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丨第254期
19年早已過半,各大車企也相繼發(fā)布了自己的成績單,令人揪心的是,奇瑞整體雖呈上漲趨勢,在逆市中拿下8.5%的增幅,但重如肺肝的星途,叕一次敗下陣來,奇瑞之傷,如同黃鳥悲鳴。
2003年正是奇瑞最輝煌的日子,4代風云產品完成了20萬的壯舉,不僅為奇瑞開辟半壁江山,更是牢牢的占據了自主品牌老大的寶座。同年5月,奇瑞QQ正式上市,首批車型的售價從3.98萬元到5.98萬元,上市即成爆款,不到兩年的時間累積銷量就突破了10萬大關,與伊蘭特、凱越一起,并列為當時的銷量三雄。
那年的高端車型大致分為三種,其一是2.4L產品,價格在25萬~30萬不到,例如本田雅閣;其二是2.0L產品,代表作長安福特蒙迪歐;第三也就是我們熟悉的1.8L桑塔納2000。而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家自主品牌敢于去和他們作斗爭,偏偏尹同躍就敢,還要狠狠的痛擊一番。
雖然現在看來有些狂妄,但是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奇瑞就是屢戰(zhàn)屢勝的驃騎大將軍,它的出馬一點都不令人意外,首款中高端車型東方之子,直接叫矛頭瞄準了桑塔納2000。用尹同躍的話來說,其他兩個級別還難以撼動,但是產品力大幅升級的東方之子,絕對是桑塔納2000的克星。
之所以有這樣的自信,是因為尹同躍認為,老三樣的車主都深愛著奇瑞,只要他敢造,這些車主就敢買,然而痛擊之拳還沒打向敵人,就率先把自己錘倒在地上。
東方之子的第一代版本為2.4L車型,售價為16.66萬元,試圖以第二階層的售價來挑戰(zhàn)第一階層性價比的高端車型,整整10個月慘淡的銷量讓尹同躍輾轉反側,隨后又相繼推出了舒適版和紀念版,其實就是廉價版和更廉價版,售價也一度降到了8.98萬元,這個售價的B級車,可謂是開創(chuàng)了歷史的先河。
不過東方之子還是陷落東方,尹同躍將這款車的失利歸責于品牌的不足,他認為是奇瑞這個平民化招牌影響了高端化的道路,這個觀念到現在來看都是非常超前且正確的,但是他偏偏忽略了一點,這一切的一切都應該以優(yōu)秀的產品力和硬實力作為基礎。
如果拋開紅旗這種特殊品牌不談,那么瑞麟就是國產高端之路的先鋒,2009年誕生,短短兩年就陸續(xù)上市了M1、M5、G3、G5和G6五款車型,奇瑞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戰(zhàn)術板,也從那時就拉開了序幕。
瑞麟的失敗和東方之子大致相同,推出的車型不斷的降價,以至于上一款車型剛剛在細分領域站住腳,就被自己人一棒子打死,自視高端,卻不停的用低價來換取銷量,這成為了瑞麟一大敗筆。從09年到退市,瑞麟一共售出了12萬臺,聽數據倒也沒有太過于差勁,但是真正算的上高端的G5和G6兩款車型,總銷量也不過一千余臺。
當然了,瑞麟失敗的真正原因,還是缺乏核心的技術和競爭力,在國內的暢銷讓奇瑞迷失了自我,太過于急切的沖擊高端,要知道即便是強如本田和豐田這樣的品牌,也都是在積淀了近30年之后,才敢于去沖擊新的高度,奇瑞所面對的現實骨感,也不過是市場反饋給他的真實回應罷了。
瑞麟的失敗并沒有讓奇瑞喪失信心,2007年12月奇瑞汽車和以色列集團各自出資50%,成立了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隨后改名為觀致汽車有限公司,開啟了全新的高端化之路。
2011年,經過了四年的調整準備,觀致終于對外界露面,其團隊和供應商不可謂不豪華,不斷的講述觀致不同尋常的造車理念,直接將目標對準了大眾、兩本等合資品牌,喊出了雷同瑞麟的口號:沖破自主品牌的天花板。
在吸取了瑞麟失敗的經驗之后,觀致獨立建設了新的渠道,杜絕所有奇瑞經銷商拋來的眉眼,嚴格劃清界限。整體造車的理念、服務以及等價都非常的德系,與現在主流的高端品牌玩法基本相同。
第一款車型觀致3,直接將售價拉到了12萬元~17萬元,甚至還要略貴于同級別的汽車合資品牌。平心而論,觀致3無論從顏值、內飾品質還是駕駛反饋來說,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但是他錯就錯在了優(yōu)秀的太過于中庸,雖然是全新的高端品牌,但是它依舊是奇瑞背書的產品,消費者如果不能有一眼就相中的巨大亮點,那么它的銷量就很難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放眼望去,那么多年間,除了歐洲五星碰撞標準外,觀致沒有絲毫賣點。
即便是在大面積擴張銷售渠道之后,觀致的銷量也只能勉強維持在千臺,和郭謙所說的“汽車行業(yè)中的蘋果”“年銷3萬臺以上”等等牛皮來說,實在是相差甚遠。
隨后觀致轉手寶能,銷量爆增320%,但玩的也不過只是自產自銷的套路而已,水分十足。反觀觀致的這些年,絕不僅僅是“叫好不叫座”那么簡單,品牌戰(zhàn)略的模糊不清,定位的不精準,都是觀致失敗的重要原因。
換言之,一個好的產品絕對是不會缺乏市場的。奇瑞對觀致豪投150億,而就連最基礎的成本把控,觀致都做的一塌糊涂,兩款車型觀致3和觀致5,當時的售價理論上應該有很大的利潤點,但是卻連年的進行著虧損,這導致在市場行情不佳的情況下,觀致只能死撐,降價促銷更是萬萬行不通。
除此之外,在公關傳播方面,觀致也一直做的差強人意,只有一些簡單的品牌露出,和自己本身產品定位的高端化契合度并不高,導致了消費者對它認知的過于模糊。
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失敗,奇瑞逐漸從自主老大哥,退居二線甚至是三線左右,我無法輕易斷言,如果不去過分的追求高端,現在奇瑞是否會更好一些,但是這一切的失敗完全沒有影響奇瑞向上的決心。
筆者認為,之所以如此執(zhí)拗原因有二,其一是現在合資品牌甚至是豪華品牌價格不斷下探,一步步的侵蝕著自主品牌的市場,魏建軍曾說“外資品牌并不會放棄低端市場,如果想活下來,自主品牌就必須高端化”,而這點奇瑞早在16年前就已經“參透”,現在放棄?那絕無可能。
另一點更加現實,奇瑞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套路還在延續(xù),原以為能生出孫仲謀這樣的神童,沒想到卻一個個全是阿斗,除了捷途品牌表現尚可,其他的都不夠理想。而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能突破的點或者說更可能一舉成功的就是高端化,其他領域都太過于成熟,奇瑞的勝算著實不高。
今年4月,奇瑞全新高端品牌星途正式亮相,并且?guī)砹巳庐a品星途-TX,可喜的是終于看到了奇瑞做出的重大改變,肉眼可見的豪華感首次立于奇瑞車身之中,通俗來講,如果一個高端品牌,從外觀看起來就不高端,那它十有八九注定失敗。
外觀豪華有辨識度、內飾用料高檔、定價也還算合理,這些曾經奇瑞犯過的錯一個個都進行了改正,這次的成功總沒跑了吧?尹同躍的10萬臺小目標也總該實現了吧?
沒錯,如果這一切都像數學公式一般簡單的話,星途找不到失敗的理由,但是若放回現實,這一切就沒那么容易,首先如前文提及,奇瑞連年的失敗已經丟掉了主流自主品牌的位置,消費者對他的認知和信任度遠不及吉利、長城等品牌。
而且作為高端品牌,星途性價比固然不錯,但是同樣的,身旁的WEY、領克甚至是比亞迪王朝系列,個個都不是吃素的主,放在幾年前星途必然引起軒然大波,而時至今日,胃口被逐漸養(yǎng)刁的消費者,又如何能對星途垂簾三尺?
更可怕的是,除了消費者的信心不足,經銷商更是慎之又慎,消費者不樂意可以隨便購買別的品牌,而對于經銷商而言,一次選擇的失敗可能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的巨大損失。在經歷了多次的折戟沉沙之后,星途銷售布局顯得舉步維艱,直到現在,星途在全國74個城市中,僅有89家銷售服務店,與WEY、領克、比亞迪等相差了數倍之多。
沒有了渠道,又談何銷售?相比于觀致,星途TX更配得上是“叫好不叫座”,這款產品的上限可能已經觸頂,如果銷售網絡無法快速健全,或是下一代產品還是不能有震撼行業(yè)之勢,那么奇瑞的高端化之路,或許又將重蹈覆轍。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親刪。)
車輿傳媒,汽車業(yè)領先新媒體集群:[車與輿]汽車行業(yè)及車型辣評、[新能源觀察]市場分析及汽車行業(yè)高層專訪、汽車生活方式、[開車客]關于汽車駕駛、保養(yǎng)和維修等實用內容、[Miss car]一檔diss為主,八卦有趣的汽車脫口秀欄目、[驢眼觀賽]專注于汽車賽事營銷、[雙渦輪]新車熱門車試駕和安全性能測評。
[轱跡],國內首檔歷史文化類公路視頻節(jié)目。結合圖文.小視頻.直播.動畫等技術對歷史文化典故的再次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