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這個品牌對于大眾而言并不陌生。憑借在摩托車領域的絕對優(yōu)勢,力帆在早些年間也曾紅極一時,但在轉型汽車之后,力帆開始由大紅大紫逐漸邊緣化,從其現在的處境來看,它的轉型似乎并不成功。
自今年6月份首次爆出控股股東1億元擔保債務違約后,力帆就一直麻煩不斷。近日,零部件供應商——萬安科技一紙訴狀將其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支付貨款約607.57萬元。據萬安科技發(fā)布的公告顯示,自2007年起力帆汽車、力帆汽車北碚分公司持續(xù)向萬寶機械采購制動器、離合器總分泵、真空助力器等汽車零部件。但從2018年開始,力帆汽車、力帆汽車北碚分公司開始拖欠貨款,截至7月22日,力帆汽車、力帆汽車北碚分公司拖欠貨款已達607.57萬元。
![]()
實際上,萬安科技所提及的欠款僅是力帆汽車全部對外欠款當中的一小部分。據力帆股份于7月26日發(fā)布的公告顯示,力帆股份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fā)生的涉及訴訟(仲裁)金額以達到14.23億元之巨。包括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紅星 美凱龍 商業(yè)保理有限公司、重慶森邁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都是力帆股份的“債主”。
除了供應商外,力帆還欠經銷商諸多款項。今年5月上旬,30多家力帆汽車的經銷商,身貼“力帆還錢”的字樣,聚集在重慶力帆中心門口進行維權。事實上,這已經是近一個月來經銷商第四次上門維權了。這次供應商的訴訟對力帆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從力帆股份業(yè)績報表來看,力帆汽車確實資金鏈比較緊張,2016-2018年,力帆股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已經連續(xù)為負,最高虧損額約26.13億元。
在力帆股份2019年一季度報中的主要財務數據一欄,營業(yè)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等財務指標被紛紛被劃上“-”。其中,力帆股份一季度營業(yè)收入約22.47億元,同比降低31.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9720.48萬元,同比下滑257.56%。
![]()
為了填補資金空缺,力帆去年就曾接連出售兩項資產。去年12月,力帆股份將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以人民幣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車和家。此外,力帆股份還將原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以約33.1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重慶兩江新區(qū)土地儲備整治中心。
借著賣地、賣資產,力帆在2018年尚能過得去,而今年或許真的是彈盡糧絕了。6月,因為融資項目出現逾期,力帆控股持有的47.24%股權中的97.28%的股份被法院凍結;幾天后,又傳出力帆終止2015年定增的“汽車新產品研發(fā)”募投項目,結余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消息。
力帆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摩托車的神話,它也曾憑借著自己的摩托車產業(yè)曾經擠進過世界500強,后來由于“禁摩令”的出現,力帆開始向汽車廠商轉型。早期也確實有不少備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當初320、520等車型的口碑和銷量都很不錯,然而后來因為資金匱乏和技術缺陷的問題,漸漸沉淪。
![]()
新能源曾一度使力帆看到希望,在進軍新能源汽車后,力帆股份的該業(yè)務曾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補貼金額也逐年增長。但在2016年,力帆股份被財政部查出存在騙補情況。當年,力帆股份被查出在申報的新能源補助車輛中,有2395輛汽車不符合申報條件,涉及補助資金1.14億元。有關部門對涉及的車輛撤銷了補貼,并因此取消了該公司當年補助資金預撥資格。2016年,公司凈利潤也創(chuàng)下自其上市以來的新低。
![]()
據有關媒體報道,力帆汽車旗下部分乘用車生產基地已停產數月,但摩托車生產依然在進行,有力帆股份內部管理人員稱目前不會主動裁員,員工主動離職情況也較少。
目前,汽車行業(yè)正處于洗牌階段,政策與競爭壓力使得各車企都在苦撐,在這種形勢下,有逆流而上者,亦有不堪重負者,在重重危機下,力帆能否翻盤,順利度過難關,我們將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