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各大汽車廠商及媒體的目光還被上海車展牢牢牽引的時候,發(fā)改委一個大瓜從天而降:網曝發(fā)改委下發(fā)《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促進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見稿)》,旨在計劃進一步擴大汽車等消費市場,促進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征求意見稿附件第一頁中可以看到,發(fā)改委給出了一項對于消費者來說算是利好的消息:嚴禁出臺新的限購規(guī)定,對于已經限購的城市,2019以及2020年牌照增量應該在2018年的基礎上增加50%、100%。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不會再有新的城市進行汽車限購,已經展開限購的城市,拍照發(fā)放數(shù)量將提升一半,甚至一倍,并且,新能源車不再限購,皮卡的限制也有可能被放寬——當然,這是在征集意見過程中市場聲量達到一定程度、意見稿進化為實際政策落地的情況下。
消息一出,最快給出反應的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股市。4月17日早盤后不久就有汽車股開始了大漲的勢頭,午市收市前斯太爾等多股漲停;午后開盤,汽車板塊整體快速拉升,一路上揚。數(shù)據顯示,消息放出當日,A股三大股指強勢震蕩,收盤全線上揚;汽車整車板塊漲幅超7%,長城汽車、東風汽車、中通客車、一汽夏利、力帆股份、比亞迪、北汽藍谷、一汽轎車等9只股票漲停;汽車零部件板塊漲幅超2%,7家企業(yè)漲停,其中斯太爾漲幅最大,為10.14%。此外,天潤曲軸、蠡湖股份、渤海汽車和派生科技的漲幅也超10%;而和汽車行業(yè)關系密切的氫能源概念股和燃料電池概念股同樣掀漲停潮,紅陽能源、道氏技術、科力遠等近30只個股漲停。
不管搖不上號的車主和股民們如何拍手叫好,發(fā)改委這份征集意見稿的下發(fā)都傳達出一個相當嚴重的信息:中國車市,情況很不好。已經不好到需要相關部門對汽車保有量與環(huán)境治理、城市汽車管理、城市交通規(guī)劃等相關領域進行重新統(tǒng)籌調控,來為城市汽車消費提供新的機會。
今年年初。發(fā)改委、工信部等十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進一步優(yōu)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wěn)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針對汽車消費提出六項刺激舉措,其中有一項“促進農村汽車更新?lián)Q代”被譽為升級版的“汽車下鄉(xiāng)”方案。諸多車廠緊跟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針對農村汽車消費者的優(yōu)惠政策企圖拉動銷量。
“汽車下鄉(xiāng)”主要面向農村消費者,打的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但顯然沒有進入到消費核心力度是不夠的。這份征集稿的到來預示著對于車市國家將開啟農村+城市雙線調整的戰(zhàn)略,試圖從兩個方向一起下手刺激消費。
農村消費者能不能拯救車市,這個暫且放在一邊,發(fā)改委想要通過“開放限購”這一手用城市消費者口袋里的錢減緩車市下行的速度,恐怕也難遂其愿。
原因說起來非常簡單,截至目前,我國實施“限購”政策的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深圳這類的超一線、一線或準一線城市,主流二線及以下城市并沒有推行限購政策。以北京為例,截止到去年年底北京機動車數(shù)量達到608萬,私人機動車保有量為300萬。雖然去年就有相關機構測算,北京的汽車保有量潛力可以達到2000萬以上,而且北京市民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但是由于基礎設施的限制,就算取消搖號隨便買,對北京消費者來說意義也不大。一方面在北京停車成本太高且限制停車位極其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交通規(guī)劃的原因,在這類密集型大城市開車效率遠不如公共交通來得快捷。
除了個別商業(yè)化用途的購車行為外,在已經實施限購的城市里,增加牌照的發(fā)放并不能真正的刺激購買。
而現(xiàn)在國家最應該開發(fā)的,私以為是潛力巨大的二、三、四、五線城市。在這些城市生活的消費者其實擁有極強的購買力及購車意向。以來這些城市發(fā)展速度較緩,城市機動車飽和度不高,養(yǎng)車費用相對較低,堵車、停車等花費對買車構不成太大的阻力,所以買一臺車對城市居民而言不會增加太多的經濟負擔。而且這些城市大多地鐵交通規(guī)劃尚不完善,地面交通仍是主要出行方式,購車將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但是,這些城市在此之前就不存在限購,也就是說,這些地方汽車消費上不來有其它的原因,所以這份意見稿在這些城市也幾乎等于沒有意義。
限購與否不能真正的刺激市場,畢竟北上廣的限購已經多年,市場在2018年之前依然是上行發(fā)展狀態(tài),很明顯車市什么都沒做大家卻都不買車了,關鍵還得從消費者自身消費行為轉變上找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