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了提振汽車消費,不少地方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最早出臺刺激政策的是廣東佛山,對于購買新車提供2千到5千元不等的補貼。
![]()
3月初,廣州市也出臺了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從3月到12月底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輛1萬元綜合性補貼,對置換或者購買“國六”新車給予3千元補助。此外,廣州市還表示將加快推進落實去年6月明確的新增10萬個中小客車指標(biāo)額度工作,并視情況研究推出新增指標(biāo)。廣州市的政策相對多樣,既有補貼,又新增號牌指標(biāo)。
![]()
繼佛山和廣州后,長沙市最近也出臺了刺激汽車消費政策,將給予消費者裸車價3%的購車補貼,3千元封頂,但只限于購買產(chǎn)地是長沙的新車。湖南湘潭市也推出了類似的補貼政策,同樣只補貼產(chǎn)地在湘潭的吉利繽越和遠景,金額為3千元。
![]()
從以上各地已經(jīng)推出的刺激汽車消費新政來看,都有個共同的特點:真金白銀的補貼金額太低。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購買燃油車型最高也就是3千元。而3千元補貼在一輛車的購車成本中占比太低,除非購買價格在5萬元左右的低端車型,否則難以對消費者起到刺激作用。
![]()
因此,上述補貼政策,除了廣州市的增加號牌指標(biāo)外,基本都是屬于不痛不癢的類型。而長沙和湘潭還限制必須購買本地生產(chǎn)的車型,更是會使得享受補貼的消費者太少,難以惠及更多的購車者。
銳車評認為,必須盡快出臺切實有效的刺激政策,包括限牌城市增加號牌供應(yīng),以減免購置稅的形式對消費者進行補貼,才能真正有效提振汽車消費,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這些“花架子”的刺激政策力度太弱,特殊時期必須下點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