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K5:重拾榮光
![]()
2003年的車市,正是中國車市的井噴初年,在那一年,有一款名叫“千里馬”的小型轎車突然火了起來,車主的購買理由很簡單:這是一款性價比非常高的小型車。
千里馬整整火了3年,期間,千里馬的“東家”,也就是東風悅達起亞(以下簡稱“DYK”),接連上市了嘉華(MPV)、遠艦(中級轎車)和賽拉圖(A級轎車),但能夠掀起點兒波瀾的也只有賽拉圖了。等到2006年,千里馬的熱度已經消散了,原因很簡單,更多的競品出現了,Polo、飛度、賽歐,一個個都是實力派,在圍毆中,才露尖尖角的DYK又被強行摁了下去。
看似無望中,卻燃起了希冀之光。
起亞總部傳來了好消息。全球知名的三大設計師之一彼得·希瑞爾正式加盟起亞汽車,對于造型設計一塌糊涂的起亞來說,這絕對是個天大的利好。
等待的時間并不長。
2007年,在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一款概念車一鳴驚人,這款概念車被稱為cee‘d,它的設計者就是彼得·希瑞爾,這款車也是他來到起亞后的“開篇之作”。這就足夠了,起亞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也是在這一年,A級車賽拉圖迎來了上市兩年后的中期改款(據稱彼得·希瑞爾參與了小改),同時,還有一款為東風悅達起亞在SUV市場奠定基礎的獅跑也上市了,但這兩款車型還沒有成為后來的“虎嘯”一族。彼得·希瑞爾繼續(xù)沉浸在他的世界中——在奧迪,他只能循規(guī)蹈矩,在起亞,他可以天馬行空,這是起亞給他的自由,但他也要為起亞的信任而作出成果。
什么樣的設計,才能讓起亞耳目一新,或者說,成為人們眼中的經典呢?
2007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彼得·希瑞爾的作品再度大放異彩——概念車Pro-cee’d展現了起亞與以往大不同的設計風格,最關鍵的是,一種全新的品牌語言漸顯雛形。
第一款打磨成熟的車型是福瑞迪,這是一款A級車,在2009年年上市發(fā)售。在這款車的前臉部分,“虎嘯式”設計風格依然成型,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彼得·希瑞爾的作品。此時,彼得·希瑞爾走出了設計室,開始向人們講述他的設計理念。“只有通過塑造起亞獨有的風格,才能將締造出更完美的品牌?!彼f,“我的愿望是,不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一眼認出這就是起亞的車!”
對于“虎嘯式”前臉設計,以及彼得·希瑞爾的家族化方向,起亞相當滿意(后來,彼得·希瑞爾還成了起亞汽車的CEO)。
起亞正式迎來了“K系列”家族化的新時代。
2010年,第一代K5問世,這也是K家族的第一款產品,并定位中級車,其意義重大。業(yè)內有句老話,“得中級車市場者得天下”,正因如此,中級車市場才有“凱雅”、大眾“雙雄”和“雙君”的共爭天下,硝煙四起。
相比于上述競爭對手的強勢,在K5之前,起亞只有對現實的屈服,K5的前生——“遠艦”(2004年上市)一直籍籍無名。掰手腕總得量級相當,否則就只有難堪。
但現在的起亞有點兒想法了,K5采用“虎嘯式”全新家族化設計,一亮相便光芒四射,甚至不輸于同期以“流體雕塑設計”揚名的兄弟車型第八代索納塔(這也是一款堪稱完美的中級車)。
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定當要拔劍而起。
K5上市后,憑借著亮麗的外型,豐富的配置,精準的定位,和姊妹車型、第八代索納塔遙相呼應,在中國車市掀起了一股韓系風。
2011年,K5銷量為31672輛,2012年,K5繼續(xù)上攻,52742輛,至2013年年底,K5銷量達到了56277輛,這樣的成績是起亞在華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末,K5迎來了新代言人吳秀波,他有一句話,“成名晚,也可以有一番韻味?!迸c他的大器晚成一樣,K5也算是中級車的“后進者”。相似的境遇,勾勒出了一幅和諧美好、格調優(yōu)雅的畫面,那時,是K5的高光時刻。
在K5的帶動下,DYK的其他K家族產品K2、K3等K系列、KX3、KX5等KX系列(SUV),以及獅跑、智跑等也紛紛發(fā)力,一時間,DYK勢如劈竹,風光無兩。月銷達到、超過5千臺(偶爾一次過8千臺),已是K5的巔峰,品牌的價值成為了K5的羈絆。
再美的風景也會因日落而息。
2016年,東風悅達起亞年銷量也歷史性的突破了65萬輛。在那一年,K5已無法企及2年前的高度,垂直換代的k5,少了第一代的耀眼的光芒,因此,k5漸漸沉寂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漫長而又無奈,就像過了一整個世紀的冬天。2017年,DYK銷量僅為36萬輛,同比下滑44%,2018年,DYK略有回升,實現銷量38萬輛,微增2.8%,2019年,銷量再次下跌至29萬輛。在此期間,DYK的一把手如走馬燈似地輪換著,急切地尋找著可能跳出泥潭的機會。
在這段凄風冷雨的日子里,曾經的旗艦K5隕落了,還有它身后的“K家族”,就像天邊的流星劃過,璀璨的瞬間遮不住蒼白無力。
從鼎盛時期的5千、6千,到二代末期的百輛,歷史的車輪深刻地碾軋著K5和它的“K家族”的軀殼,那是一段令人抓狂、一想到就想著馬上翻頁的晦澀時光。
或許,你可以把這看作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有波峰,也有波谷,成熟的企業(yè)管理會盡可能的讓峰谷間的距離更近些,或者讓波谷的時間更短些。
可否等來陽光明媚?
2018年,DYK營銷總部又從南京遷回到了上海。2019年9月,營銷悍將李峰報到。
這一年的年底,第三代K5在韓國上市。僅3天時間,訂單突破萬臺,上市首月便獲得了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之后的銷量步步抬高,2020年1月,環(huán)比、同比都大漲。新一代K5在造型上有推翻重來的姿態(tài),它采用了較為夸張的設計風格,起亞將這一風格稱作“Tiger Nose Evolution(虎鼻式進化)”。不能說這樣的好成績完全來自設計之功,但設計帶來的賞心悅目一定為訂單貢獻了不菲的“價值”。
或許是,彼得·希瑞爾也對看了十年的“虎嘯”生了厭,也可能是,他感覺到了消費者在審美情趣上的變化,所以,這一次來了個自我“進化”。
出身設計界、并擁有大成就的他,應該很懂得“不出色,就出局”這個道理,而隨波逐流的平庸,那就是對他最大的褻瀆。
新一代K5傳遞出了他的想法,也得到了韓國市場的認可。作為全球最大、又和韓國比鄰的中國市場,不正是新一代K5應該大展拳腳的地方嗎?
于是,定了。
在這個疫情肆虐、卻又春風四溢的4月,首批200臺新一代起亞K5(進口版)運抵中國港口。很快,這批進口K5將在4月下旬分撥至全國各地經銷商店:不賣,只供消費者體驗。
這波操作,頗有些“趕緊來嘗嘗鮮”的迫不及待,在筆者眼中,是興奮中帶有強烈的自信。
4月20日,DYK在“線上鑒賞會”發(fā)布了新一代K5的核心信息:新一代K5的中文名“凱酷”發(fā)布,進口版K5即將開啟試駕體驗,以及全面且細致的技術解析。
因為k7命名為凱尊,k5起名為凱酷也并不出乎意料,只是初始時會有些“不適應”。李峰解釋說,“酷”是年輕顏值和超強實力,凱酷代表的是潮酷、個性,致力于打造Z世代的Dream Car。
相比于進口版K5,李峰說,“國產車型會有一些本地化改進?!?br>
之前講到了新一代K5與二代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現在,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兩者的區(qū)別:
凱酷有四個關鍵詞:全新設計語言、i-GMP平臺、第四代發(fā)動機和CVVD技術。
凱酷“采用了虎鼻式”進化設計,溜背式設計,以及排氣管設計,帶來的是轎跑車的即視感(與進口版相差無幾)。國產版還在車長、軸距等數據上再優(yōu)化(加長),使其看起來更大氣、內部空間更寬闊。
內飾方面,凱酷采用以駕駛者為中心的環(huán)抱式中控臺,并內置一體式的雙屏設計,用于連接儀表盤和AVNT中控顯示屏,同級罕見的SBW旋鈕式電子換擋、觸控式空調及多媒體控制等配置,則最大化地呈現了凱酷的高科技形象。
平臺方面,凱酷是基于現代起亞最新i-GMP平臺打造的第一款車型。該平臺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讓凱酷擁有了更輕量更強化的車身,以及提升明顯的駕駛性能和乘坐體驗。
動力方面,凱酷將提供1.5T+7DCT和2.0T+8AT兩種動力選擇,有別于海外版的2.0L和1.6T動力組合。值得一提的是,1.5T發(fā)動機搭載的是CVVD技術,動力提升效果明顯,且油耗低至5.7升水平。2.0T發(fā)動機采用最新的Smartstream動力總成系統(tǒng),動力輸出高達240馬力,可進一步滿足追求高性能的消費者需求。
另外,在智能互聯(lián)、車輛主被動安全方面,凱酷也是面面俱到。其實,想一想也就明白了,作為旗艦型中級車,凱酷需要的是重拾信心,重塑品牌。
凱酷肩負著前所未有的重任。
李峰說:“凱酷是經銷商伙伴提氣、提神的強心劑,是沖鋒陷陣、開疆拓土的利器。”這也并非李峰的一廂情愿,他迫切希望,凱酷上市后迎來熱賣,扭轉起亞在華品牌日漸式微的局面。
凱酷能否成功逆襲,重拾當年的風采,只有在9月上市后才能知曉。但從目前市場反饋的的熱度來看,新凱酷重新崛起有望。
當然,價格也是關鍵,期待凱酷帶來的精彩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