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天際汽車一個高管離職的消息成了汽車新聞熱搜。一時間各種解讀不少。因為是一家關注度近幾年躥升很快的新造車企業(yè),而且天際在所有評價不錯的新勢力中,即將到交付的關鍵節(jié)點,所以帶給人的聯想自然就很豐富。以張海亮為首的德系海派“學霸”造車,一直低調務實鮮有為了博眼球的作秀之舉,一直廣受外界的好評,無論是產品還是企業(yè)外界鮮有負面,難得有個爭議的題材,不免被有些人添油加醋借題發(fā)揮,一時之間多多少少給埋頭干事的天際汽車以及它的董事長張海亮,包括離職的當事人向東平在內都會帶來一些壓力。
消息披露至今,總覺得張海亮得說點什么,但是按對他習慣的了解,他喜歡靠事實說話,畢竟天際的產品和企業(yè)發(fā)展在那擺著。同樣的壓力之下,向東平在朋友圈中發(fā)了個人的一段抒情,試圖弱化外界對他個人與老東家的猜測。但有的輿論還在進一步挖掘其中原因?,F在,天際汽車的官宣出來了,張海亮和向東平也向媒體發(fā)了聲。其實,事情并沒人想象的那么復雜。天際汽車依舊在按照原有的工作計劃推進。對于向東平的離開,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打工,都是汽車老兵向東平的個人選擇,只要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都無可厚非。張海亮對這個小兄弟的關照和鼓勵也會一如既往。至于天際汽車,傳統營銷的套路來一定不行。按照張海亮之前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在沖刺交付期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深化用戶導向銷售和服務。新上任的CMO陳敏也已經動手創(chuàng)新改革的一系列措施。畢竟,疫情當前,整個汽車業(yè)受到的影響很大,天際這樣的新勢力更是要只爭朝夕。新造車企業(yè)這兩年來一直處在輿論中心。總體來說前半段“熱”,后半段“冷”。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大體上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所謂“熱”指的是新造車企業(yè)剛出現時,輿論熱炒,叫好者眾。隨著新造車企業(yè)的“向深處去”,逐漸遇到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輿論又開始“轉冷”,其中不乏唱衰。當前的輿論“冷”現象很大程度上與當初的“過熱”有關。說到底,還是表現出包括一些輿論在內,對干汽車這件事想得過于簡單了。以一個人事的變動就判斷出一個企業(yè)行不行,都與這個簡單化有關。企業(yè)搞得怎么樣,最了解的還是企業(yè)自己。尤其是新造車企業(yè)。包括大家關心的資金問題、渠道問題、產品問題等等,在各個企業(yè)或多或少都存在。但站的角度不同,看法就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樣。有些問題在企業(yè)那里不是事,或者早有了安排,但在一些外人那里可能就不得了。像天際汽車新產品還沒上市,就有人將此次人事變動聯系起來。這樣的議論不會有多少人認為是客觀、真實的。還是那句話,新汽車是個新事物。它既沒有前半段時期輿論說的那么好,也不是今天一些人說得那么糟。它的新就在于過去人們沒有實踐過的。對新汽車企業(yè)是如此,對于在一旁議論、分析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這個時候,耐心即是一種心態(tài)。失去了心態(tài),再多曲折的刨根問底都不是事實。相信隨著天際汽車和當事人的聲明和現身,有關的議論和猜測會漸漸平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