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生活中什么東西對你最重要?
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不少人,答案或許是手機。
沒錯,對很多人來說,手機仿佛就像長在身體上一樣,不拿著就渾身難受。很多人的日常就是這樣,醒來第一件事是看手機,睡前最后一件事還是看手機。上廁所要玩手機、坐地鐵要玩手機,就連洗澡之前也要摸一下手機。5分鐘不看手機,似乎就怕漏掉什么,如果手機丟了或忘在了家,更會感到極度不安,就好像魂魄丟掉了一部分。
對手機屏幕的上癮,也延伸到了汽車之上。看車看手機是影響安全的違法行為,于是汽車廠商們也“貼心”地推出了越來越大的中控大屏——自從特斯拉起了這個壞頭,越來越多的車企采用了中控超大屏的設計。盡管不少車型上的大屏徒有巨大的尺寸,像素粗糙、延遲嚴重、手感不佳,但大屏就是能吸引眼球。
2019年7月,終于有一個車企敢于站出來對這一惡劣風氣說不,這個勇敢的車企是一貫特立獨行的馬自達。
為增加行駛安全性,馬自達宣布旗下新車將取消中控觸摸屏。據(jù)英國媒體《每日快報》報道,馬自達官方發(fā)布消息稱將在未來所有新車型上取消大尺寸中控屏幕——即將海外上市的馬自達3將不再配備觸摸屏。根據(jù)馬自達的研究,當駕駛員在任何車輛中觸及觸摸屏界面時,他們會無意中向方向盤施加扭矩,并且車輛會偏離其車道位置。
此外,馬自達北美公司人機接口與信息娛樂工程師馬修·瓦爾布埃納(Matthew Valbuena)也表示:“在使用觸摸屏時,駕駛員必須看向屏幕,這也增加了發(fā)生交通事故的風險?!?/p>
然而,馬自達的“斷舍離”,卻引來了不少人的嘲諷和質疑。有人說,在中國市場已經(jīng)表現(xiàn)不佳的馬自達,這是自絕于中國市場。
首先,馬自達其實并非要徹底取消中控屏,而只是用一個面積較小的非觸控屏聯(lián)合HUD功能取代中控觸摸大屏的功能。此外,馬自達還準備了操作更簡單、不影響駕駛的觸覺控制方式。
例如通過旋轉式的按鈕來操控對媒體播放等應用的控制,比如左右旋轉切歌,按一下靜音,長按關閉屏幕等等。同時,還將屏幕放在司機正前方,讓駕駛員在使用的時候目光盡可能少的遠離路面,并把顯示器和照明亮度都進行了嚴格限制。
以新一代馬自達3為例,其中控設計基本還原了概念車Kai的理念,按鍵布局被簡化,而空調出風口也被縮小并移到控制區(qū)域的兩側。這種變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減少中控區(qū)域對駕駛員的注意力轉移,提升駕駛安全性;由于馬自達3的中控顯示屏不支持觸屏操作,因此它并不需要考慮屏幕與駕駛員之間的觸控距離,一切變化都是為了盡量減少駕駛員注意力轉移而出發(fā)的。
中控大屏從備受爭議到成為主流,不過短短數(shù)年。2014年特斯拉Model S上市之時首次采用了業(yè)內唯一的17英寸觸控屏,當車載屏幕尺寸無限制地增大之后,人們似乎開始對大屏習以為常。而這種隨大流、對消費者無限妥協(xié)的態(tài)度,正是如今汽車設計日趨同質化,喪失個性之濫觴。即便是奔馳、奧迪也無法免俗。
從誕生以來,馬自達一直專注于駕駛。例如它曾經(jīng)執(zhí)著于轉子發(fā)動機,如今專注于提升內燃機的燃效,而非簡單粗暴地給汽車加上電池和電動機。敢于逆時代潮流,或許正是馬自達能夠收獲一眾死忠粉的重要原因。
當全世界都被特斯拉“帶偏”的時候,馬自達的這一嘗試值得尊敬。專注于駕駛操控,而不是依賴于駕駛輔助和便利功能,相較于在自動駕駛上極端激進的特斯拉,馬自達更忠實于汽車的“初心”。畢竟,汽車是交通工具,而非數(shù)碼玩物。
可以確定的是,不去使用觸摸屏,在安全上絕對是有利無害的,使用方向盤和手邊的旋鈕、按鍵,顯然比需要偏頭、將視線下移的觸摸大屏更有利于專心駕駛。事實上,隨著HUD技術的進步,導航等信息完全可以呈現(xiàn)于擋風玻璃之上(就像捷豹路虎的“透明引擎蓋”),以完全不干擾駕駛者視線的方式達成。由此看來,中控大屏絕非汽車的必需品。
反觀一些盲目跟風的汽車品牌,甚至把能在車機上玩“農藥”、“吃雞”當成了噱頭。這種做法不但媚俗,也對行車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對于汽車科技的發(fā)展并不具備積極意義。
汽車再怎么變,交通工具的屬性永遠不會變。再好的人機交互系統(tǒng)和輔助配置,都是為了我們在路途上有更好的體驗。在自動駕駛真正實現(xiàn)之前,車載屏幕永遠不應該向手機屏幕靠攏,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安全與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