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 | 我的這倆月
華山論劍V 2020-03-29 11:13:15 1
1
對于中年職場老母親來說,每一天都很長,每一年都很短。不知不覺中,我已在南方農村老家蝸居了兩個多月。而根據原計劃,我們應該2月1日就返程,當天,大閨女的寒假補習班就已經正式開課。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jié)奏,造成了全球近3萬人死亡、確診人數已經超過60萬、多國封城封戶、股市大跌、經濟倒退……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還要持續(xù)多久,“地球村”已經將各國人民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相比疫情之下的種種慘劇,我的滯留不足一提。更何況,滯留也是我主動選擇的,沒有半分無奈的意味。回想這兩個月,有種特別不真實的感覺,可能是許久未曾在老家呆這么長時間,生活脫離了正常的軌道,有時候半夜醒來,聽著蟲鳴鳥叫,總覺得在夢境中。猶記得1月19日回來前,幾乎每天都有企業(yè)的媒體溝通會,天天往外跑,根本沒時間收拾行李。3月26日回到北京的時候,發(fā)現家里亂糟糟的,走得太匆忙,完全沒來得及收拾。誰會想到,過個年會這么長時間呢?誰會想到,當時約著年后見面的人,再見面會變得遙遙無期了呢?
就那樣在兵荒馬亂中踏上歸程,帶著老人孩子在廈門稍作休整,海邊酒店里全是帶著孩子度假的人們,當時對疫情還知之甚少,在無知中無畏。那個時候,中山路步行街依然人山人海。兩天之后,聽到武漢封城的消息,非常后怕。想必,那么多游客中,也有不少武漢來旅游的吧?所以,是否被感染,有時候也是看命,特別是早期信息不夠透明的時候。一開始,疫情還處于爆發(fā)期,我就把機票順延了一周,結果,一周又一周,機票連續(xù)改簽了第三次之后,我這個曾經的白金卡用戶才幡然醒悟,我完全可以把座位open掉啊,一是省了每次確認航班信息的通話時間,二是可以節(jié)省每次每張票100元的改簽費。可是,自從把機票open掉之后,返程似乎就不在我們的議事日程之內:對我來說,只要有電腦和手機,在哪兒工作都一樣;姐姐開學還遙遙無期,老公單位也要求居家辦公;而對于剛剛8個月的妹妹來說,南方農村空氣好、氣溫高,每天可以不用考慮怎么防護,到處遛彎,還有很多小雞小鴨小狗的陪伴,過得舒服極了,肯定比關在北京家里要好玩、健康得多。當然,對我來說,在老家蝸居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發(fā)愁每天買菜做飯,為我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要不,在阿姨不能上戶之前,我對自己能否搞定工作和孩子完全沒有信心。事實上,哪怕有人買菜做飯,我的時間依然捉襟見肘。妹妹回來時剛過半歲,已經開始認人了,別人一抱就哭,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只能我和娃爸親力親為,一個十幾斤重的小不點兒,光喂奶哄睡陪玩兒,就把我們倆累夠嗆。好在“隊友”比較給力,每天都會抱出去玩,讓我安靜寫會兒稿子。這哪里是工作?!簡直就是休假好嘛!讓稿件來得更猛烈些吧!跟帶娃相比,工作的累根本算不上什么。當然,帶娃也有帶娃的樂趣,特別是她對你咧嘴笑的時候,感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回來倆月,姐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白,但依然趕不上妹妹“美黑”的速度,無論晴天下雨,只要背出去溜兩圈,回來摁倒就能睡著。村子小,家家戶戶都很熟,人人見了都要打招呼。剛開始,一路上碰到人都會問:“散步啊”、“誒,你是誰家的?”、“你們年輕人回來少,都不認識了”……后來,見面次數多了,打招呼的內容變成了:“又出來了呀”、“今天準備走到哪里啊”……除了變黑,頭發(fā)也長長了不少,劉海都快擋住眉毛了,扎個沖天辮,瞬間可愛多了。大運動能力更是提升很多,從回來時還坐不穩(wěn),到現在不僅能坐、能爬,還能一骨碌就從趴著坐起來,而且很喜歡站起來,下排牙床開始冒出兩個小白點……事實上,在去年年底,關于要不要回家過年這個問題,我們曾糾結許久。畢竟,孩子太小,除了要舟車勞頓外,南方天氣變數也很大,有時候陰雨連綿,冷入骨髓。好在我們運氣不錯,今年是個暖冬,妹妹也很快就適應南方的氣候。唯一遺憾的是,當時回來的時候,以為就住10天,沒帶玩具和輔食機。剛開始又總想著再過幾天就走了,一直猶猶豫豫,玩具沒買,輔食機沒買,直到把機票open掉后,才在網上買了些小玩具,而輔食則一直湊合,心大如后媽。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富有富的養(yǎng)法,窮有窮的養(yǎng)法,孩子總會長大。關鍵在于,彼此之間是否享受這個過程。?嬰兒期的父母,說享受其實有些勉強,用“累并快樂著”可能更合適些。妹妹在8個月之前,白天睡覺都要抱著,如果放床上,半個小時準時醒來,就好像上了鬧鐘一樣。以前有白班阿姨,主要任務就是抱她睡覺。老人說,這樣會把孩子慣壞的。結果8個月的某一天,她突然可以自己在床上睡兩三個小時,而且不讓抱睡了。抱睡的日子,過去就不會回來了。這么一想,就不會覺得辛苦了。回想起我生姐姐的時候,才26歲,什么都不懂,生活也過得比較艱辛,好處是體力好,壞處是心態(tài)和知識不如現在,也就不如現在從容。因此,生孩子早或晚,其實各有利弊,不用糾結于年齡。這段時間,受疫情影響,所有“神獸”都沒法上學,更鬧心的是,大部分阿姨也都沒法上門,實在是對父母極大的考驗。網上有各種關于居家辦公和帶娃的段子,我就不復述了。更何況,生活往往比段子還要精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篇文章說,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妻子感染,保姆停工,他一拖三,每天要給三個娃做飯,還要居家辦公,堪稱最慘中年男人。雖說這可能是營銷號吸引流量的拼湊,但誰不是一邊崩潰、一邊繼續(xù)生活呢?一方面,居家隔離讓我們有了更多陪伴的時間,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走得太快了,只有這種強外力的作用,才能停下疾馳的腳步,等一下我們的靈魂。我們在這個漫長的假期中,有足夠的時間沉思,也有足夠的時間回望。盡管這個暫停鍵的代價過于慘痛,但我們卻不得不面對。前幾天,李想發(fā)了一條微博說:“過去至少40%的會議都是在浪費時間;至少60%的出差都是在浪費時間,只是跑過去刷個臉,互相找個安全感,刷個存在感;至少80%的商務社交和公開會議都是在浪費時間。疫情讓我們回歸了事情運轉的本質,結果反而更好了,內心也更踏實了?!?/section>我在朋友圈做了個小調查,贊成者居多。不知道,疫情結束之后,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會不會發(fā)生大的改變:不必要的聚會,不去;不必要的見面,不見;多呆在家里陪陪家人孩子,做一些無聊的事情。臺灣作家張文亮寫過一首詩,題目叫《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人生如此漫長,何必急于一時;人生如此短暫,著急又有何用?這樣的話,放在生活中就是至理名言,放在工作中就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特別對于汽車這樣一個競爭激烈、日新月異的行業(yè)來說,停下腳步是非??膳碌囊患虑?。在過去的一兩年里,我聽多位營銷老總抱怨過自己其實已經完全超負荷在工作,不僅沒有時間陪伴家人,而且身體也頻頻亮紅燈,其中一位說到激動時,眼圈都紅了。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這些營銷老總,在臺上一個個意氣風發(fā),但也要忍耐很多常人理解不了的壓力和痛苦。這場疫情讓大家集體放慢腳步。復工之后,很多廠家開始做直播、線上發(fā)布會等等,但這些都是表象,到底誰有核心競爭力,誰的戰(zhàn)略更有可持續(xù)性,熱鬧背后誰在裸泳,很快就會水落石出。公關和媒體行業(yè)何嘗不是如此?這段時間以來,裁員、降薪成了行業(yè)的主題詞,有反對和嘲諷的聲音,但更多的是理性的認同——嚴冬到來之時,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喊了多年的洗牌,終于因為疫情的到來而加速,特別是對于絕大多數拖家?guī)Э诘娜硕裕环矫嬉獢[平家里的難題,一方面要擺平工作上的難題,兩個難題都沒有棄權的選項,只能咬牙迎頭而上。但挑戰(zhàn)hard模式,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樂趣呢?活在當下,是我目前最真實的想法,帶娃空隙寫寫稿,寫稿空隙帶帶娃,日子過得充實極了,每天倒頭就能睡著,完全沒有失眠的煩惱。只是,身上囤的這些肉愈發(fā)瓷實了,見不到你們,沒有減肥的動力啊,咋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