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CES Aisa期間,奔馳第一次將自家的EQC帶到了上海的Mercedes me外灘體驗店,嘿電在本次活動上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了EQC這款車的三電技術架構以及相關的信息。作為奔馳旗下的第一款純電動豪華SUV,它與我們熟知的特斯拉亦或是奧迪、寶馬這些傳統(tǒng)品牌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近距離接觸一下這臺車吧!
![]()
國產EQC的三電技術信息
很早之前,EQC就已經宣布將在北京奔馳的工廠進行國產,在今年的3月份,北京奔馳的EQC也正式通過了工信部的申報審批。本次活動現場的EQC展車,也為3月份剛剛在北京奔馳工廠下線的車型。雖然現場沒有公布EQC的相關細節(jié)參數,但是我們在工信部的申報圖以及現場的車輛銘牌中找到了相關信息。
![]()
寧德時代軟包電芯
電池容量為78kW·h,能量密度125.00Wh/kg。核算下來,電池包的總重量在624公斤上下。電芯使用的是寧德時代定制的軟包三元鋰電芯,考慮到PACK后只有125Wh/kg的能量密度,預計電芯正極材料依舊為NCM523配方。而EQC的綜合工況續(xù)航,目前申報圖中的為408km。
![]()
雙感應電機布局
前后雙感應電機布局,前電機最大功率前電機最大功率148kW,后電機最大功率162kW。由于電池對最大放電電流有所限制,電機合并輸出的最大功率為300kW,最大輸出扭矩730N·m。綜合工況下的百公里電耗為20.1kWh/100km,和蔚來的ES8、特斯拉的Model X相差無幾。
![]()
用于保護前部電機的結構
我們在前電機的位置,可以看到偌大的鋼結構籠式包圍,奔馳的工程師似乎對安全性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執(zhí)念。
![]()
鋼結構的保護也一直從前電機的位置延伸到了原變速箱的位置,但是在內部空間上,這一部分就被無情的浪費掉了。
![]()
不一樣的液冷溫控循環(huán)系統(tǒng)
不同于國內使用VDA硬殼包裝的電池,這一次EQC使用的是寧德時代定制的軟包電芯,而為了保證碰撞防護強度,EQC是在軟包電芯的外層,又加入了一層鋁制外殼進行防護。
![]()
而在軟包電芯的上方,則是裝有冷卻液的溫控板,通過冷卻液的循環(huán)流動,在夏季對電芯進行散熱,冬季對電池包進行加熱。而一般的電動車,會把液冷溫控板置于電芯的下方,就像是北方的地暖那樣,為的是在冬季獲得更好的加溫效果。
![]()
而奔馳將散熱板置于上方也是有它的獨特想法的,一方面是即便電池包拖底,熱夾層也不會漏液,另一方面則是根據奔馳實測,電芯的溫度是上方比下方更高,因此置于上方可以獲得更好的降溫效果。
![]()
極致的側面碰撞防護
在電池包的結構安全上,我們又看到了德國工程師的對安全性能的執(zhí)著追求,首先在電池包最外側,使用的是長度超過10cm的鋁合金碰撞吸能盒,在發(fā)生碰撞時,既能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同時還能吸收碰撞能量。
![]()
再往里延伸,則是5個大號發(fā)泡聚氨酯,主要工作時進一步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而海綿的后方,又是一個超過8cm的鋁合金防撞梁,為的是保證最后電池包對的穩(wěn)定性。這樣做的好處是,將碰撞吸能做到了極致,但是壞處則是占據了大量的電芯空間,提升了車重。在犧牲車重的情況提升整車的碰撞安全性,這樣的做法很符合奔馳的造車風格。
總結
在網上有一句話一直被電動黑和電動吹所津津樂道:等到BBA開始搞新能源后,特斯拉、蔚來這種企業(yè)分分鐘“撲街”。EQC的出現,能否達到分分鐘教特斯拉、蔚來做人的效果呢,在我看來并沒有。甚至很多媒體看到了奔馳、寶馬、奧迪的電動車后,又開始對他們進行新一波的唱衰,就像是當年唱衰柯達相機一樣。
![]()
但是嘿電想說,永遠不要低估一家百年車企造車的心。奔馳擁有足夠的資金和豐富的技術儲備來去做電動車,如果說新造車企業(yè)是按月定死活,奔馳則起碼以年為計量單位來在新能源領域慢慢耕耘。到2022年,奔馳將會實現所有車型的電氣化,EQ系列也將會囊括EQC在內的八款車型。雖然EQC的出現沒有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但是從奔馳的目前的布局和態(tài)度來看,真正的好戲還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