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以后 價格預(yù)測】長安奔奔E-Star是長安新能源E家族中的第二款車型,定位于純電動微型車。相比于此前的奔奔EV,奔奔E-Star在設(shè)計上變得更加前衛(wèi),同時也增加了不少高價值的配置。新車將于4月13日正式上市。目前官方已經(jīng)公布了該車的嘗鮮價為7.28萬元,具體價格到底是多少?今天就讓我們來猜猜看。
![]()
![]()
像絕大多數(shù)純電動車那樣,奔奔E-Star也采用了封閉式中網(wǎng)設(shè)計。虎鯊?fù)浇疸@前燈組看起來炯炯有神。高配車型上還配有LED日間行車燈。新車的尾部設(shè)計與奔奔EV較為相似。而在尺寸方面,奔奔E-Star的車身尺寸為3770×1650×1570mm,軸距為2410mm。在A0級車當中,奔奔E-Star的車身尺寸還是比較有優(yōu)勢。值得一提的是,奔奔E-Star采用的是5座的座椅布局。
在配置層面上,奔奔E-Star全系標配雙10.25英寸液晶顯示屏,高配車型搭載全高清真彩液晶屏。同時像后駐車雷達、倒車影像、遠程啟動、智能互聯(lián)系統(tǒng)、LED大燈、胎壓監(jiān)測等配置你都能在奔奔E-Star上找到。另外,奔奔E-Star車上的語音人機交互系統(tǒng)還可實現(xiàn),收音機、音樂播放、在線天氣、藍牙、Wi-Fi、屏幕亮度以及新聞等生活資訊類語音控制。
![]()
動力方面,奔奔E-Star配備了一臺最大功率為55kW的永磁同步電機,最大扭矩為170N·m。0-50km/h加速僅需4.7s。該車還配備了容量為32.2kWh的三元材料電池,能夠為該車帶來301km的NEDC續(xù)航里程。新車支持直流充電和交流充電雙重充電方式。在直流快充下,新車電量由30%充至80%最快僅需30min,0%-100%交流慢充最快需11.5h。
![]()
![]()
早在今年的2月下旬,長安新能源官方已經(jīng)公布奔奔E-Star的“嘗鮮價”,價格為7.28萬元。但從官方提供給媒體的配置單來看,新車應(yīng)該不只一款車型可選。在當前已經(jīng)公布預(yù)售價的心動版車型之上,還會有一個配置更高的版本。如今在售的奔奔EV,在同一續(xù)航水平的基礎(chǔ)上都可根據(jù)配置的不同再細分成三個不同車型。相比之下,奔奔E-Star的配置更為豐富,細分成三個或以上車型也完全是有可能的事。
![]()
![]()
(圖為長安奔奔EV)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奔奔E-Star是長安新能源旗下的第二款量產(chǎn)車型。從設(shè)計及配置來看,它更像是奔奔EV的升級版車型。而奔奔EV360車型的官方指導價為6.98-8.18萬元,其中中配車型奔奔EV360 時尚型的售價為7.58萬元。雖然價格更高,但奔奔EV360 時尚型的配置水平其實是不如奔奔E-Star心動版的。因此小編猜測奔奔E-Star心動版的最終價格應(yīng)該不會與預(yù)售價差太多,畢竟成本就擺在這。如果按照預(yù)售價比實際售價高的慣例,奔奔E-Star心動版的最終售價大概在7.18萬元左右。
根據(jù)官方此前所公布的配置清單,在奔奔E-Star心動版車型以外還有一款心悅版車型。該車型配置水平更高。在心動版車型的配置基礎(chǔ)上,心悅版還多出了帶呼吸效果的大燈、LED日間行車燈、全高清真彩液晶屏、智聯(lián)互聯(lián)系統(tǒng)以及倒車影像。這些錦上添花的配置從成本上看應(yīng)該不會給心悅版車型帶來車價上的大幅度提升。由此小編猜測心悅版車型的最終售價為7.48萬元。
![]()
7萬的準入門檻對于一款國產(chǎn)A0級純電動車來說說還是有點偏高。要知道奔奔E-Star的直接競爭對手歐拉R1和比亞迪e1等,最低配車型的價格都在7萬元以下。想要從價格上占得先機,奔奔E-Star必須要再推一個配置水平更低的版本。既然官方已經(jīng)說了雙屏幕是全系標配,那如果要從心動版車型上再減點配置,恐怕就要從遠程控制或是從動力總成上下手。在保持心動版車型配置的基礎(chǔ)上,換裝奔奔EC260的動力總成,從而降低奔奔E-Star的入手難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不管是上述的哪種情況,把奔奔E-Star的起步價定在7萬元以下應(yīng)該說是大概率事件。6.58-7.58萬元是小編所猜測的奔奔E-Star全系的最終價格。
![]()
優(yōu)于同級的車身尺寸同時還標配了雙10.25英寸屏幕,長安新能源奔奔E-Star真的給人一種精品級純電動微型車的感覺。在該細分市場中,可選的車型其實并不少,但真正能稱得上高性價比的卻是寥寥無幾。這也是為什么該級別車型即便售價較低都還是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tài)的原因之一。奔奔E-Star究竟能不能突出重圍,以較高的性價比為長安新能源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呢?4月13日我們一起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