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在薄薄的云層中漸漸下落,它把柔和的余暉輕輕地灑在大地上,拖著疲憊身體徑直走向停車場。
就如往常一樣,打開車門斜挎進入駕駛室,習慣性的將鑰匙插入點火開關激活電源。仰靠在駕駛室座椅上的我閉目凝思,工作了一天疲憊的身體終得以緩解。
“三分球 它在空中停留 所有人看著我 拋物線進球 單手過人運球 籃下妙傳出手 漂亮的假動作 帥呆了我 全場盯人防守籃下禁區(qū)游走 快攻搶籃板球 得分都靠我 你拿了球不投 又不會掩護我 選你這種隊友 瞎透了我”耳邊傳來熟悉的旋律,對這是周杰倫的《斗牛》。
不由自主,仿佛重新回到了世紀之交。在那個年代,現(xiàn)在“天王天后”才剛出道,音樂作品接連不斷;在那個年代,汽車行業(yè)也出現(xiàn)了許多“黑科技”,盡管它們現(xiàn)在看起來是那么的稀松平常。
“混合動力”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詞,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豐田汽車公司就已經(jīng)將該技術投放市場,并且通過銳斯Prius的問世,成就了世界上最早實現(xiàn)批量生產(chǎn)的混合動力汽車美名。
那種感覺可以稱得上“一出手就是巔峰”,江湖也謠傳著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技術:一種是豐田混動一種是其他混動的傳說。
通過幾十年的發(fā)展豐田從THS I至THS IV升級了一代又一代,包括豐田旗下的高端品牌Lexus也開始應用其混動技術來打造自己的動力總成單元。
憑借著良好的口碑與燃油經(jīng)濟性,豐田不斷的研發(fā)、不斷的壟斷混動專利技術。時至今日,豐田的混動技術也依然是其他車企都無法逾越的一道坎。
就在前不久,一個聲音從豐田汽車公司傳出,豐田宣布將無償開放其混合動力技術專利,有關電機、電控、系統(tǒng)控制等23740項專利技術在2030年前的使用權無償開放,使用者可向豐田提出申請,經(jīng)過協(xié)商簽署合約后可以無償使用。
這樣一來無疑給了那些花費幾十年去研發(fā)的車企當頭一棒:“我TM被你逼的忙乎的要退休了,如今好不容易找到點門路了,你現(xiàn)在告訴我你免費開放了?”
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混動公交是車尚書接觸的第一個混動汽車,該公司2001年成立,致力研發(fā)打造新能源汽車,成立后不久便爭取到國家電動汽車重大專項中的混合動力公交車、混合動力轎車兩大整車項目及相關關鍵零部件項目。
2004年東風電動車兼并武漢市公用客車廠,組建東風揚子江汽車(武漢)有限公司,建立起混合動力電動公交車的規(guī)?;a(chǎn)基地。
但是好景不長,東風電動雖然第一時間抓住了市場的嗅覺,但是跟其他傳統(tǒng)車企一樣“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結果都不算好,技術上沒成果,車型上沒產(chǎn)出,直到近兩年新能源技術的發(fā)展才被重新激活使其重燃斗志,當然未來發(fā)展會如何,也只有祝君好運了。
豐田的混動既然這么厲害,又有許多廠商為了繞過豐田的專利保護,便另辟蹊徑開發(fā)其他結構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為何豐田又在新能源發(fā)展的關鍵時機開放專利技術呢?
車尚書認為會不會有一種可能:豐田的技術積累到達了一定程度,而這個階段恰巧的造成了它的瓶頸期,又沒有好的辦法來突破,于是搞開放。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拿了堆技術,但是最后他的能力有限,想要繼續(xù)發(fā)展,需要其他人跟他一起來一輪“頭腦風暴”,這樣一來豐田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借全球汽車市場的新能源風來鞏固自己的技術支援,屆時自己依然還是世界混動標桿。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這也是車尚書最想,也是最不想看到的,那就是豐田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可能已經(jīng)快成熟了,如果豐田真的應用到量產(chǎn),那么對全球車企又是一次致命的打擊,難道20年后又來20年嗎?
開放專利技術豐田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是最后一個,現(xiàn)階段豐田需要尋找合作車企來壯大Hybrid的市場占比數(shù)。
在跟本田(傳言本田的阿特金森循環(huán)就是突破豐田而來)進一步合作把Hybrid的實際開發(fā)難度和應用難度拉低,這樣一來“兩田”合作那將會是多少消費者的福音,強強聯(lián)合想想都開心。
無論是“陰謀論”還是主動示好,起碼最后得益的還是消費者,豐田接下來會如何發(fā)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