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節(jié)假期和疫情影響,中國車市已連續(xù)3個月大幅走跌,4月終于撥開云霧——逐漸回到正常狀態(tài)。
5月11日,乘聯(lián)會發(fā)布數據顯示,4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42.9萬輛,同比僅下跌5.6%,批發(fā)銷量也回到150.0萬輛,同比跌幅收窄至3.6%。
雖說,與前兩個月的相比,4月出現(xiàn)較強的拉升,并形成疫情以來谷底V型回升的良好態(tài)勢,但其實這還不是最好看的數字。
根據中汽協(xié)發(fā)布的汽車工業(yè)運行數據,4月包括商用車和乘用車(包含交叉車)在內的國內汽車產銷(批發(fā)銷量)均回升至200萬輛以上,同比也實現(xiàn)今年內的首次增長,銷量更是結束連續(xù)21個月的下跌,同比增長4.4%,其中廣義乘用車的產銷分別為158.7萬輛和153.6萬輛,同比跌幅分別收窄至4.6%和2.6%。這意味著,4月更廣義的乘用車市場恢復得更為明顯。
可是,即便4月銷量得到恢復,但實際上從近年同期的數據來看,今年4月的零售和批發(fā)銷量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再加上,一季度的連續(xù)大幅走跌,因而今年前4個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只有444.5萬輛,同比下跌32.7%,批發(fā)也只收于432.4萬輛,累計同比仍下跌35.6%。哪怕是中汽協(xié)的廣義乘用車批發(fā)總銷量,也仍下跌35.3%至443.3萬輛。
不過,乘聯(lián)會和中汽協(xié)的數據,都說明4月乘用車市場的確出現(xiàn)明顯回升,那么為何會如此呢?
首先,受疫影響,3月的國內的生產和生活還處在恢復的過程中,特別是湖北地區(qū)更是4月初才開始解封,導致很大部分消費需求受到抑制,而隨著4月逐漸回歸到正規(guī),這部分被延遲的消費才得以釋放,零售隨著大幅提升。同時,伴隨著廠家的產能和市場的逐漸恢復,經銷商也開始增加提貨以補足庫存,使得批發(fā)銷量也走高。
其次,盡管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國外疫情依舊在蔓延,出于對出行安全的考慮,疫情后許多首購群體的剛性需求也被釋放。
加之,2月以來全國多個省市公布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和3月底國務院確定三條全國性質的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皆得到落地,推動了前期觀望消費群體的購車行為。
當然,除了以上有利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去年同期零售和批發(fā)銷量的跌幅均在17%左右,讓今年擁有了相對較低的對比基數,并且也不排除4月部分車企以價換量,因而才能迎來如此明顯的好轉。
只是,隨著4月的逐漸步入正規(guī),5月車市將進入后疫情時代,銷量將隨之出現(xiàn)正常的季節(jié)性波動。
而原定于4月召開的北京車展延期后,很多新車上市的發(fā)布節(jié)奏稍慢于去年,往年大型的新車發(fā)布會也改成地區(qū)性上市推廣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即便有廠家和經銷商提供較大的優(yōu)惠,5月的增長勢頭應該也不會再如此明顯。這一點可以從五一小長假期間并沒有出現(xiàn)購車“小陽春”中得到證實。
此外,國外疫情使得國內車企的國際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受到影響,但由于2月仍有供應,還有部分存量,暫時不會造成國內太多車企開工不足,而且已經有車企在考慮尋找國內供應商,或者替換為國外的新供應商,也可能會對生產的車型作出一定的調整,是以不會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在整體車市逐步恢復的同時,零售和批發(fā)銷量前十的名單也基本回到正常,并且一汽大眾、吉利汽車、一汽豐田和長安汽車的兩個同比均實現(xiàn)增長,其中尤以長安汽車表現(xiàn)最為突出。
4月,長安汽車的零售和批發(fā)銷量的增幅分別為74.5%和70.3%,是唯一一家在兩個榜單中的增幅皆達兩位數的車企。可是,這樣的增幅并不像表明上那么光彩,背后充滿了辛酸。
去年同期,由于長安CS35、CS55、CS75、睿騁CC和歐尚CX70等絕大多數車型的銷量都出現(xiàn)大幅下滑,最終長安汽車的零售銷量同比下跌41.5%至37,820輛,批發(fā)也同比下跌42.4%至40,119輛,皆成為其近年來的最低月銷量,亦導致彼時的兩個榜單都不見了長安汽車的身影。
正是得益于這樣的優(yōu)勢,再加上CS系列的PLUS車型上市后銷量大增,另外還有去年9月才上市的全新車型歐尚X7提供萬輛左右的新增量,所以4月長安的光芒才會如此耀眼。但如果真的要比較,4月的長安的零售和批發(fā)銷量都還不及3月6.7萬輛和7.1萬輛,因而并不值得驕傲。
實際上,不僅僅是長安汽車,一汽-大眾和吉利汽車的情況也類似——在去年同期下跌使得對比基數較低而出現(xiàn)增長。
如此比較下來,只有一汽豐田的增長貨真價實。去年4月,一汽豐田的零售和批發(fā)銷量分別增長8.9%和42.7%,今年卻仍舊實現(xiàn)雙增長。
一汽豐田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是去年年底新一代RAV4上市,目前銷量仍處于上升期;另一方面是去年同期全新車型亞洲龍才上市不久,產能跟不上和相對較高的價格讓銷量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而目前亞洲龍2.0L的車型使得該車型價格范圍擴大,產能也早已跟上,銷量自然也增加不少。
當然,除了一汽豐田,東風本田也要夸一夸。盡管,東風本田憑著5.5萬輛的零售銷量僅位列零售榜單第十,但其批發(fā)銷量卻以7.4萬輛居于第六。這是在經歷2月全面停工停產、4月初三大工廠產能才恢復到疫情前正常水平之后,東風本田終于再次回到兩大榜單中,是以顯得頗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