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磚叔收到一個問題,有網友向磚叔提了這么一個問題:
大家在討論車的時候,經常說到“汽車平臺”,不少人認為,同平臺等于同款車,比如這位網友,將高爾夫跟奧迪A3等同。更有甚者,在大眾MQB平臺誕生之后,斷言所有MQB平臺的車型”都是一樣的“。其實同平臺并不是同款車。那么究竟平臺是什么呢?今天磚叔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平臺?
其實不同的廠商,對于平臺的理解不同,而所有汽車平臺有個共同點,就是在同一個平臺下的每款車型,都多少會有共享的成分。比如有著相似的底盤、車身結構以及生產工藝的車型研發(fā)模板,亦或者是同樣的開發(fā)理念。
很多人認為的同平臺=同款,其實是將平臺理解為單一一個物件。其實,平臺只是一個基礎,就好比玩積木,有一塊底板,你往上面砌什么東西,造出來什么,是不確定的。汽車平臺可以理解為汽車的一個原始“模板”,這個模板包含汽車的基礎部分,如底盤、車身結構、電器系統甚至是生產工藝等。
為什么要平臺化?
隨著人們對于汽車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同種類的車型需求越來越多,因此”平臺化“可以大幅度節(jié)省汽車廠商的成本。比如需要研發(fā)一款新車型,僅需在現有平臺上進行打造,而不用從零開始,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以及人力的投入。
平臺化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零部件的通用。一輛車的零件千千萬萬,而如果能夠讓一些零部件通用,不僅廠商能夠節(jié)省成品,用戶維護保養(yǎng)起來也簡單得多。通用化的設定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車型的售價。
不過也不是說通用了,造出來的車子就相似。舉個例子,高爾夫與奧迪TT同屬MQB平臺,但是無論是駕駛感受還是視覺效果,完完全全就是不一樣的車。同樣的,新凱美瑞以及C-HR也都是基于TNGA平臺打造,但也是兩款定位完全不同的車。
現在都有哪些平臺?
目前全球汽車廠商都在平臺化。而其中做得比較出名的,有大眾的MQB平臺,豐田的全新TNGA平臺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MQB平臺
MQB是大眾集團最新的橫置發(fā)動機模塊化平臺(Modular Querbaukasten),簡稱MQB。該模塊化平臺將在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雅特這4個品牌中得到極為廣泛的應用,并生產從A00、A0、A到B四個級別的車型。因此目前新推出的大眾,奧迪,斯柯達,西雅特車型,均基于MQB平臺打造。
MQB平臺的發(fā)動機采用橫向前置布局,在此基礎上可調整輪距、軸距和懸掛,開發(fā)出不同車型。這也就是為什么3.7秒破百的TT RS,或者是車長超5米的途昂,發(fā)動機都是橫置的原因了——至于有人說橫置不好,只能說少見多怪。
MQB平臺最牛逼之處在于它能夠誕生的車型尺寸跨度十分大,從A00級到B級都可以“生出來”,小到新款Polo,大到途昂,都是基于MQB平臺而來。而動力系統覆蓋也十分廣,囊括了各種傳統汽柴油動力系統、電動系統以及非傳統動力系統(天然氣,乙醇等)。未來也會有更多的MQB平臺車型誕生,讓大眾集團的領地繼續(xù)擴張。
TNGA平臺
我們知道日系的車系都是比較混亂的。而在日系中豐田算是走在國際前線的。近年豐田提出了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即 TNGA平臺。未來豐田的所有車型也將基于這個平臺打造。目前已經誕生的基于TNGA平臺車型有新凱美瑞,C-HR,以及第四代普銳斯。
TNGA集成了“9款新引擎、17種不同的混搭方式,10種混搭的4款變速箱”于一身,可以打造出多個等級不同定位的車型。而其中的Dynamic Force 2.5L缸內直噴引擎則是這個平臺中的亮點,得益于豐田對于熱效率的極致追求,這個2.5L發(fā)動機達到40%(混合動力版本為41%),屬于全球最高熱效率發(fā)動機。
TNGA不僅僅包括了機械的內容,也包括了造車的理念。TNGA旨在簡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以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產品價格。此外TNGA還給豐田全新車型賦予優(yōu)秀的駕控體驗,一改以往豐田“油膩”的形象。
總結:平臺化是趨勢
平臺化是一個趨勢,是一個雙贏的模式。對于廠商,它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明確研發(fā)目標,簡化研究過程,各方面的支出都會削減;對于消費者來說,更多的車型可選,價格也更加便宜,而且基本上一個品牌都有一個特定的調性,選車更容易。既然是一個你好我好他也好的模式,為啥還要去質疑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