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寶駿成立,并成百萬大戶
2010年,寶駿成立。通用汽車(中國)將寶駿列為與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在華的第四大品牌;上汽集團則把寶駿與榮威、名爵稱為上汽集團自主品牌的"三駕馬車"。由此可見,上汽通用集團起初對寶駿是相當重視。寶駿也不負眾望,憑借上汽通用提供的技術和遍布全國的經銷商網絡,在品牌成立8年之際(2017年),它成功躋身于百萬大戶,一時間風光無限。
![]()
![]()
![]()
寶駿,來匆匆;去也匆匆
2018年,中國車市大環(huán)境整體疲軟,各大汽車品牌銷量持續(xù)低迷,市場競爭進入存量時代。車企為維護市場份額,"價格戰(zhàn)"由此開打,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無一幸免。它們的價格不斷下探,壓縮了主攻廉價汽車市場寶駿的生存空間,寶駿的大量潛在用戶被搶走,致使銷量從"百萬大戶"跌至87萬輛,再到2019年的60萬輛。令人遺憾的是,寶駿面對這場危機出現(xiàn)了誤判。
![]()
復盤寶駿銷量的下滑可以得出結論:最起碼在中國市場,汽車受品牌影響力和造車技術的影響,低端品牌在面對中高端品牌的"降維打擊"時甚至無還手之力,這值得所有自主品牌警惕。早年的寶駿能叱咤市場是因為它主打的低端市場(10萬級以下)競爭對手少,就算有也是比速、幻速之流,寶駿自然能穩(wěn)坐釣魚臺。
![]()
市場變幻莫測,當大眾(捷達)、豐田、本田、吉利、長城調轉槍口決心挺進低端市場時,意味著留給寶駿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寶駿在輝煌時刻沒有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高性價比的產品也是用良莠不齊的質量為代價。
![]()
![]()
車質量數據,僅供參考
危機四伏,新寶駿呼之欲出
銷量下滑,寶駿慌了。自主品牌近些年不斷推出子品牌進軍高端市場,寶駿也逐漸按賴不住,于在2019年4月份推出了"新寶駿"品牌,并一再強調"新寶駿"與寶駿(老)的差別。市場規(guī)律使然,寶駿"推陳出新"之路是走對了,不過它很冒失以至于走錯了方向。
![]()
為什么呢?因為寶駿從來沒有造高端車的經驗,它一直是廉價車的代名詞,而且剛剛問世的"新寶駿"又急于擺脫與老寶駿的聯(lián)系,可新寶駿你捫心自問一下你能擺脫嗎?
吉利沖擊高端市場有沃爾沃做背書;比亞迪沖擊高端有新能源汽車撐門面;長城沖擊高端有SUV車型的銷量支撐。反觀寶駿有什么呢?說它有上汽通用為靠山,可寶駿并未利用好這一資源,更別提核心技術的運用。
![]()
說到這里還是為寶駿感到可惜,雖然起初上汽通用對它是夸獎不斷,但是寶駿只是一個干苦力活的"人",一直在外努力錢掙,卻沒得到任何核心技術。
說到底,新寶駿除了"換殼"和新增各種智能科技配置外,其實它的三大件和以至于做工并沒有實質性的進步,但隨之而來的是新寶駿的價格卻提高。消費者為什么喜歡買老寶駿,很大原因是價格便宜。
![]()
現(xiàn)在呢?新寶駿旗下的車型的價格大多突破10萬元"天花板",這樣一來消費者的選擇的范圍就廣了,完全沒必要選擇貼著"低端化"標簽的寶駿。寶駿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你是否忘記了你的客源分布?
![]()
寫在最后:
寶駿走高端化之路遵循的是市場規(guī)律,可沒有足夠技術支撐的新寶駿如同空中樓閣,隨時可能傾覆。最關鍵的是,新寶駿不應該急于與老寶駿撇清關系,以此證明自己"高大上"的形象,難道奇瑞高端化品牌失敗的案例還不夠形象嗎?
寶駿,既然鳳尾做得很吃力,那你為何不努力做好雞頭?將質量和性價比做到極致,成為廉價車市場的"高端化車型"難道不好嗎?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