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上兩回來中國,吃了路邊攤的煎餅果子、簋街的涮肉。
沒想到這回到上海,又被爆出只是住最普通的4星標準Holiday Inn。
難怪網友們紛紛評論:外國朋友馬斯克,再一次發(fā)揚了艱苦樸素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馬斯克的這種“節(jié)儉”,一定程度上還因為特斯拉當前的財務狀況不那么樂觀。特斯拉上海工廠20多億美元的建廠資金,還是找上海當地銀行團貸的款。
在“金主”的地盤,如果大手大腳地“鋪張浪費”,顯然不太合適。
但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這個級別大佬,其一舉一動都存在可以被解讀的空間。因此,這其中也不能排除存在精心設計的公關安排。
譬如,在馬斯克之前來到中國的豐田章男,就曾騎著摩拜在北京搭地鐵,以宣傳其對低碳環(huán)保出行的支持。
從這個角度來看,馬斯克的整場上海之行,我們不妨可以將之作為一場大型的“公關秀”來看待。
尤其是馬斯克上海之行的開端,他對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鼎力支持,與馬云爸爸的“激烈交鋒”,無疑都是最好的表態(tài)。
在兩國“毛衣”摩擦最為激烈的關頭,馬斯克來到上海,我們又怎能忽略其中濃厚的“弦外之音”呢?
雖然還沒被稱呼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馬斯克恐怕早已是出入中南海次數最多的外資車企領導人。從2017年4月到現在,共三次出入中南海。
這種“一年一會”的高規(guī)格待遇,從側面印證了馬斯克在“政府公關”層面的“長袖善舞”。
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7年至今,馬斯克還多次與各級別的中國官員們會面、交談。同時,據公開信息顯示,特斯拉建設上海工廠時,向中資銀行申請了163億人民幣貸款。
除了獲得政府在財力上的支持,上海政府對特斯拉項目在政策、配套上的支持,力度也空前。
譬如,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接受采訪時說,“特斯拉項目,是有史以來外資在上海最大的一筆制造業(yè)投資。去年從簽約、拿地到開工只用了半年時間?!?/p>
同時,據公開消息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將于9月完工,之后進入生產設備調試階段,為年底量產做準備。
從8月16日下午完成平臺申報,到8月19日完成全部竣工驗收,取得綜合驗收合格證,僅用了3個自然日,這也“刷新了臨港地區(qū)的綜合驗收審批新紀錄”。
更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覺得“刺激”的是,根據去年12月出臺的新版《汽車產業(yè)投資管理規(guī)定》,在一家新能源車企產能達產前,當地政府不能新建第二家工廠。這也直接導致了特斯拉的競爭對手——蔚來在上海嘉興自建工廠計劃的夭折。
難怪,何小鵬最近在接受知名自媒體獸樓處訪問時,就對獸爺頗具“挑事”性質的提問,作出如下的回答。
事實上,如果我們跳出汽車業(yè)的視野,以更俯瞰的角度來審視特斯拉入華的全過程。馬斯克強大的個人魅力,“長袖善舞”的公關手腕,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對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來說,引入這樣一條“鯰魚”,甚至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照顧”,無疑也是一步大棋。
尤其是在特朗普不斷指責中國“毛衣”保護政策的當下,特斯拉的“中國速度”,就是對特朗普無端指責的最有力回應。
無獨有偶,朗普此前曾在推文中呼吁“美國企業(yè)尋求在中國開展業(yè)務的替代方案”。
但作為美國三大車企之一的福特汽車公司并沒有改變加碼中國市場的戰(zhàn)略布局。同樣,通用汽車也在去年的早些時期,關閉了在美的多家工廠。
由此看來,大型制造業(yè)的“用腳投票”,也將成為這場毛衣戰(zhàn)之下的重要穩(wěn)定因素。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特斯拉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來說,是“狼”還是“鯰魚”?
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
對了,之前坊間還有一個“流言”,大概指特斯拉可能會從9月1日正式進入到“免購置稅”的新能源車“白名單”。
盡管特斯拉官方此前“辟謠”,但事實果然如此。馬斯克這次來華機會,可謂收獲頗豐。
此外,由于特斯拉上海工廠將于今年年底正式投產,相信屆時馬斯克還將在今年之內第三次到達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