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寶馬 530Le 的印象還停留在 3 年前試駕過的老款車型,那是寶馬在國內(nèi)推出的第一款插電式混動車型,也同時奠定了寶馬在國內(nèi)新能源領(lǐng)域的地位。而當時對 530Le 的印象還僅僅是停留在那個被電池所占滿僅剩一半的后備箱。時隔 3 年,基于全新一代 5 系打造的 530Le 再次來到國內(nèi),全新的車身架構(gòu)、更多的科技配置賦予了全新 530Le 更強的前衛(wèi)感,我也對它垂涎已久。這次終于有機會能跟它來一次親密接觸,而且還是在賽道上,怎么能不跟大家好好聊一聊它呢?
三個問題快速了解全系寶馬 530Le
1、全新寶馬 530Le 什么時候上市?價格大概是多少?
按照官方公布的信息,全新寶馬 530Le 將在 3 月底正式上市,新車僅僅推出一款標準配置車型,但目前 5 系的所有選裝配置都可以選裝。至于價格方面,目前官方還沒有公布任何預售價,不過參考普通燃油版 530Li 和 540Li 的售價,我猜測補貼后應該會在 60-65 萬元的區(qū)間。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新寶馬 530Le 已經(jīng)進入了國家新能源車補貼目錄里面,將可以獲得相應的補貼政策和免費的新能源車牌。
2、車輛無線充電功能是否有配備?
全新一代寶馬 530Le 其中一個最大的亮點便是率先搭載了車輛無線充電功能,此前有信息說這個功能也將同步帶進國內(nèi)的版本。不過這次從官方獲得的信息是,前期上市的版本將沒有配備車輛無線充電功能,后期將推出一個特別版車型,屆時便會搭載無線充電功能。
▲ 車輛無線充電板
3、全新寶馬 530Le 的配置如何?
目前官方還沒有公布新車的具體配置,不過從官方獲得的信息是 530Le 的配置將向普通燃油版的 530Li 頂配版本看齊,多出的幾個標準配置包括自適應懸掛、智能觸控車鑰匙等,在此基礎(chǔ)上提供 5 系全系的所有配置。
▲ 智能觸控車鑰匙
而這次我所體驗的車型,幾乎選裝了 5 系所有的配置,包括寶華韋健音響、星空車頂、前排 18 向座椅電動調(diào)節(jié)、后排雙 10.2 英寸顯示屏、增強型自動輔助駕駛系統(tǒng)等等;這里也說明一下,下文中所體驗到的這部分配置僅供參考,并非是車輛的標配。
在燃油版的基礎(chǔ)上增加藍色主動進氣格柵 這是 530Le 的身份象征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還是很喜歡這一代的 5 系的。大燈和中網(wǎng)相連,車頭給人感覺更加扁平,相比上一代 5 系似乎年輕了那么一點點,但又依然保持了那強大的氣場,跟我這樣的 90 后距離感沒那么強。我眼前的這一輛插電式混動版的 530Le 也依然是保持了和燃油版幾乎一樣的設計,遠遠望去,行政座轎的氣場依然強大。
前中網(wǎng)格柵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地方,畢竟這可是 530Le 和普通燃油版的一個最主要的區(qū)別。在 530Le 上,中網(wǎng)這里采用了藍色的飾條,表明它獨特的新能源車的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530Le 全系標配了主動進氣格柵,在格柵關(guān)閉的狀態(tài),藍色的飾條便會裸露在外。當格柵開啟的時候,藍色的飾條也就消失了。所以當你看到一輛剛剛從賽道或者從高速下來的 530Le 前面沒有了藍色的飾條,也不要太驚訝。
▲ 主動式進氣格柵關(guān)閉演示
寶馬經(jīng)典的天使眼大燈是標配,全系標配 LED 光源。新出行體驗的這一輛是頂配版本,配備了自動遠光燈功能。
寶馬 530Le 前后都各配備了 6 個雷達探頭,這輛頂配的車型還配備了 360° 全景影像,并且支持手勢操作。360° 全景影像非常清晰,畫面的集成度也更好,幾乎沒有任何變形。并且還配備 3D 環(huán)視影像功能,即你可以以第三方的視覺來看整車的外觀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值得一提的是還支持手機遠程 3D 環(huán)視功能,這一功能也能幫助你尋找車車輛的位置。不過由于遠程查看 3D 試圖功能需要傳輸大量的圖像數(shù)據(jù),所以在 1 小時內(nèi)最多只允許查看 3 次。
▲ 圖為手機 APP 投射到墻上大顯示器的畫面
來到側(cè)面,寶馬 530Le 的兩個表明身份的地方一個是側(cè)翼子板旁邊的“i”標識,另一個是 C 柱上的“eDrive”標識。此外左側(cè)翼子板上的充電口也是它的一個身份特點。
全新的 530Le 搭載的是 13kWh 的電池組,電池組的研發(fā)和組裝都是由寶馬自己完成,電芯由寧德時代提供。官方公布的用寶馬充電墻盒從 0 充到 100% 需要 4 小時。我注意到,寶馬官方提供的充電墻盒最高能支持 240V/32A 也就是將近 7.6kW 的充電功率,不過由于寶馬 530Le 的車載充電器最高只能支持 3.7kW 的充電功率,所以才導致從 0-100% 需要充 4 個小時的時間。
▲ 寶馬官方提供的充電墻盒
全新寶馬 530Le 在車尾則幾乎是完全跟燃油版一致,除了右側(cè)那個“530Le”車型名之外。并且雖然作為一輛新能源車,但還是保留了燃油版上的雙邊共雙出的排氣設計。
車內(nèi)科技范更足 可選配置非常豐富
坐進全新 530Le 的車內(nèi),你看到的依然是很熟悉的寶馬內(nèi)飾,只不過增添了許多科技感,并且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代 5 系配置也增加了不少。做工用料沒得說,真皮、實木等各種材質(zhì)都能在車內(nèi)找到,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先從這個 12.3 英寸的液晶儀表盤說起,左右兩個小的圓形指針表顯示分別顯示的是油量以及電池電量,是固定不變的。中間的兩個大大圓形指針表根據(jù)不同的駕駛模式(SPORT、COMFORT、ECO PRO、ADAPTIVE)顯示的信息也各不一樣。
三幅式真皮方向盤握感非常好,銀色的按鍵看起來質(zhì)感非常高;這輛頂配的車型方向盤提供了 4 向電動調(diào)節(jié)。方向盤左側(cè)是 ACC 自適應巡航以及車道保持輔助按鍵。右側(cè)是語音以及多媒體、音量控制按鍵。
12.25 英寸的中控觸摸屏功能也非常豐富,除了可以通過中控臺下方的旋鈕進行控制以外,也支持觸控操作。觸控反應很靈敏,體驗很好;此外部分功能還支持手勢操作,除了上面說到的 360° 影像之外,音量等功能也支持手勢操作。
目前寶馬 530Le 上支持 3 種手勢操作,除了前面說到了可以用手勢操作 3D 環(huán)繞影像之外,還可以用手勢調(diào)節(jié)音量,操作手勢為“劃圈圈”。此外還有一種自定義手勢操作,你可以設置為導航到家、開關(guān)靜音、最近使用菜單、下一曲等等。在這次體驗中我設置為下一曲,非常好用,開車的時候無論是主駕還是副駕甚至是后排乘客,都可以通過手勢輕輕一戳就能切換歌曲,而一路上這個功能也被我們玩嗨了。
前面說到的科技感除了大屏以及手勢操作之外,還體現(xiàn)在空調(diào)控制區(qū)域??照{(diào)控制區(qū)域中央是個液晶顯示屏,并且對于風量大小、座椅通風、座椅加熱等功能都可以通過屏幕的觸控按鍵進行控制。當然對于溫度還是保留了物理的旋鈕控制,這樣也來得更加方便一些。
乘坐空間不是問題 但我覺得后排乘客才是 530Le 的最重要嘉賓
全新寶馬 530Le 的空間表現(xiàn)和燃油版保持一致,身高 175cm 的乘客在前排能獲得 1 拳的頭部空間。在后排能獲得 4 指的頭部空間以及一掌的腿部空間。這個表現(xiàn)算是及格,不過更吸引我的是坐在車內(nèi)時各種舒適性配置所帶給你的體驗。
這次試駕的這輛 530Le 幾乎把 5 系所有能選裝的配置都選裝上了。例如前排座椅一共有 18 向電動調(diào)節(jié),除了常規(guī)的座椅前后、上下以及靠背前后調(diào)節(jié)之外,還包括腿托、腰托、靠背兩側(cè)側(cè)翼包裹調(diào)節(jié)、頭枕上下調(diào)節(jié)、靠背上半部分角度調(diào)節(jié),非常的夸張。而且打孔真皮座椅也相對比較柔軟,包裹性很不錯,并且前后排都同時有座椅通風和座椅加熱功能。
不過后排的乘客才是最幸福的,兩段式全景天窗搭配“星空車頂”(需選裝),再配合車內(nèi)的 11 種氛圍燈,夜晚行車也變得讓人異常的向往,而坐在后排絕對是一種享受。頭等艙式座椅頭枕、獨立控制的空調(diào)、獨立的 10.25 英寸液晶顯示屏、后排座椅通風/加熱、后排側(cè)窗遮陽簾、后擋風玻璃遮陽簾、后排頭等艙式頭枕、后排座椅靠背電動調(diào)節(jié),各種舒適性配置應有盡有。
▲ 兩段式全景天窗
▲ 星空車頂以及車內(nèi)氛圍燈
▲ 后側(cè)車窗遮陽簾
▲ 后擋風玻璃遮陽簾
后排乘客還各提供了一個平板(三星),通過平板也可以控制后排的座椅、空調(diào)、多媒體以及座椅后方的兩個顯示屏等。
電池經(jīng)過重新布置 后尾箱空間恢復正常水準
在儲物空間方面,全新寶馬 530Le 總體讓人滿意,車門、中控、后排等各個位置都有相應的儲物空間供你使用。而我最關(guān)心的后備箱空間也不再受電池的影響恢復到正常的水準。
在現(xiàn)場的底盤框架模型中可以看到,全新的寶馬 530Le 將電池組布置在了第二排座椅的下方,所以可以大幅降低對后備箱空間的影響。不過由于在后橋上方依然要布置油箱,所以后備箱的地臺高度還是相對略高一些。對了,全新寶馬 530Le 的油箱為 46L,我記得老款只有 38L,相比之下是提升了不少。
賽道和雨夜體驗增強型輔助駕駛 開高速也能如此輕松
這次的試駕有大半天的時間是在賽道上進行的,除了感受寶馬 530Le 那套復雜的第三代混動系統(tǒng)之外,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體驗寶馬這套增強型輔助駕駛系統(tǒng)。目前寶馬 5 系全系車型都沒有標配這套輔助駕駛系統(tǒng),盡管是頂配的 540Li也依然需要選裝。這套增強型輔助駕駛系統(tǒng)簡單來說就是由車道保持、低速跟隨組成,并且可以根據(jù)車道線以及前車行駛軌跡在左右 30° 范圍內(nèi)自動進行轉(zhuǎn)向。傳感器方面主要是通過車頭的激光雷達以及前擋風玻璃上的兩個攝像頭來進行識別工作。
▲ 前擋風玻璃上的雙攝像頭
▲ 車頭下方的激光雷達
首先體驗的是車道保持系統(tǒng),按鍵在方向盤左側(cè)的左上角。激活功能之后儀表中間會亮起一個灰色方向盤圖標,當圖標變成綠色說明此時車輛已經(jīng)識別到車道線了,這個時候車輛會自動幫你進行小幅度(左右 30°)的轉(zhuǎn)向修正從而可以保持在車道上。
在打開車道保持系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再同時打開自動跟隨功能,這個時候就可以實現(xiàn)低階的自動駕駛功能了。這種情況下,車輛會自動識別前車,并跟隨前車的行駛軌跡自動進行小幅度的轉(zhuǎn)彎,跟隨前車的減速而減速,甚至剎停。
▲ 自動跟隨功能
當然了此時你的雙手(至少一只手)依然需要握在方向盤上,如果超過 4 秒左右沒有檢測到手握方向盤,那么方向盤圖標會變黃色進行提醒,如果兩次提醒之后仍然沒有握上方向盤,那么便會變成紅色并發(fā)出提示音。這個時候如果雙手還沒握上方向盤,那么系統(tǒng)便會自動退出。
方向盤上是通過溫度檢測來判斷你的雙手是否有握在方向盤上。我嘗試用發(fā)燙的手機去貼在方向盤上而雙手放開,這個時候系統(tǒng)便不會報警。不過我建議在目前的階段,無論自動輔助駕駛有多高階,依然不建議完全放由車輛自己去駕駛,雙手一定要時時握在方向盤上,并且雙眼也要同時注意前方交通狀況。
這套系統(tǒng)在空曠的賽道上模擬體驗,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在我意料之中。不過讓我意外的是它在下雨的晚上也能工作的很流暢,并且依然能很好的跟隨、在遇到有車插進來的時候也能快速識別到并及時降低車速,瞬間就把我圈粉了。
當然在雨夜受到光線以及雨滴的影響,對車道線的識別率會有所降低,偶爾會出現(xiàn)跑偏沒法修正的情況,不過跟隨功能則幾乎不受影響。并且在剎車的時候也并不突兀,系統(tǒng)處理得就像是一位老司機一樣。
多達 12 種組合駕駛模式 平順安靜得我以為是在開純電動車
目前寶馬一共有兩種用于 PHEV 插電式混動車的動力架構(gòu),一種是用于 3、5、7 系等插混上的前置后驅(qū)布局,另一種是用于 X1、X2、i8 等插混上的四驅(qū)布局,全新 530Le 搭載的便是前置后驅(qū)架構(gòu)。按照官方的說法,全新寶馬 530Le 搭載的是寶馬的第三代混動系統(tǒng),發(fā)動機從原來的 N20 換成了全新的 B48,動力輸出都更強,并且也做了一系列優(yōu)化。
這套混動系統(tǒng)的最大輸出功率為 185kW,最大輸出扭矩為 420Nm。其中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 135kW,最大輸出扭矩為 290Nm。電機最大功率為 70kW,最大扭矩為 250Nm。官方公布的 0-100km/h 的加速時間為 6.9 秒,這次在賽道上我的實測時間為 6.85 秒。
寶馬的這套混動系統(tǒng)最大的亮點就是將電機布置傳統(tǒng)變速箱液力變矩器的位置,替代液力變矩器。這使得整套動力總成的體積相比普通燃油版不會發(fā)生太大的變化,而且沒有了液力變矩器也能減少能量的損失。不過取消了液力變矩器對于電機和變速箱之間的匹配要求更高。
第二個值得一提的是寶馬 530Le 提供了 Auto eDrive、MAX eDrive、BATTERY CONTROL 三種能量模式。此外還提供了 SPORT、COMFORT ECOPRO、ADAPTIVE 四種駕駛模式。每種能量模式都可以和每種駕駛模式隨機進行組合,相當于全新的 530Le 一共具備了 12 種不同的駕駛模式。
▲ 四種駕駛模式
Auto eDrive:系統(tǒng)根據(jù)當前的剩余電量以及油門深度等多個因素,自動判斷使用純電行駛發(fā)動機驅(qū)動、或者是同時驅(qū)動行駛。
MAX eDrive:此時系統(tǒng)根據(jù)當前電池剩余情況盡可能的用純電行駛,你也可以理解會純電模式(前提是電量充足),在這種模式下車輛的最高時速被限制在 140km/h。
BATTERY CONTROL:相當于電池保留模式,在該模式下,車輛會自動為電池充電。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的混動系統(tǒng)在該模式下用戶可以自行設置電池的 SOC,即你希望將電池充到百分之幾的電量,而在老款的車型上是沒法對 SOC 進行設置的。
▲ 可以對電池 SOC 進行設置
除了增加對 SOC 進行設置之外,第三代混動系統(tǒng)還新增了 ADAPTIVE 模式,在該模式下,車輛會根據(jù)當前的油門踩踏深度、駕駛風格等在 SPORT、COMFORT 以及 ECO PRO 之間自動進行選擇和切換。
這次選擇在賽道上試駕全新寶馬 530Le 的目的便是通過在賽道上的激烈駕駛,體驗 530Le 在以上 12 種不同模式之間來回切換過程中車輛的平順性以及相應的動力變化。實際的體驗告訴我,寶馬這么做是有底氣的,基于這代全新的混動系統(tǒng)的確是非常的聰明,發(fā)動機的介入、退出、不同模式的切換、控制邏輯都匹配得非常的好。
在激烈駕駛過程中,不同模式的切換,不停變換油門、剎車,車輛并不會感覺到頓挫或者是動力中斷的情況,除了在 SPORT、COMFORT、ECOPRO 模式切換過程中動力輸出感覺明顯變化之外,其它動力平順性等方面幾乎感覺不出區(qū)別。
在 SPORT+AUTO eDRIVE 模式是最適合跑賽道的,方向盤會稍微變得更重一些,車輛的動力響應也更加直接,自適應懸掛也變得更硬,為你的激烈駕駛提供足夠的支撐性能。ECO+MAX eDRIVE 模式屬于最“弱”的模式組合,此時動力響應最慢,不過一旦你踩下 KickDown 之后,發(fā)動機也會立刻進去,瞬間開啟戰(zhàn)斗模式。而無論是什么模式,底盤懸掛的支撐都非常到位,為你的激烈過彎增加不少信心。
其實在賽道上駕駛,很多時候注意力都集中在熟悉賽道以及走線上了,告別了賽道我更想看看寶馬 530Le 在普通道路上的表現(xiàn),而這個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寶馬這一代的混動系統(tǒng)已經(jīng)是有了這么大的進步了。首先是發(fā)動機的介入真的是做到了接近無感。如果不看儀表盤或中控顯示屏,你常常無法判斷發(fā)動機是否已經(jīng)介入。如果不是深踩油門將發(fā)動機的聲音“逼”出來,就算是在混動驅(qū)動模式下寶馬 530Le 的駕乘體驗也依然是很接近一輛純電動車。
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這一代混動系統(tǒng)得到了大幅度的優(yōu)化,發(fā)動機的介入動作的確非常的輕微。第二個原因是車輛的 NVH 性能非常好,正常勻速行駛發(fā)動機的聲音難以傳入到車內(nèi),所以造成了很多時候發(fā)動機介入后無法通過聲音來察覺,導致無法分辨出發(fā)動機是否已經(jīng)介入,從而擁有著接近純電動車的駕乘體驗。
在普通的道路上行駛時,盡管座椅很柔軟,但相對較硬的懸掛還是會讓路面的一些細碎的振動反饋給你的屁股,寶馬的工程師們似乎還是想在 530Le 身上保留寶馬的運動基因,提供清晰的路感給駕駛員。
這次的試駕由于條件所限,暫時還沒法對車輛的純電續(xù)航進行實測,官方公布的續(xù)航里程為 61km,相比老款 530Le 提高了 3km。不過按照今天的試駕體驗,我預測日常駕駛純電續(xù)航應該在 50-55km 之間,具體等后期有機會再給大家進行實測。
全新寶馬 530Le 可選裝的配置非常豐富,整體變得非常有科技感。第三代混動系統(tǒng)經(jīng)過優(yōu)化后有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按照官方的信息,新車將在 3 月底正式上市,官方還沒有透露任何跟價格相關(guān)系信息。目前該車也已經(jīng)進入了國家新能源車目錄,能獲得相應的政策補貼,對于上海地區(qū)的消費者來說,該車將成為 60 萬元級別唯一可選的插電式混動車。而官方透露該車將會有一個非常有性價比的價格,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