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糧志
圖片丨網絡
閉關在家躲避冠狀病毒的時候,我們和汽車的關系遠了不少,當然,你可以通過直播和抖音繼續(xù)關心自己將要購買的車輛,但如果說有什么東西能讓你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渾然忘我,熱血沸騰,或許可以看看這部《極速車王》。而這部片子或許也是差不多處在風雨飄搖中的福特,相當意外和方式最好的一次公關——他們在最近剛剛又更換了一名關鍵高管,而福特在2019年四季度虧損了17億美元。對普通汽車消費者而言,你可能聽說過F1,知道舒馬赫可能還在和滑雪意外撞擊后的后遺癥斗爭,部分人可能也知道WRC,但對勒芒,大部分人未必知道這個每年一度在法國本土舉辦的24小時耐力賽事。當然,隨著全球經濟不景氣,勒芒已經風光不再,而且在較早之前,就連本田也退出了F1的車隊身份,如今他以引擎供應商身份存在。但這部《極速車王》可以重現一下當年的光輝歲月,大多數人沒法像歐洲車迷一樣帶著帳篷在賽道周邊安營,把賽事當成節(jié)日,但可以領略一下24小時比賽的魅力,包括夜間。![]()
沒錯,差不多就是懷舊,95后同學有興趣可以觀摩一下老派的賽車文化。這個逐漸邊緣化的角色,也許已經被曾經的王者奧迪,保時捷,以及力不從心的標致離棄,但它仍然堅持著傳統(tǒng):24小時不間斷比賽的制度,可以達到350公里以上的時速,部分沒有防護的賽段。當然也包括像福特這樣曾經在銷量上的巨人,與法拉利這樣技術上的巨人之間的對話。
當然,這個影片并不是完美的,在關鍵的超車畫面上顯得沒那么驚心動魄。反而是一些小細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比如馬特達蒙扮演的經理,從相鄰的法拉利車隊維修站里偷秒表,又在它們的地盤古意掉下一顆螺絲釘,讓不明就里的對方抓狂,誤以為是賽車身上掉下來的。
![]()
這里很“客觀”的描會出美國人的“狡猾”,沒啥好避諱的,以及他們利用規(guī)則漏洞現場更換剎車總成,這實在有點離經叛道,但也因此成為影片的看點。
但反而,它不像速度與激情那么煽情,把重心放在反科學的畫面營造上,事實上速度與激情系列到后來,汽車本身成為了影片背景,類似一種介質,最終演繹出的是那些常見的大片。
![]()
也因此,極速車王具備幾乎是有點彌足珍貴的純粹,這是這個時代稀缺的東西。但諷刺的是,賽車,賽事本身就不是純粹的,在經營者和工程師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矛盾,前者的目的是希望用成績來作為母廠商的營銷和推廣,而工程師才沒這份心思。
![]()
盡管為了成績目標,雙方看似可以暫時站在一起,但隔閡無處不在,比如賽事總監(jiān)為了讓包攬三甲的三部賽車同時通過終點,這樣的場面肯定會起到翻倍的宣傳效應,在經營層面,這無可厚非,但對于幾乎是拿生命在競技的車手而言,這實在太殘酷。
尤其是車手妥協之后,計算成績時戲劇性的反轉。
可以說,《極速車王》這部電影,并非一部純粹的賽車電影,它揭示了不少在賽事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因素,比如營銷與技術的矛盾,車手價值觀與公司利益間的矛盾,以及那些可能在賽事當中出現的盤外招。
![]()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車手本身的魅力似乎受到了削弱,但是克里斯蒂安·貝爾還是利用曾經被塑造過的形象,比如《機械師》(非杰森斯坦森那個大片的機械師)里那個神經質,基本合格的完成了任務,雖然我認為還有更好的人選。
![]()
只是他在片中太瘦了,在巨大扭矩的拉扯下,他實在應該有更強壯的脖頸來應對的,尤其是轉向的時候。
在某種程度上,極速車王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下,能夠起到治愈作用的電影,它里面有一種至剛至陽的東西,在危險逼近的時候可以沖淡那種恐懼感,而競速本身就是在挑戰(zhàn)恐懼。同時對于福特而言,這是一次在艱難時期送上門兒來的營銷推廣。
![]()
在時代轉型,新生代崛起,電動車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沖擊下,福特被這些亂拳打的有點找不著北,曾經的運動和賽車基因不僅在福特身上逐漸淡化,也正在被市場遺忘。因此這部影片同樣對過往的一種的懷舊和致敬,甚至是一種提醒,別忘了自己是誰。
[總結]你實在不必很矯情的談論極速車王,談論肯邁爾斯和謝爾比,以及福特經典的那些車輛,GT40,7L發(fā)動機,關于影響最深刻的那句臺詞和影像,不是奪冠,極速,執(zhí)著之類的,而是法拉利恩佐老爺子羞辱亨利福特二世的那句話,“你只是亨利福特二世,你不是亨利·福特”結果呢?“我的確不是亨利·福特,但我真想讓我父親看看我們造出了這樣一部賽車”。![]()
視頻丨百萬豪華SUV,可鹽可甜,秋小晨實測路虎攬勝運動
試駕丨TNGA實力體現,運動舒適合理平衡,實測凱美瑞2.0G
選車丨30萬預算家用SUV,要硬派還是要舒適?總會有適合您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