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在看完下面這些外國的品牌和車型們名字的中文意思后,你就能領(lǐng)略到上下五千年積累沉淀的文化,真的是老外的“務實”和“隨意”比不了的。
![]()
當時憑借著K-Car積累了不少資源并不滿足于此的本田,打起了做一款轎車的主意。所以,1972年第一代本田Civic上市,這名字的意思就是“國民的”“公民的”,也意味著本田把這車定位為一款全國人民都買得起的車,名字非常接地氣。
![]()
本田Civic在國內(nèi)的名稱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思域,現(xiàn)款的第十代車型作為一款外觀動感的緊湊級「轎跑型家轎」在國內(nèi)熱銷,“江湖地位”還被妖魔化為神車級,也不知道本田是該哭還是該笑了。
BMW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巴伐利亞發(fā)動機廠
![]()
先科普一下:在德國本地,幾乎沒有人會把BMW這三個字讀成「逼-唉姆-達不溜」的,真正的讀音是「Bay-Emm-Vay」,恭喜你,現(xiàn)在你可以去找德國佬裝X了。
![]()
當年的寶馬不僅造飛機零件,做飛機發(fā)動機更是風生水起,所以就定了這樣一個直白簡單的廠名,開始造車后這個「咱地址在哪+咱是做啥的」的名字也就留下來了,只不過在被翻譯成「寶馬」后,才有了相應的光環(huán)加成。
AMG——Aufrecht Melcher Grossaspach
![]()
AMG是一眾車迷心中神一般的存在,因為只要是這個奔馳高性能部門生產(chǎn)調(diào)校的車,都能被叫做性能野獸,AMG獨有的「蘋果樹」Logo更是一種精神圖騰。
![]()
不知道德國人做事是不是真的就這么務實,和上面講到的寶馬一樣:AMG初期只是一家專門改裝奔馳車型的一家小作坊,作坊名字就叫做Aufrecht Melcher Grossaspach,前面兩個詞是兩位創(chuàng)始人的名字,后面是他們作坊所處的城市,很接地氣,為的就是告訴人“改車來這找我倆就對了”。
![]()
這個被注入了「邦德之魂」的品牌,旗下的車型不僅性能卓越,用料和做工更是盡顯豪華派頭。這臺售價300多萬的Rapide更是家族在售車型里唯一一臺四門轎車。
![]()
早幾年前看這車名的時候我沒細看,看成Raped這個詞了,倒吸了一口涼氣,定睛一看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看錯了。隨后查了下這個詞以為有啥高大上的意思,查出來后差點白眼沒翻死過去——Rapide,意:很快。
不過這也沒毛病,人家塞的可是一臺6.0L V12發(fā)動機,能不快嗎?
![]()
卡宴是救活了保時捷的一款「功臣之車」,沒它和Panamera的話,估計現(xiàn)在就很難看到911了,也正因為保時捷這個高檔的品牌和卡宴這個有X格的譯名,吸引了國內(nèi)一堆有錢人的追捧。
![]()
西班牙語里的Cayenne是辣椒的意思,也好在這車的確“夠辣”也夠吸引人這才盤活了保時捷的命。但回過頭來將心比心的話,這名字對于老外來說,就好像比亞迪出了一款車叫“土豆”一樣的感覺...
![]()
嚴格來說,這是蘭博基尼的第二臺SUV車型,第一臺是當時為了競爭軍方訂單做的LM001,但由于競爭不成功,LM001并沒有生產(chǎn)多少臺。
![]()
作為SUV陣營里又一員性能猛將,4.0T雙渦輪V8發(fā)動機有650Ps的最大功率和850N·m的峰值扭矩,而Urus的意思為「野牛」,是再適合不過了。
只要你看完上面這幾個例子,就會知道老外這些看著高大上得很的品牌名和車名,其實背后的意思并沒有多高級,真正高級的是這些直白、接地氣的名字背后的東西——經(jīng)營多年的品牌和產(chǎn)品精髓。中國品牌若能沉住氣、先學走再學跑,而不是為了圖眼前之利去做那些“假新能源車”的話,相信能進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