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日系轎車中稱得上現(xiàn)象級的車型,也許只有軒逸。這個在國內擁有3,082,722位真實車主的“家轎之王”,即將在7月16日迎來全新?lián)Q代。王者新生,又會有哪些出彩的表現(xiàn)呢?
近七、八年以來,軒逸的市場影響力,不僅強于豐田、本田系一時風頭無兩的明星車型,諸如卡羅拉、雷凌、思域、凌派,而且作為一款持續(xù)穩(wěn)定熱銷的車型,軒逸也對日系以外的德系、美系競品如??怂?、朗逸等形成壓制,為日系保住了在A級轎車領域的話語權。
軒逸的單月銷量長期保持在3萬以上,而且持續(xù)5年以上,在日系轎車中罕有其匹。據(jù)了解,軒逸在今年5月勇奪月度乘用車銷量冠軍后,6月終端銷量高達35761輛,1-6月累計終端銷量209557輛,同比增長4.6%,全面領跑中國轎車市場。
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最多樣化的汽車市場,也是完整具備實現(xiàn)“日產智行”先決條件的最佳市場。第14代軒逸在中國首發(fā),印證了日產對中國消費者和中國市場的極度重視。
臨近上市之際,筆者有幸受到日產邀請,來到了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體驗這款期盼已久的車型。作為“日產智行2022導入計劃”帶頭兵之一的第14代軒逸,能否繼續(xù)領跑國內家轎市場?我們一同來尋求答案。
天生一副好底子
第14代軒逸出身于雷諾-日產聯(lián)盟CMF平臺,這個“明星”輩出的平臺還誕生了奇駿、逍客等最新車型,甚至英菲尼迪部分車型也出自于此。
與同級車型相比,CMF平臺在研發(fā)、生產及制造過程中具有更高的共通性,零部件通用比例高達85%。研發(fā)工程師將車身劃分為4(發(fā)動機艙、座艙、前部底盤、后部底盤)和1(電氣架構),共5個結構區(qū)域。
這樣的好處不言而喻,一方面可兼容更多先進工藝、技術,提升產品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另一方面,該平臺開發(fā)的車輛共享高級別車型的電氣配備,通過搭載高階配置,可以提升車輛價值。通俗來講就是,廠家成本低了,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高階的配置。
同時,CMF平臺的每一個區(qū)域均可按照車型的研發(fā)需求,以任意尺寸自由組合。這意味著采用CMF平臺的第14代軒逸,其結構、空間、技術、配置和性能將統(tǒng)一得到優(yōu)化。例如更加“低趴”的車身、精心設計的擾流構件,使得第14代軒逸的空氣阻力系數(shù)僅為0.26Cd,接近自家“戰(zhàn)神”GT-R的跑車水準。
追逐年輕的影子
有了一副扎實的好底子,才給了外觀設計師更充足的發(fā)揮空間。
基于日產V-Motion 2.0設計語言,中網(wǎng)處大氣的V型鍍鉻飾條,配合兩側犀利的LED車燈,可以說是吸引年輕消費群體最精準的“套路”。而“實心”的品牌logo下方還隱藏著主動安全系統(tǒng),追趕上了時代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第14代軒逸還配備了這個級別非常少見的主動式進氣格柵,降低風阻的同時還能節(jié)省1.5%油耗,可謂一舉兩得。
2700mm的軸距是現(xiàn)款軒逸引以為傲的優(yōu)勢所在,而全新軒逸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達到2712mm,車身長度也隨之增加。車身寬度增加了55mm,達到1815mm。得益于CMF平臺低重心的優(yōu)勢,車身高度僅為1447mm,相比現(xiàn)款降低了足足56mm。“扁又寬”的視覺效果,是第14代軒逸打造年輕、運動化的根基。
側面C柱上的一道黑色,直接拉低了尾部的視覺重心,可謂是點睛之筆。加上分段式的腰線讓整個車輛的視覺效果更加低矮,以至于17寸輪圈似乎有了18寸的錯覺感。
車尾部分層次分明,修長的熏黑尾燈搭配后包圍下方的擴散器,營造出了不錯的運動感。
第14代軒逸的外觀設計可以說是走心了,并沒有盲目追求標新立異,通過復雜的折線讓造型更加立體,運動中透露著成熟。那么,高顏值的代價是否是犧牲空間舒適性呢?讓我們到車內去看一看。
產品力依舊是家用級標桿
打開車門,撲面而來的豪華感,刷新了我們對這個級別車型的認知。
用手去感受內飾的用料和做工,就會發(fā)現(xiàn)全新軒逸內飾與老款之間的天壤之別。大面積的雙色軟包材質,不僅出現(xiàn)在儀表臺上方,也出現(xiàn)在身體能夠觸及的每個部位,懸浮式中控屏的加持,也是車內年輕氛圍營造的加分項。
細細品味旋鈕和按鍵的手感,要不是三個搶眼的炮筒式空調出風口,我一度懷疑自己進入了天籟的車內。
1480mm的橫向車內空間,在同級車型中首屈一指。即便三個人在后排落座,也毫不擁擠,車身寬度的大幅提升讓第14代軒逸擁有同級別最寬的車內空間。就算是現(xiàn)款軒逸,在空間方面的表現(xiàn)與對手們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而全新軒逸將優(yōu)勢保持了下來,讓這個跨級別般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
即便是車內,第14代軒逸的表現(xiàn)依舊是標桿級的。
“輕”車“熟”路有驚喜
“起步輕快”是消費者對日產品牌動力系統(tǒng)的一致評價,1.6L的HR16DE發(fā)動機配合XTRONIC CVT無級變速器的動力組合,無論是成熟度還是可靠性都已眾口皆碑。在此基礎上,第14代軒逸的1.6L自吸發(fā)動機已經來到了第三代,擁有更加充沛的動力表現(xiàn),而且燃油經濟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鏡面熔射缸孔的加入,使得發(fā)動機內部摩擦進一步降低;e-VTC電動可變氣門正時控制,讓發(fā)動機響應速度再次提升;EGR廢棄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優(yōu)化了進排氣效率,把泵氣損失降到最低;TCV多級擾流控制讓這臺1.6L的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擁有了139Ps的最大馬力,及169N·m的峰值扭矩。
這一代HR16發(fā)動機的百公里綜合工況油耗已經降低至4.9L,幾乎接近混合動力發(fā)動機的水平。節(jié)油賽的加入,甚至讓同行的媒體老師開出了表顯3.2L/100km的小計油耗,驚喜中透露出日系品牌對燃油經濟性的執(zhí)著。
行駛在彎曲的都江堰山路上,底盤調校和懸掛表現(xiàn)是區(qū)別新老軒逸的最佳體現(xiàn)。能明顯感覺到懸掛調校硬朗了很多,尤其是在曲折的山路上,車輛的支撐性明顯好于現(xiàn)款軒逸。
無論是駛過減速帶還是顛簸路面,都能感受到懸掛處理顛簸的時候,明顯有了所謂的“高級感”。雖然依舊是日產偏舒適的調校,但吸收振動后的回彈速度更加干脆。前懸架區(qū)域由U型半框式副車架升級為全框式副車架,也為車輛帶來了更出色的行駛質感。
EPS車速感應式電動助力轉向也讓第14代軒逸的駕駛感受非常出色。低速掉頭時,轉向非常輕盈,對女性駕駛者來說十分友好;而快速入彎時,方向盤的阻尼感明顯增加,又提供了一種讓人安心的穩(wěn)定感。虛位要比現(xiàn)款軒逸小得多,完全屬于那種指向清晰,且又不需過多修正的準確感。
越級的福利
由于CMF平臺擁有極高的兼容性,讓第14代軒逸“享受“到了更高車型的科技配置。來自于日產更高級別車型的IDM智能公路穩(wěn)行系統(tǒng),能夠對轉向和顛簸路段的車身姿態(tài)進行針對性優(yōu)化。IDA疲勞智能預警、IEB預碰撞智能剎車、BSW變道盲區(qū)預警、LDW車道偏離預警的反應周期也極為迅速,這套系統(tǒng)在日產高級別車型上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不言而喻。
7英寸彩色液晶儀表屏能夠提供豐富的駕駛信息,中控臺上方豎立的8英寸多媒體觸摸顯示屏增添了諸多科技感;IFCW超視距碰撞預警、EAPM油門誤踩糾正、CTA倒車車側預警和IDA疲勞智能預警等主動安全系統(tǒng)的加入,對于一些駕駛技能尚未純熟的駕駛者來說,確實是一大福音。
寫在最后
通過對第14代軒逸的簡短試駕,不難發(fā)現(xiàn),CMF平臺為第14代軒逸提供的優(yōu)秀根基功不可沒。更優(yōu)化的結構、更極致的空間、更前沿的技術等等,都是讓其突破傳統(tǒng)“家轎王”固有印象的利刃。憑借優(yōu)秀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和一如既往的舒適性,第14代軒逸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在福利方面,東風日產7月12日已公布了極具誠意的購車政策,即8月31日前到店成功預訂第14代軒逸并另付2000元即可領取“第14代軒逸幸福全險券”。
這么強大的產品力,配合這么有誠意的購車政策,強者恒強的第14代軒逸,肯定能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下繼續(xù)衛(wèi)冕“家轎之王”的地位,讓我們一起期待其7月16日的正式上市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