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年到1985年生產(chǎn)的GAZ 24“伏爾加”前期版
GAZ 24“伏爾加”轎車對于很多中國的老車迷來說有著特殊的情懷(屬于有情懷沒感情)。在中國汽車行業(yè)缺“輕”少“重”的80年代和90年代,雖然“伏爾加”轎車技術性能不先進,做工和質量也無法和西方轎車比,但是便宜實用,性價比還算可以,在當時還不富裕的中國體現(xiàn)了它的價值。
![]()
今天說的這輛“伏爾加”是上圖的這輛GAZ 24-10“伏爾加”。先說一下這個車的技術背景,GAZ 24-10“伏爾加”是GAZ 24的中期版車型,1986年開始批量生產(chǎn)。和70年代的前期版相比雖然外殼沒有變,但是細節(jié)變化很大的,新的黑色中網(wǎng)(出口版依然采用改款前的電鍍中網(wǎng)),門把手改成了隱藏式,前門的三角窗取消了,中控臺也變了。改款后的GAZ 24“伏爾加”總體感覺沒那么落后了,與時俱進了一些。改款后的車身尺寸也有了微小的變化, 車身長度為4735毫米, 車身寬度為1800毫米,車身高度為1476毫米。主要動力為一臺最大功率100馬力的2445毫升排量的四缸發(fā)動機,最高車速為147公里/小時。
![]()
不過照片中的這輛GAZ 24-10“伏爾加”不是一輛普通的老車,它自從1989年出廠后,就被車主放在車庫里當爸爸供著了,這一放就是三十年,里程表上顯示它總共只行駛了74公里。這是一輛保存狀態(tài)非常好的車,車門上還有固定后視鏡的膠帶。
![]()
內飾的狀況堪稱完美,車上的隨車附件一個都不少,維修工具包,備胎……
![]()
這輛車的發(fā)動機可以吃粗糧,在俄羅斯可以加76號的汽油。中國都沒有這么低標號的汽油了吧?80年代時北京加油站提供的汽油是70號和85號,那時老司機給“伏爾加”加的什么油?
![]()
GAZ 24-10“伏爾加”儀表模仿的是70年代奔馳W114轎車的儀表樣式,工藝當然無法和奔馳比。那個時期蘇聯(lián)轎車儀表中沒有轉速表,中間的小表是電子鐘,走起來“噠噠”聲音非常清脆。
車主三十年前在蘇聯(lián)花了多少錢買這輛車?上世紀80年代一輛GAZ 24-10“伏爾加”在蘇聯(lián)的官方售價是1.6萬盧布,但是如果想以這個價格就提到車有個條件,如果你在蘇聯(lián)還沒有很牛的官方背景,那就需要等個三、五年的時間了。如果你不想等,那去蘇聯(lián)汽車黑市可以立刻提到車,價格是2.5萬盧布。當然出口到國外的另說了,1986年廣州汽車市場一輛GAZ 24“伏爾加”的價格是2.7萬元人民幣,而一輛皇冠2.8的價格是11萬人民幣。
![]()
前面說了中國很多老車迷對“伏爾加”有感覺沒感情,為什么?GAZ 24“伏爾加”的配置很陽春,現(xiàn)在流行的電動窗、電動后視鏡以及空調和音響都沒有。很多進口到中國的GAZ 24“伏爾加”都是在國內加裝了音響和空調, 要不夏天真的沒法過。駕駛體驗如何呢?老葉沒有開過這貨(我開過拉達2109),在20世紀90年代時,公司的一名老司機說他開過的兩款車可以用“騎在一堆廢銅爛鐵”來形容, 一個是BJ212,另一個就是GAZ 24“伏爾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