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8年的車市是秋風乍起,當2019年接近過半,中國車市才真正進入“至暗時刻”。乘聯會的乘用車銷量數據顯示,5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58.2萬輛,同比下降12.5%,環(huán)比增長4.8%;2019年1-5月累計銷量達818.7萬輛,同比下降11.9%。
一方面,整個車市雖然有企穩(wěn)態(tài)勢,但依舊沒有止跌;另一方面,在國五國六切換大限來臨之際,大批國五車型瘋狂降價清庫,對銷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
在這一波車市風云中,尤其顯眼的是豪華品牌版塊出現的異動——過去兩三年間,雖然部分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有所下滑,但豪華品牌一直是中國車市少有的亮點,大多數豪華品牌保持了增長態(tài)勢,這也被解讀為中國汽車消費升級的重要信號。
但在2019年,豪華品牌的上升勢頭似乎也開始變得疲軟。過去的5月份,奔馳在中國市場獲得了55589輛銷量成績,雖然同比下跌0.9%,1-5月累計銷量為287639輛,也只是微增1.6%;奧迪更是在5月數據和1-5月數據都出現了同比下跌的情況。二線豪華品牌中,除了依然一枝獨秀的雷克薩斯,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都在1-5月呈同比下滑。
一個讓人頗為意外的身影是沃爾沃。
自從被吉利收購,成為中國人控股的豪華品牌以來,沃爾沃一直都備受關注。今年以來,沃爾沃依然能夠維持正增長,看著著實令人振奮——1-5月,沃爾沃同比增幅達到9.5%;5月份單月銷量甚至出現了17.4%的大幅增長。
沃爾沃一直不缺表揚,但也一直不缺人黑,盡管銷量數據亮眼,依然逃不過求全責備的苛責。比如,有人把沃爾沃的逆勢飄紅,單純歸功于“以價換量”;還有種聲音認為,沃爾沃的增長建立在較低的基數之上。
實事求是地說,沃爾沃確實采取了較大的終端優(yōu)惠,來試圖促進銷量;沃爾沃的銷量基數也確實難以跟BBA這樣的一線品牌相比,但這些說法也實在有些雞蛋里挑骨頭——如果說沃爾沃的銷量成績唯一功臣是“以價換量”,那如何解釋把CT6賣到29.9萬、XTS買到20萬、ATS-L賣到17萬的凱迪拉克在今年1-5月還在負增長?更無法解釋早兩年就被稱為“七折虎八折豹”、今年更有過之的捷豹路虎銷量下滑得更為慘烈。事實上,降價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雷克薩斯、保時捷價格雷打不動,消費者依然趨之若鶩;而那些自身實力不夠的品牌打到“骨折”,也不見得能藥到病除。
另一方面,沃爾沃月銷1.2萬輛左右的銷量基數也并不低了,與凱迪拉克、雷克薩斯處于相近水平。更何況,如果說“基數低就容易增長”,那月銷慘淡的英菲尼迪、林肯、謳歌情何以堪?
沃爾沃的銷量增長,一方面有價格攻勢的因素,但同時更離不開沃爾沃近年來在產品線上的煥然一新。從2015年的XC90、2016年的S90到2017年XC60,沃爾沃可謂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著,福特時代的影子幾乎已經難以再見。隨著XC40、S60和V60的相繼換代和導入國產,沃爾沃的后勁顯然還很足。而且,與福特時代XC90長達13年不換代截然不同,如今這個已經全面復蘇的沃爾沃有著更好的“新陳代謝”——根據規(guī)劃,全新一代XC90有望在2021年面世。這距離2015年換代只間隔了6年,與豪華品牌車型平均換代周期相比,也是相對較短的。
這一切也雄辯地說明,沃爾沃斥重金打造的SPA平臺和CMA平臺,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從XC90以來,我們見到的沃爾沃無論是外觀(“雷神之錘”大燈、直瀑式進氣格柵)、內飾(豎立式的中控觸摸大屏)、還是Drive-E動力總成,都煥然一新。
此外,沃爾沃在某些層面堅持自我、堅持北歐價值觀(例如堅持不造2.0L以上排量發(fā)動機、在主被動安全方面從不降低標準)之外,也越來越“中國化”——沃爾沃的中國產業(yè)體系已成為其全球制造和供應鏈體系的一部分,這也是與其他品牌在中國實行的“國產化”完全不同的關鍵;沃爾沃在全球各大生產基地均采取統(tǒng)一研發(fā)、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材質、統(tǒng)一品質的全球標準,服務全球市場。
同時,沃爾沃也更懂得中國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旅行車相對小眾?沃爾沃帶給中國消費者的是離地間隙升高的V90CC;S90、S60,該加長軸距的就加長軸距,一切只為滿足中國市場需要。這種“中國化”不僅僅體現在具體的車型研發(fā)上,在細節(jié)調校、配置設定等方面,更是明顯。
沃爾沃通過產品更新周期再結合強有力的終端優(yōu)惠,確實做到了銷量的增長。當然,如果沃爾沃能夠再改進一些細節(jié),比如適當降低一下維修保養(yǎng)的費用……或許沃爾沃還能夠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