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慣例一般,針對機油增多和乳化現象的投訴,在年底至年初的這段時間再次大規(guī)模涌現。這一次,“中招”的是豐田。
由于對汽車技術和了解程度的差異,國內的乘用車市場用戶,對汽車產品的任何一點“異常”,表現都相對敏感。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由于事涉機油和發(fā)動機,在大多數用戶在潛意識中,這兩項并非產品設計隱患的現象,已經被定性為與“燒機油”同等嚴重的地步。
那么,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真的有如用戶投訴和媒體報道的那樣嚴重嗎?
01
多出來的機油
在一般情況下,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大多出現在北方地區(qū)。從近年來用戶的投訴情況,以及投訴發(fā)生的時間周期看,冬季成為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的高發(fā)期。
氣候,成為最關鍵的誘因。
由于發(fā)動機工作時,氣缸中的廢氣、水汽和不充分燃燒的油氣透過活塞環(huán)間隙進入曲軸箱后,為減小大氣污染和燃油損耗,發(fā)動機配備的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會通過發(fā)動機運轉產生的真空,將曲軸箱內的廢氣重新導入進氣道,并送入氣缸進行二次燃燒。
在發(fā)動機啟動時間較短的狀態(tài)下,熱量未完全傳遞至曲軸箱,由于同氣缸存在溫差,滲入曲軸箱內的廢氣可能凝結成液體,無法被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重新導入進氣道,這部分液體與箱內的機油混合,成為機油增多的直接原因。同時,在發(fā)動機水溫較低狀態(tài)下短時間駕駛,發(fā)動機內少量的結露水不能蒸發(fā),進而在機油加注蓋內側形成乳化現象。
簡單說,就是廢氣由于溫差冷凝成液體,進入機油,導致機油增加;結露水由于溫度較低未完全蒸發(fā),在機油加注蓋這個溫度最低的位置駐留,與機油混合產生乳化。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并不鮮見。在北方,冬季從室外進入室內,眼鏡上出現的“霧”,就是因為鏡片溫度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鏡片上冷凝成小顆粒水滴。在南方地區(qū),夏季車內空調溫度過低時,出風口附近擋風玻璃的溫度與車外空氣形成溫差,也容易出現一片水霧,并有可能對駕駛視野造成影響。
鏡片和擋風玻璃上的液態(tài)水霧,可以隨著溫差的減小,重新轉化為水蒸氣。對發(fā)動機來說,機油增加和乳化,也是一種可逆的反應。隨著駕駛時間的適當增加,氣缸和曲軸箱的溫差逐漸減小,冷凝的廢氣和燃油也可以重新轉化為氣體,并被導入進氣道,機油增多的現象將得以緩解。同時,機油中結露水完全蒸發(fā)后,乳化現象也將不復存在。
由于混合動力車型的發(fā)動機并非連貫運轉,在同等環(huán)境和駕駛狀態(tài)下,需要比汽油發(fā)動機更長的時間減小氣缸和曲軸箱的溫差。
機油增多、機油加注蓋的乳化的確改變了機油的初始物理及化學狀態(tài),但實際上,有數據表明,少量的機油增多,并不會影響機油的潤滑效果,從而傷害發(fā)動機。機油加注蓋附近的乳化現象,更不會對發(fā)動機造成影響。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低溫環(huán)境中,反復短時間(如30分鐘內)駕駛,廢氣、燃油在曲軸箱內與機油長期混合而無法氣化排出,的確會加速機油變質,并對發(fā)動機機件造成腐蝕。
02
無解的“原罪”
盡管一定程度的機油增加和機油乳化現象,對發(fā)動機并不會造成損害,但在用戶看來,車輛出現任何自己不了解的現象,都是車企不可推卸“原罪”。
豐田不是第一個遭遇“機油門”的車企,包括2019年初受到大范圍投訴的東風本田在內,雪鐵龍、起亞、現代、通用、奔馳、寶馬等各大車企,均出現過類似現象。在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的文庫中,由于氣缸中的燃油以蒸汽形式和未燃盡的液態(tài)形式,經由活塞環(huán)竄漏到曲軸箱,并融入機油,導致機油增多的案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00年前。
為了追求更高的燃油經濟性,直噴系統(tǒng)將燃油噴射到氣缸中。然而,由于噴射在氣缸壁上的燃油很難如空氣中的油霧顆粒迅速汽化,氣缸壁上的油膜很可能被活塞環(huán)帶入曲軸箱內。
針對2019年的“機油門”事件,東風本田的解決方案是進行ECU升級,主要目的是燃油噴射時機的修正,以及加快機油溫度升高的速度。也就是說,盡可能減小燃油噴射在氣缸壁上的可能性,并同時使機油快速升溫,使混入的燃油重新被汽化,再次進入氣道。
然而,這個解決方案并未徹底阻斷氣缸內的燃油混入曲軸箱。對遭遇同類質疑的豐田來說,由于溫度較低造成的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除了盡快使機油升溫,使混入的燃油重新汽化,并使水汽蒸發(fā),只有一個辦法——徹底阻隔氣缸與曲軸箱。
然而,絕對隔離僅存于極端理論中,在實際應對中,通過增加氣缸和曲軸箱之間的活塞環(huán)數量,以及活塞環(huán)的張緊力和氣密性,的確可以緩解燃油及廢氣混入機油。但與此同時,活塞環(huán)造成的摩擦增加,機械損失加劇,將大大降低發(fā)動機的機械效率。
也就是說,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基本無法徹底解決,而最大化避免這一現象的技術手段,將使發(fā)動機更低效、更耗油。這對車企和用戶而言,似乎更為難以接受。
03
未知的心理恐慌
1927年,洛夫克拉夫特在《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中最早提出,“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最古老而強烈的恐懼,則源自未知”。
盡管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與恐懼無關,但由于對技術缺乏了解,再加上其他品牌消費者也曾對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進行投訴,在面對同類現象時,用戶的恐慌和抵觸心理,引發(fā)的從眾性投訴,并不難理解。
擁有十年以上駕齡的老司機可能還有印象,早年間車輛的行車電腦中,并沒有發(fā)動機快速升溫的設置。所以,在寒冷天氣啟動時,會習慣性地讓車輛保持怠速狀態(tài)一兩分鐘,使機油升溫,恢復流動性和潤滑能力后,再開始駕駛。
包括冷車啟動在內,隨著技術的革新,無數司機已經淡忘了低溫天氣下諸多“老派、過時”的駕駛技巧,但一個事實卻未曾改變,低溫環(huán)境和高溫環(huán)境下,車輛的響應,依舊存在差異。最直觀的感受,莫過于空調。相比夏季車載空調“即開即涼”的效率,冬季的車載暖風系統(tǒng)需要發(fā)動機升溫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供暖。
也正是由于對技術的認知程度不同,幾乎所有用戶都可以接受發(fā)動機升溫前暖風系統(tǒng)的“不作為”,但卻對同樣的時間內,未能實現燃油和結露水汽化的機油而耿耿于懷。
用戶的恐慌并不難理解。作為車輛“三大件”中最重要的一個零部件,車輛的絕大部分動力性能來自于發(fā)動機。再加上與發(fā)動機有關的維修價格均居高不下,以及發(fā)動機維修后對車輛殘值的影響,發(fā)動機,已經成為除安全性能外,用戶對車輛最為關注密切的部分。任何可能導致發(fā)動機損傷的現象,都會被無限放大。
春暖花開之際,找個好天氣,挑一程路線,來場撒歡兒式的自駕游之旅。給發(fā)動機一點時間,讓機油增多、機油乳化,以及這段時間因疫情導致的壓抑和恐慌,一道消散吧。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