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里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nèi)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而本期的內(nèi)容是:吉利640萬億收購奔馳股份,今縮水近一半,但“李總”目的不在此
導(dǎo)讀:很多人都知道吉利當年斥資巨額資金收購了奔馳的股份,一下子就成為了奔馳母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也就是收購了戴姆勒9.7%的股份,要知道戴姆勒不僅僅是奔馳的母公司,而且它旗下還有AMG、邁巴赫等品牌。
![]()
最近,一些數(shù)據(jù)報表顯示吉利在當年640萬億收購奔馳股份,今縮水近一半,但“李總”目的不在此?
據(jù)悉,當年奔馳收購奔馳耗資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0億,但是占股份只有9.7%,如果按照去年吉利的凈利潤來估算的話,這樣一次收購就得花費吉利至少5年的利潤,很多人會認為“李總”這樣的做法實在太沖動,原因在于,一年之后,奔馳的母公司,也就是戴姆勒市值從910億美元跌到了560億美元,也就意味著吉利這花費資金收購的股份,將近跌了一般,縮水至5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5億左右。
![]()
不僅如此,全球市場開始進入“凜冬”時代之后,汽車市場低迷,今年一季度,戴姆勒銷量下跌,其名下的奔馳品牌更慘,利潤大幅度下跌,其中原因很多國人都知道,那就是“66萬奔馳漏油”、“新車奔馳掉轱轆”等事件,影響了奔馳在國內(nèi)的銷量。
![]()
不僅如此,除了戴姆勒旗下的奔馳品牌受影響之外,邁巴赫以及奔馳Smart也被波及了,而吉利旗下的車型銷量也不怎么樣,上半年就熱銷65萬輛,看起來銷量不錯,實測還是同比下滑了15%左右。
![]()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在當年新能源時代下,燃油車的銷量下跌也是意料之中,而對于“李總”所投資的這一塊,我們只能用“血虧”來形容,可本質(zhì)上“李總”投資之后,目的并不在此,而是計劃組建戰(zhàn)略聯(lián)盟,借用這一次投資的機會來進入歐美的市場,從而把自己的這個吉利品牌引向國外,還能夠憑借奔馳的電池、電機、車架等技術(shù)提高自己產(chǎn)品的核心競爭,所以從長遠來看,“李總”是賺大了的。
對于這類情況,你會怎么看待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告訴我。本篇文章內(nèi)容屬于原創(chuàng)內(nèi)容,如有文中內(nèi)容和文中配圖侵權(quán),還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