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Q品牌不僅代表了一種出行的方式,更象征著科技驅動下對未來美好生活方式的愿景,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表達。
說實話,與諸多車企相比,奔馳的電動計劃和EQ品牌的發(fā)布并不是最早的,但它確實是最受關注之一。畢竟大家都想知道“造車鼻祖”會在電動車領域給我們帶來何種驚喜。
6月11日-12日,在上海ECS展期間,賽德斯-奔馳于Mercedes me外灘體驗店舉辦“梅賽德斯-奔馳EQ科技日”活動,通過精心打造的城市“星”地標——EQ生活空間,展示在C·A·S·E戰(zhàn)略下,梅賽德斯-奔馳在電動出行領域多元化探索的戰(zhàn)略藍圖——EQ電動科技品牌及其“三管齊下”的全面電氣化技術路線。
全新EQC純電SUV,豪門電動車標桿
光憑梅賽德斯-奔馳這快“金字招牌”來看,奔馳EQC就絕對有資格做豪門電動車標桿。其在傳統(tǒng)能源車型方面有著首屈一指的地位,而作為其首款純電動SUV EQC也同樣能擔起豪門大旗。
![]()
EQ品牌給人一種對未來的洞察,是由一種前衛(wèi)的,獨特的外觀,進步的奢侈品塑造的,這源于一種以前未知的美的結合,數字和模擬元素的有意識碰撞以及直觀和物理設計的無縫結合,由于其肌肉比例,全新EQC純電SUV被歸類為交叉SUV,延伸的車頂線和車窗布局,腰圍較低,后部的轎廂式車頂凹處可視地將其定位在SUV和SUV轎廂之間。
與此同時從全新EQC純電SUV的前臉和尾部又可以清晰地辨識出梅賽德斯-奔馳家族設計元素,比如智能幾何多光束LED大燈。
電動車一度被消費者及其希望于改變生活之所在,這就意味著電動車要更多的向科技化發(fā)展。而現(xiàn)階段的電動車也是這樣做的,不管是特斯拉還是蔚來還是比亞迪,他們都有著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科技技術。
全新EQC純電SUV也不例外,其配備了梅賽德斯-奔馳當下最尖端的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tǒng),全新搭載“實景穿越導航”等創(chuàng)新功能,同時還針對電動車客戶的需求,設計和優(yōu)化相關的車機功能。未來還將配備“智能感應助理”等更為先進和人性化的功能。比如,客戶可通過MBUX的“讀心語音助理”與車輛便捷溝通,了解車輛和充電服務的狀況,如找尋附近的充電站、查詢續(xù)航里程等。
此外,全新EQC純電SUV還可為駕駛者營造出5D駕駛場景,在車輛靜止狀態(tài)下,車內的多項功能能夠綜合模擬出游戲的操作及氛圍。車機系統(tǒng)可顯示游戲的畫面;座椅、空調和氛圍燈營造出立體游戲環(huán)境,如車輛加速、尾流、香氛以及日出、日落等場景;控制車輛的方向盤、油門和制動踏板參與游戲。
全新EQC純電SUV的電力傳動系統(tǒng)在前后軸各有一臺緊湊型電機,合計輸出功率達300千瓦,最大扭矩為730牛·米,百公里加速能力達到5.2秒。5種駕駛模式和4種能量回收模式。在消費者最關心的續(xù)航里程方面,國產全新EQC純電SUV在標準工況下續(xù)航里程最終確定為415公里。
EQ電動科技品牌:全面的電動出行解決方案
EQ電動出行品牌承載的不僅是梅賽德斯-奔馳一如既往的卓越品質和出色的安全性,更代表了對未來智能和零排放出行生活的美好愿景。
![]()
為了全面實現(xiàn)實現(xiàn)全面電氣化的產品陣容和零排放的未來,戴姆勒規(guī)劃了“三管齊下”的策略,實現(xiàn)在EQ BOOST(電氣化內燃機技術)、EQ POWER(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與EQ(純電驅動的蓄電池/燃料電池技術)等多個技術領域的探索。這三條技術路線共同構成了EQ電動科技品牌的三大重要板塊。
EQ BOOST所代表的電氣化內燃機技術目前已經應用于梅賽德斯-奔馳新一代C級車、新款E級車、S級轎車、CLS四門轎跑車以及全新GLE SUV車型上。這項技術可以通過搭載48伏智能電機及優(yōu)化內燃機等技術,達到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EQ POWER代表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在EQ科技日中亮相的S 560 e L就搭載了此技術,新款S 560 e L的混動系統(tǒng)由270千瓦的3.0升V6渦輪增壓汽油發(fā)動機以及90千瓦的電機完美組合,混動模式下的綜合最大功率可達350千瓦,綜合最大扭矩為700?!っ?。并且S 560 e L還擁有50公里的純電續(xù)航里程和2.1升的百公里油耗。
GLC F-CELL標志著戴姆勒在燃料電池技術的發(fā)展里程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GLC F-CELL創(chuàng)新整合了燃料電池技術與蓄電池技術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tǒng),除依靠氫燃料電池驅動車輛外,它還可依靠蓄電池的電力行駛,并能夠在混動、燃料電池、蓄電池、充電4種工作模式之間隨心切換。
總結:“電動,從此奔馳”是奔馳EQ品牌的宣傳語,這也體現(xiàn)了雖然奔馳起步晚,但它擁有著充足的后勁?,F(xiàn)在,ABB開始接連邁向純電動市場,三者的實力都不容小覷,到底誰會在這個市場笑到最后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