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車主,一定聽說過一個詞:“積碳”。
發(fā)動機在工作過程中,燃油中不飽和烯烴和膠質在高溫狀態(tài)下產生那一層膠質,就叫做積碳。你可以想象成家里脫排油煙機里的陳年污垢,一般燃油車從4萬公里開始,會加速產生這個現(xiàn)象。加上國內汽油品質的關系、以及城市里的嚴重堵車,中國人的積碳煩惱,理論上是不可避免的。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天壤之別
發(fā)動機積碳,主要會產生在兩個系統(tǒng)里,一個是進氣系統(tǒng),這里面包括了節(jié)氣門、進氣歧管和進氣門,積碳后會產生冷啟動困難、怠速不穩(wěn)、提速慢、油耗大、尾氣味道大等問題;另一個是噴油嘴,當積碳過多,汽車會在行駛時喘抖、提速無力和增加油耗——總之,當你發(fā)現(xiàn)手上的老車,油耗越開越大,八成就是積碳了。
按照江湖傳說,想要清理積碳,最簡單、最經(jīng)濟的辦法。莫過于“轟油門”。但是“轟”的方式是有講究的: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自吸車不可間斷轟油門
看過各種賽車直播和賽車類電影的你,一定認為“轟油門”就是漢密爾頓或藤原拓海在出發(fā)線前的那種“轟法”。其實錯了,那是完完全全的錯誤示范。那種一腳深、一腳淺的轟油門,不光沒有辦法清積碳,反而會把更多的積碳“轟”出來。賽車手這樣做,除了比較帥之外,主要是和內燃機的輸出曲線有關,讓引擎盡快進入最大輸出扭矩狀態(tài)。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我們知道內燃機的第三沖程是做功沖程,對應的是火花塞點火到混合氣完全燒完,即活塞從上止點運動到下止點,這個沖程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但是發(fā)動機的溫度越高,這個沖程時間會越快)。這時你一腳深油門下去,轉速就會增高,理論上沖程時間會變慢,嚴重會導致熄火。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為了彌補這個問題,引擎工程師就從上述說的“發(fā)動機溫度越高,做功沖程時間會越快”著手,設定汽車行駛時遇到這個問題(多半是駕駛員急加速、想要超車的情況),就自動讓噴油嘴多噴油(一般是1.1倍),讓燃燒室內溫度上升,這樣就杜絕了熄火了。
回到“間斷轟油門去積碳”的問題上來,那種一腳深、一腳淺的轟油門,會不斷多噴1.1倍的油,汽油會更加燒不干凈,產生多余的積碳。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自吸車可以持續(xù)轟油門
要是你鐵了心要用轟油門的方式清理積碳,那就不要舍不得踩,一腳地板油要踩住不放,讓發(fā)動機充分保持高轉速,利用高溫,把那些發(fā)動機里面那些未固化的碳氫類化合物“一網(wǎng)打盡”。(之所以打引號后面說)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別BB,踩就完了
比如針對最愛積碳的德系車,德國的本土工程師是這么建議的,“可以嘗試在高速上以4000轉的轉速,保持100到12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之所以要讓車“動起來”,而不是原地轟油門的原因,是因為原地轟只能清楚氣缸內、火花塞未固化的積碳,對節(jié)氣門上的積碳毫無作用,主要是因為“沾的太牢”、
而開高速就不一樣了,一邊是高速空氣在狂吹,讓節(jié)氣門上的積碳松動;一邊是燃燒室高溫,拼命用高溫融化,這效果就杠杠的。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缸內直噴不適合國情
前面的“一網(wǎng)打盡”打了引號,我想說的是“轟油門”是無法100%根除積碳問題,因為有些積碳已經(jīng)完全硬化,就像一張壁爐里完全燒焦的大餅,變成了鍋巴,點心師傅是完全鏟不下來了,而高溫只能讓它貼得更加牢。這種嚴重的情況下,只能求助于節(jié)氣門(缸內直噴車型的重災區(qū))清洗等方式了。而當你貪便宜加到了劣質油,造成最離譜的氧化硅型積碳,除了開缸,別無他法。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渦輪車可以原地轟油門
以上說的“以4000轉的轉速,保持100到12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的高速清積碳方法,只是針對自然吸氣車型。對于更容易積碳的渦輪增壓車型,其實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可以原地空檔位轟油門處理積碳。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這是因為渦輪機的關系,導致渦輪車的進氣速度是和發(fā)動機轉速成正比的。油門踩的越深、轉速越高、渦輪機提供給燃燒室的空氣流速越快,不存在自吸車那種需要把空氣“撞進燃燒室”的原理,所以就沒必要跑高速。
另外,目前很多車型有多種駕駛模式,如省油模式、運動模式、標準模式,一直用省油(ECO)模式開,會把轉速壓低,提前升檔,延緩降檔提速,一定程度上更容易積碳。個人認為,除非不是2.5L以上的大排量車,省油模式其實形同雞肋,和自動啟停一樣在中國毫無意義,反而會增加你的開銷。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
兩大雞肋配置
中國發(fā)動機積碳那么普遍,一定程度上還是中國油品的鍋。我國生產的汽油主要是以催化裂化為主,這就導致油品烯烴含量高達30-40%(歐美只有4%左右)。這主要是為了省錢,歐美的煉油技術當然中國也有,但是無法做到成本那么低,一切都是為了最終油價便宜(并沒有)。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車主的解決方式是添加“燃油寶”??孔V的燃油寶,確實是有一定作用的。大多數(shù)車主只是不喜歡部分加油站“無中生有”的個性推銷方式罷了。(比如排氣口一摸是黑的,就無腦和你說是積碳了)
![轟上幾腳油門真能“清積碳”?你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