢500最終把70kWh的電量幾乎耗盡,就在我以為比賽結束之時,車輛卻沒有停下。儀表盤上出現(xiàn)了“一只黃色的小烏龜”,并提示“續(xù)航里程不足,請及時充電”,測試車卻一直在緩慢前進。
時速大概控制30km/h至40km/h之間,此時若愿意踩“油門”,其實還是可以提速的,但顯然我不會這么做。說到這,有人或許會質疑車隊在路上慢速行駛是否違規(guī)?
我想解釋一下,雖然慢速有利于續(xù)航數(shù)據(jù),但在規(guī)定最低限速的高速上,整個車隊還是以安全車速行駛的。并且當大部分測試車續(xù)航低于50km之后,整個車隊就已經(jīng)下高速,走省道和普通公路了。
![]()
又不知道過了多久,天色又一次完全暗去,我的測試車最終顯示“動力電池系統(tǒng)故障,請靠邊停車”的提示。動力也隨著警示標語而逝去,“油門”再也踩不動了,在一個不知名的紅綠燈路口,我選擇將它靠右停下。
![]()
整理好隨車的行李,我最好看了一眼儀表盤上的里程數(shù)據(jù)。第二天耗電29.4kWh,行駛301公里,兩天合計在不充電的情況下,真實行駛了661公里。
這時,天開始下起下雨,臨走前,我又回頭看了看這輛騰勢500,不禁感到肅然起敬。官方所稱500km續(xù)航確實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就算是耗盡電量,這臺車竟然還能硬撐了約30km路程,不容易啊。
![]()
經(jīng)歷了這次關于電動車的“完整測試”,雖然661km的測試續(xù)航讓我滿意,但過程中的這些曲折和難以擺脫的焦慮感卻還在困擾我。
畢竟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沒人會30多度不開空調,全程50km/h以下行駛。最后想了想,或許困擾我的并不是我這段路跑了多遠,而是大家對于既定參數(shù)的瘋狂愛好和恐懼讓電動車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