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戰(zhàn)神GT-R,可以說是你和JDM死忠粉們最好的談資了,畢竟他們可以從《頭文字D》的情懷給你聊到今時今日千匹改裝的魅力,倘若你只聽不講,似乎就太不夠意思了。如果剛好你們的聚會將至,今天這期Nissan GT-R小百科你可就要好好看看了。
![]()
![]()
SKYLINE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是一個獨立的車型,由Prince Motor Company生產(chǎn)。而在那個年代,它和GT-R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因為GT-R那時候都還在娘胎里沒出生呢,所以說掛著SKYLINE標志的車,并不全部都是GT-R。那么所有GT-R都是SKYLINE的嗎?也不是,因為在2007年推出的GT-R R35,就和SKYLINE沒有任何關系了,也從那時候開始,GT-R就是GT-R。
![]()
![]()
嗯……其實并不是所有版本的戰(zhàn)神都是萬人迷,GT-R R33這一代就是被嫌棄得最厲害的一代。為何這么說?因為比起R32,R33車身更大,而且車重更重。雖說裝配同樣的引擎,潛力都相同,但重量增大對性能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比方說你跑100米明明能跑10秒多,但是偏偏讓你在比賽的時候綁倆沙包再跑,最后出來的結果肯定不如你不綁沙包跑的成績。不過,日產(chǎn)也不是一個不看市場反饋的品牌,看到GT-R R33的口碑開始下降后,隨后就推出了Nismo 400R特別版。性能上是沒話說了,但是名字能叫特別版,就注定這不是容易買到的車型。所以到最后,GTR R33的總體銷量比起R32還是低了不少。
![]()
![]()
哥斯拉是一種類似遠古暴龍的怪獸,用它比喻GT-R R32是因為R32在賽道的性能太過“殘暴”。具體表現(xiàn)在90年代早期的澳洲房車錦標賽中,R32從1989年一直連勝到1993年,當時被比下去的對手就有Sierra Cosworth,因此當時的媒體就把R32稱為來自東方的哥斯拉。有個趣聞值得一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年R32在澳洲的表現(xiàn)太出色,以至于當?shù)夭簧偃硕己芟矚g這款車,所以在今時今日,你在澳洲尋找一輛R32的難度是遠低于我國的。
![]()
![]()
人總有求異心理嘛,要是有一輛特別版和一輛普通版擺在你眼前,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絕大部分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特別版。在GT-R的歷史里,它出過不少特別版,除了上文第二條提及到的Nismo 400R,還有GT-R Nismo、V-Spec(Victory)、Nür(紐博格林)、LM Limited和各種周年紀念版等等。要是真把他們全數(shù)出來,估計看到這你就得劃出去歇口氣了。
![]()
![]()
GT-R R35是一輛極具改裝潛力的超跑,絕大部分的車主在購買GT-R R35后都會進行改裝。改過后的R35輕則700匹馬力,重則1000匹馬力以上!GT-R R35之所以能這么瘋狂,除了硬件潛力高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能通過改寫ECU來調整發(fā)動機噴油量、渦輪介入時間等參數(shù)數(shù)據(jù)。而有趣的是,日產(chǎn)的工程師在GT-R面世之時就對外宣布,R35的ECU已經(jīng)被加密,沒有人能破解。結果,在數(shù)小時后,各路有名d的改裝廠就表示已經(jīng)破解,并且推出一系列的改裝升級方案。估計當時得知此事的日產(chǎn)工程師們巴不得找個洞鉆進去了。
![]()
![]()
了解過R35的實力與潛力后,相信大家也會猜到這輛車會成為各種比賽的參賽車型。不過,由于賽制化改裝比民間改裝的要求更嚴格,所以一般大型比賽參加的是車廠自己的廠隊。參與日本Super GT的GT500賽事的R35,經(jīng)過賽制化改裝后,沒有了V6雙渦輪增壓引擎、也沒有了四驅系統(tǒng),有的只是2.0L渦輪增壓引擎,但這個引擎能輸出650匹馬力。說白了,其實只有車殼是GT-R,其他部件統(tǒng)統(tǒng)是為了贏得比賽而特殊制造的,跑起來也比一般GT-R要強,所以說賽制化改裝后,它強得不像GT-R。
![]()
![]()
Italdesign GT-R50的售價約為720萬人民幣左右(未含稅),全球限量50輛。其中的特別之處是這輛車含有的定制配件特別多,只要你想到的,廠家能做到的,都可以給你做到,前提是你的錢包得非常充裕。
———————————
往期精彩回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