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鈴木在中國的發(fā)展劇情,還是沒有逃出我們之前預測的劇本。在開始今天的討論前,先送上一首梁靜茹的歌,表達我對北汽昌河、長安汽車和鈴木汽車的祝愿:
端午節(jié)假期前,北汽昌河一紙公告平靜地宣布與鈴木分手,昨天日本媒體又爆料稱長安和鈴木也在討論解散合資公司。
![]()
進入中國25年,鈴木最后一次上熱搜,卻可能是以“第一家退出中國的合資品牌”的身份,遺憾嗎?也許吧,不過我想對于鈴木、北汽和長安來說,更多的可能還是解脫后的輕松感。
畢竟,大家還都有自己要去忙的事業(yè)呢。
你不情、我不愿,一拍兩散
6月15日北汽昌河發(fā)布公告,確認日方股東將昌河鈴木全部股權轉讓給了北汽昌河,擁有23年合資歷史的昌河鈴木退出舞臺。
![]()
根據日本NHK電視臺的報道,鈴木目前正在與長安汽車就解散合資公司進行談判,停止在中國的生產之后,鈴木會把更多資源集中在印度市場。
![]()
之前我就在《中國不值得?那就讓長安鈴木Let it be好了》這篇文章中表過態(tài)了,雖然曾經創(chuàng)造過輝煌,但是如今中國市場并不是鈴木的戰(zhàn)略重心,所以退出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去年鈴木在中國的銷量只有8.6萬輛,而在印度一年的銷量超過160萬輛,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前幾天鈴木官網上還發(fā)布了消息,慶祝印度市場累計產量突破2000萬輛。
鈴木在中國沒有美好的未來可期了,原因很簡單:鈴木堅持小車,中國消費者不喜歡小車;中國力推電動車,鈴木對電動車不感冒。
北汽昌河與長安,各自安好
那么鈴木在中國的兩個合作伙伴,是否為此肝腸寸斷呢?當然不會,實際上人家都對恢復單身后的新生活充滿了規(guī)劃呢。
先說昌河,2013年底北汽集團收購了昌河,作為布局西南市場的基地。去年底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親臨景德鎮(zhèn),宣布將北汽威旺并入昌河,“大昌河”重新起航。
![]()
現(xiàn)在北汽已經為昌河規(guī)劃好了一條新路徑,那就是重點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和移動出行服務,可以說是緊跟時代潮流的。至于昌河鈴木,又有生產資質又有工廠的,自然也被其他金主盯上了。
這個金主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就是已經收購了觀致、還準備向奇瑞下手的寶能。根據昌河方面的說法,6月底或7月初會有官方消息公布。
那一邊,長安鈴木雖然還沒領離婚證,不過長安這邊也是有了自己的規(guī)劃。此前就有經銷商微博爆料,說長安鈴木的線下渠道很有可能直接升級為長安的高端品牌經銷商網點。
![]()
而北京車展期間,長安汽車也正式宣布了要推出中高端品牌,而且是極致夢幻令人尖叫的高級產品和體驗,這樣羞羞的用詞我還是第一次在發(fā)布會上看到,能看出在長城WEY和吉利領克都登場之后,長安有多急迫。
![]()
所以放手一個已經沒什么利潤和銷量貢獻的合資品牌,集中搞自主業(yè)務,對于長安來說顯然更符合未來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