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銷商日子將更難過
國內車市“寒冬”仍在持續(xù),4S店盈利結構早已從單純的新車銷售,轉向金融保險、維修保養(yǎng)、裝飾裝潢等服務項目,日子也越來越艱難。
![]()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當前,大部分品牌的裸車銷售幾乎處于虧損狀態(tài),只有個別品牌略有微利。” 郎學紅告訴《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汽車銷量從去年開始一路負增長,經(jīng)銷商盈利壓力較大,只能從金融、保險、售后服務等各個方面來彌補裸車銷售帶來的損失。
據(jù)了解,4S店銷售新車保險,保險公司會給4S店一定返點回扣,返點比例有所不同,例如5000元的保險費,4S店可以獲利450-550元。
《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相關條款規(guī)定,經(jīng)銷商銷售汽車時,不得強制消費者購買保險或強制為其提供代辦車輛注冊登記等服務。盡管如此,消費者如果不在4S店購買保險,往往無法享受新車優(yōu)惠價格,很多消費者迫于無奈而選擇接受保險業(yè)務。
實際上,4S店通常都有將新車、保險、金融等業(yè)務打包成套餐的做法,其整體售價要低于單獨購買每項服務的價格。
“消費者只要套餐內的一項,還要以套餐的低價購買,這樣的要求也并不合理?!崩蓪W紅認為,在整治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明確“捆綁銷售”的概念。如,4S店在提供套餐服務的同時,如果消費者有單獨選擇的權力,就不能算是捆綁銷售;如果是強行捆綁,消費者沒有選擇的余地,就需要盡快整改。
有分析認為,目前汽車經(jīng)銷商的生存狀況較差,如果“捆綁”概念不清晰,過度執(zhí)法將會增大經(jīng)銷商的生存壓力。據(jù)汽車流通協(xié)會調查,截至去年年底,近四成經(jīng)銷商處于虧損狀態(tài)。今年1-7月,只有個別品牌能與去年持平,加上“國五”車清庫存嚴重透支了銷量,增加了下半年的市場壓力,大部分汽車品牌的經(jīng)營情況或許會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