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號,雷克薩斯在上海交付了一輛LS500h,也是大陸地區(qū)第100萬輛。
遙想15年前,雷克薩斯初入中國市場,后來從凌志改名雷克薩斯,再到如今銷量逆車市寒冬而上,最近的表現好像不再是那一個不上不下的二線豪華品牌了。
仿佛這車企已經蓄滿了力量,準備彎道超車的節(jié)奏。
最直觀的反映便是,國內市場早已步入寒冬,雷克薩斯卻能巋然不動,保持高歌猛進的銷量勢頭。
2016年雷克薩斯年銷量109150臺,超額完成1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2017年銷量為132864臺,同比增長21.7%;2018年創(chuàng)紀錄的銷量達到160468臺。
時至今日,2019年銷量累計75645臺,同比增長27%。在車市一片銷量慘淡的哀嚎中,4月份實現21839輛的銷量,雷克薩斯月銷量實現兩萬臺的突破,5月份的銷量達到了16395輛。
以前、大家買車看銷量,而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回歸理性的消費者更多注重品質和口碑。如今面臨車是寒冬、傳統(tǒng)淡季、國六來襲等多重打擊,大多數的車企都在降價保量,而雷克薩斯卻加價難求,恰似一股清流。
仿佛雷克薩斯早就前瞻到了這一點。
在那過去的15年里,他也曾是銷量零星,但是他依然照舊做自己的事:不追求激進的動力組成,不國產、不以價換量。與主流車企的背道相馳,專注于將自己產品的品質提升到極致。
雷克薩斯的品控做的到底如何,來自母胎豐田的基因,加上自己的不斷迭代升級,在多年的J.D POWER 的數據中,雷克薩斯常年霸占第一,而保時捷屈居千年老二。
不急不緩,堅持初心,雖然這一步走的很慢,但是最終得到了當初想要的。
身邊有買車需求的朋友,是這樣評價雷克賽斯的:除了價格,沒有其他不能接受的缺點。做二手車的朋友是這樣的評價的:雷車是硬通貨,沒啥大搞頭,但是很少賠本。
機緣巧合,我也曾是這一百萬分之一。CT200h,兩年的用車經歷,除了4S店的常規(guī)保養(yǎng)就是加油和加玻璃水,那輛車真沒有讓我操過心。
當然,也沒讓我學到任何汽車知識,作為一個汽車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雷克薩斯做的讓我有點尷尬。
當初選擇那車,是因為雷車的維保政策打動了我。燃油車的6年15萬公里,油電混動車的10年或25萬公里,這樣的質保、這樣的自信,若沒有可靠的品控把握,沒有車企敢隨意承諾。
另外我也時常接到4S店的保養(yǎng)提示和售后調查電話,可以把這理解為銷售營銷,但是每次4S店都能親身感受到最貼切的接待。
在這15年里,雷克薩斯不僅把產品端的品質做到最優(yōu)化,而且售后服務端的質量也做的數一數二。
慢慢的品一品,不難發(fā)現:雷克薩斯的慢、即是快。
對于BBA來說,年銷量動輒六七十萬輛,100萬的數字一年多年就能達到,并沒有什么值得驚嘆。但對于一個誕生于北美的東方豪華品牌,雷克薩斯這100萬來得尤其堅定踏實。
想當初本已被BBA細分了的市場,后來的雷克薩斯再想插足,談何容易。所以雷克薩斯用了長遠的15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品牌。正如慢慢的泡了一杯香茶,如今才將是最香的一口。
多次終結國產的謠言;拒絕打折降價,用質量來保護品牌價值,現在看來,一切都合情理。
當以價換量的流量耗盡,當品牌價值被終端優(yōu)惠拉下馬,當競爭進入白熱化,當那一刻就是此刻,凱迪拉克六五折,路虎捷豹六三折等車企慘狀不絕入耳。
而雷克薩斯犧牲了前半段前進的速度來為今后的增長鋪路。
二十一世紀,比拼的更多的是品質和口碑的軟實力,可以預料,在不遠的未來,二線豪華品牌的銷量,凱迪拉克會交出頭把座椅。
而謳歌、英菲尼迪等曾在同一起跑線的品牌,如若不再不改變戰(zhàn)略布局,圖一時的銷量而一味打價格戰(zhàn),追求短時快感而長期損傷自身的品牌價值,長此以往定會被雷克薩斯越拉越遠。
雷車將用慢下來的15年所蓄的力,向著前方的BBA奮力追趕。
寫在最后:汽車就是一個由千萬個零部件組成的機械體,雷克薩斯是品質可靠的車,但是不代表:可靠的車不會出毛病。
今天還見了一輛雷車大修,一輛12年的LS 460L。說出來您可能不信,發(fā)動機漏油維修。
在常人的認知里,發(fā)動機滲漏是典型的某些德系車毛病,而這車的發(fā)動機的氣門室蓋墊以及曲軸前后油封都存在滲漏的情況。
雖然漏的“很德系”,但是這是汽車上橡膠密封件的年久老化造成的,只是雷克薩斯向來在這一方面做的比德系車好一些。盡管車主也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但這就是事實。
回顧以往,15年的“慢”皆為今朝往后的“快”。雷克薩斯自己的摸索和堅持中走出了一條有別于歐美高端品牌的東方豪華之路,證明造車不僅僅是借鑒和學習,還能有一套專屬的哲學體系。
最后用冰心的《成功的花》來做一個總結: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撒遍了犧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