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企間的競爭,如同一場“馬拉松”,不必過于爭一朝一夕之得失。車市下行大環(huán)境迫使車企靜下心來做出調整謀局未來?;P已達150萬輛的吉利,主動下調今年銷量目標,其實調整何至于此?……
文 / 聊哥
昨天(7月8日),“自主一哥”吉利同時對外釋放了兩則重磅信息。
一個關于銷量,一個關于盈利。簡而言之,車市大環(huán)境持續(xù)低迷、企業(yè)積極主動降庫存多重因素影響下,吉利汽車上半年的銷量和盈利均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下滑。不過即便如此,銷量上吉利自主一哥的位置還是穩(wěn)穩(wěn)的,盈利上終究也是正還不至于虧損(預計幾個小目標還是有的)。
銷量層面,根據吉利官方公布的數據(批發(fā)量)顯示,吉利6月份三大品牌整體銷量為90875輛,環(huán)比增長0.63%,同比下滑29.25%;其中,國內市場銷量為84641輛,同比下滑33%。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為651680輛,同比下滑14.99%。
![]()
不過,在發(fā)布上述官方銷量成績的同時,吉利也在朋友圈等渠道發(fā)布了另一份簡單的銷量“喜報”積極造勢,宣稱6月份吉利的終端零售銷量超過了12.6萬輛,創(chuàng)歷史同期新高。
利潤層面,吉利汽車表示,根據目前已獲得的資料,公司董事會預計,與去年上半年66.7億元的凈利潤相比,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將減少40%左右。
鑒于上半年的市場表現(xiàn)低于預期,加之今年下半年中國車市的持續(xù)不確定性,吉利官方決定將原定全年銷量目標由151萬部下調10%至136萬輛。
一如前面所言,在吉利看來,吉利今年上半年市場銷量的不濟,主要系于市場大環(huán)境不佳、以及企業(yè)自身主動降庫存改善經銷商經營狀況所致,“公司董事會認為集團整體營運仍然維持良好及完整,整體財政狀況亦維持穩(wěn)健”。
![]()
吉利公告截圖
事實究竟如何?吉利的官方解釋又是否準確全面?
作為外圍觀察者的筆者,暫不得而知。不過,吉利的上述官方信息一經披露,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已經率先作出了回應。截至今天收盤,吉利汽車的股價已經跌至11.7港幣,市值也從2017年底的最高位2500億港幣,跌至現(xiàn)如今的1000億多點、隨時都有跌破千億大關的風險。
當然,資本市場對吉利的看跌,斷然不僅僅是基于銷量層面的下滑。一如此前我們在《急速狂奔后的吉利》一文中歸納總結過的那樣,自今年年初吉利發(fā)布2018年財報以來,過去幾年市場銷量狂飆突進和習慣了“買買買”模式急劇擴展汽車“帝國”版圖的吉利,其盛世之下也潛藏了不少的隱憂。
![]()
其中,高杠桿帶來的企業(yè)高負債率、對經銷商的嚴苛導致的高庫存,以及企業(yè)內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等,眾多不利因素夾雜在一起,導致自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看跌吉利的聲音不絕于耳。
如果說上述問題更多的是從不同角度基于宏觀層面對吉利作出的分析判斷,下面我們不妨著眼細節(jié)之處從微觀層面來對吉利旗下各品牌、及相應車型的市場表現(xiàn)進行一番剖析。
首先,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在于,通過對吉利旗下眾多車型的單月銷量及一段時期以來的銷量走勢來看,造成吉利整體銷量呈現(xiàn)大幅下滑的,可以說是包括轎車、SUV不同細分市場,以及吉利和領克不同品牌在內的,全線產品的表現(xiàn)不佳共同所致。
譬如轎車領域,無論是最經典的帝豪系列,還是遠景、博瑞,以及新推出不久的繽瑞,且不說與前兩年的鼎盛時期相比,中短期來看,這些吉利轎車領域的主力車型,自今年以來月銷量總體均處于下滑趨勢(偶爾月份有環(huán)比上揚)。
![]()
SUV領域同樣如此。雖說迄今為止“明星”車型博越的月銷量依舊處于破萬的水平,但與此前動輒月銷兩萬及以上的巔峰時期相比,下滑幅度還是很明顯的。至于帝豪GS、遠景系列的幾款SUV,逆市之中的表現(xiàn)也不容樂觀。
至于唯一的一款MPV車型嘉際,一則上市時間不長(不到半年),其次也并沒有表現(xiàn)出一炮而紅的節(jié)奏,所以這一塊對吉利整體的銷量貢獻度不大。這一點,與吉利旗下的高端子品牌領克的情況有些類似,領克01、02、03三款車型加在一起八九千輛的月銷成績,對吉利整體基盤的走向取不到關鍵性作用。
不過,以上說的種種下滑與不樂觀,終究是跟之前勢頭正猛的吉利自己比,如若將其放到市場整體及與同行競爭對手們比較,吉利旗下的眾多車型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月銷量超過25000輛的帝豪系列,依然是整個自主品牌中銷量最好的A級車,“冠軍家族”、“國民家轎”的光榮稱號不是說說而已。
![]()
再比如,即便相比前幾年正當紅的時候月銷量已經“攔腰減半”(過去月銷量基本在三四千輛以上、甚至一度突破五千大關)的博瑞,現(xiàn)如今憑借2000輛左右的月均銷量成績,依舊算得上是最暢銷的自主品牌B級車。
此外,去年十月份才上市的繽越,憑借“7.9S”級的百公里加速和平均月銷破萬的銷量成績,一舉成為了自主品牌國民“小鋼炮”的新生代表。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與燃油車領域的同比大幅下滑截然不同,逆市之中吉利在新能源和整車出口兩大領域表現(xiàn)亮眼。
官方數據顯示,6月份吉利旗下新能源車產品整體銷量達到17985輛,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5.76萬輛,漲勢喜人。同時,6月份吉利整車出口量同比增長超過兩倍達到6234輛,雖說單從數量上來看并不起眼,但對于謀求全球化發(fā)展的吉利而言,這無疑是個好兆頭。
![]()
在筆者看來,車市大環(huán)境持續(xù)低迷的背景下,能夠保持銷量正向增長的車企集團并不多見,尤其是年銷量規(guī)模達到百萬級的車企和品牌。
并且經過前幾年的連續(xù)超高速增長之后,基盤已經達到150萬輛的吉利也是時候停下來進行一番調整,如同一個人在跑“馬拉松”的過程中,也需要在適當時候停下來補水和補充能量。
汽車行業(yè)車企間的競爭,同樣是一場“馬拉松”,不必過于爭一朝一夕之得失,企業(yè)能否取得長足的發(fā)展才是根本。尤其是在產業(yè)正面臨大的變革,“淘汰賽”急劇急速的當下,更是如此。
如若能用銷量上一時的下滑,來抵擋住企業(yè)所面臨的行業(yè)及自身的更大簽字危機,也何嘗不是一項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