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馬自達3或者Axela昂克賽拉,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知道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初代Familia的朋友估計不多。
其實以馬自達的命名方式,島國本土版和海外版會分為兩個名字以便區(qū)分,當年的Familia僅代表本土版馬自達3的名字而已。雖然Familia車系至今還在薪火相傳,不過自第九代Familia開始,F(xiàn)amilia車系就徹底玩嗨,變身人貨倆用的van,正式脫離馬自達的轎車家族。往后的事情便交由新時代的Axela/Mazda3(昂克賽拉)車系接手了。
鑒于故事比較長且頗為曲折,請各位看客自備茶水瓜子!
Axela祖宗之第一代Familia(1963–1968)
話說當年馬自達還在產三崩子的時候就已經看到轎車市場的無限潛力,于是干脆推出了史上第一款名為R360的四輪轎車。首款作品以低廉的價格入市并獲得空前的成功,還干掉了曾經的銷量一哥斯巴魯360。
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好轉,賺到第一桶金的馬自達在1961年決定開發(fā)一款更高級別的四座轎車,并給它起了一個很溫馨的名字—Familia(家庭之意)外觀方面還請來了喬治亞羅擔綱。經過了兩年多時間的研發(fā),1963年Familia的上市意味著項目的完滿完成,馬自達的頂梁柱由此誕生。
在上市初期,F(xiàn)amilia僅提供雙門旅行車,在幾個月以后Familia三箱轎車雙門/四版也相繼面世。有意思的是Familia四門版本的設計靈感源自著名的雪佛蘭Corvair(Corvair因后置引擎設計不合理而被車主們集體起訴),而Familia的皮卡版本在1964年開始提供。
動力系統(tǒng)是Familia的最大亮點,在那個二沖程機器橫行的年代,搭載四沖程無異是超前的。何況這個782ml的四缸小機器還采用了鋁合金材料,在哪個物質匱的年代相當不容易。有付出自然會有收獲,F(xiàn)amilia的持續(xù)暢銷也給予馬自達豐厚的利潤回報。直至1968年停產,F(xiàn)amilia車系共貢獻了40多萬輛的銷量,迎來了開門紅。
Axela祖宗之第二代Familia(1967–1976)
一代的大獲成功猶如給馬自達打了一支強心針,1967年由馬自達精心研發(fā)的第二代Familia正式上任。外觀上相比于上代顯得更加精致,上代車款超前的1.0引擎得到繼續(xù)沿用,后期還增加1.3L和1.2L兩款排量的引擎。不過以60年代的標準來看,頂配1.3引擎的70匹已經算是動力澎湃了。
在一年后,三廂四門版和雙門版相繼推出。作為馬家的重點車款,馬自達不惜把最新研制出來的“轉子”引擎植入Familia車系,命名為Familia Rotary Coupe。而出口版則稱為“R100”,雖然引擎排量僅有1.0L,但天生愛高轉的轉子引擎帶來了綿密的做工次數(shù)(往復式引擎做工一次,轉子發(fā)動機已經做工三次)。所以相比同排量傳統(tǒng)的往復式引擎,最大馬力足足能拉高一倍以上。在擁有大馬力的同時,因為10A還在小排量的范圍內,F(xiàn)amilia Rotary Coupe無需繳納更高排量的稅費,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年馬自達為了得到這副新型的“旋轉活塞”引擎的授權可謂是費盡心思,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例如和NSU(奧迪的前身,掌握轉子技術的車廠)簽訂了十年金額為2億8千萬的合約。如果對這個數(shù)字沒有概念的話,可以理解成當年八千多名馬自達員工一個月的薪酬,另外合約還規(guī)定每一款搭載轉子引擎的馬自達汽車上市后,都必須向NSU交付權利金等等。
即使面對重重困難,馬自達在想方設法滿足對方車廠條件后,先后派遣了四十七人到德國學習先進的轉子引擎的技術。這批技術人員,回國后成功研制出改良型的民用轉子引擎,被后人尊稱為“轉子四十七士”。
在Familia Rotary Coupe推出市面后,馬自達決定讓Familia連同這顆“旋轉的心臟”去征戰(zhàn)賽場,并由1969年新加坡大獎賽開始它的賽道生涯。Familia Rotary Coupe先后參加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紐伯格林耐力賽、西德房車賽等大型比賽,均取得不錯的成績,除了驗證了用轉子引擎參賽的可行性之外,還為日后開發(fā)高性能車款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Kia Brisa
二代Familia在1977年停產后,產權就被韓國起亞買下,外觀作出小幅修改和調整后,并引至韓國繼續(xù)生產銷售至1981年。
Axela祖宗之第三代Familia(1977–1980)
我們都知道60年代的時候馬自達為了鉆研轉子引擎是耗費了不少人力和資金,好不容易讓轉子引擎產生了市場效益,結果碰上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fā),相對高油耗的轉子汽車開始失寵。隨著買家紛紛轉向購買燃油效率更高的車輛時,市場的失利讓馬自達已經負債累累。這這個不景氣的背景下誕生的Familias只能選擇在上代的后驅平臺基礎上開發(fā)第三代車款,以最大限度降低研發(fā)成本。由于受到同期歐洲掀背車的影響,傳統(tǒng)的三廂版本被取消,主打更加實用的掀背和旅行車款。
1977年第三代Familia推出時,出口至海外版名稱統(tǒng)一為323,國人熟悉的323命名始于這代。另外這代Familia取消了轉子引擎,分別搭載1.0L、1.3L和一款新增加的1.4L引擎。上市僅三年時間,三代車款就被第四代取代,而旅行車款一直在生產直到1986年。
Axela祖宗之第四代Familia(1980–1985)
▲馬自達Familia
▲福特Laser,與馬自達Familia有極高的相似度
經歷了石油危機后,臨近破產的馬自達在1979年被福特收購了24.5%的股份,公司名稱也由當時的“東洋工業(yè)”改名為“馬自達”。1980年推出的第四代Familia可以說是和福特合作的產物,在大股東福特的支持下,F(xiàn)amilia改為新時代的前置前驅,并與福特Laser共享部分零件和共線生產,以減少額外的開發(fā)成本,所以這倆款車子看起來像孖生兄弟。
在車型方面,上代被取消的三廂版本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而掀背版和旅行版則繼續(xù)提供。在1980年上市初期,分別搭配1.1L、1.3L和1.5L自吸引擎。中期改款時新引入1.5T渦輪增壓車款 — Familia XGI turbo,它也成為馬自達史上第一款搭載渦輪增壓的車款。XGI turbo擁有一個小尺寸的渦輪增壓器,積極的低扭響應獲得過不少好評,而且115匹的最大馬力放在當時也能算得上小鋼炮了,它還斬獲了當年的日本年度汽車大獎。
在福特的幫助下,四代Familia強勢回歸僅二年時間,銷量已經突破100萬輛,在產的五年里甚至多次超越豐田的銷量神話——卡羅拉,成為該級別的銷量冠軍。
Axela祖宗之第五代Familia(1985–1989)
▲馬自達Familia
▲福特Laser
四代的熱度還沒完全退去,五代Familia在1985年就登臺亮相。相比于舊款而言,五代Familia外觀上更具運動氣息,而這代繼續(xù)采用和四代一樣同亨平臺的策略,并增加敞篷版和四驅版以進一步壯大家族數(shù)量。由于日企那好東西留到本土的傳統(tǒng)尿性,馬自達Familia敞篷版僅限在日本本地售賣,其它國家想買同款的話大概只能買福特Laser了。
隨著家族成員的增多,五代Familia動力系統(tǒng)的選擇變得更多元化。除了原來的1.3L/1.5L/1.6L自吸引擎外,還增加了一副1.7L柴油引擎和一副最大馬力高達140匹的1.6T機器。其中1.6T在安裝至四驅版上,話說1985年的時候Familia在A組拉力上成績還是不錯的。
雙色車身再配紅線點綴,車門和后翼子板之間的“DOHC TURBO”雙頂置凸輪軸+渦輪增壓的貼紙表明了身份,這種素素的運動版裝飾風格在80年代末非常流行。另外四驅系統(tǒng)在第五代Familia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普及,除了1.6T的掀背車款外,三箱版和出口到歐洲的旅行版也有所配備。
Axela祖宗之第六代Familia(1989–1996)
相信不少80/90的車迷們看到這張圖多少都會對第六代Familia有印象,沒錯!它就是曾經的海南馬自達國產的323。但到處碰壁第六代Familia進入國內組裝生產的時候時間已經移至1994年,知行君還是是先從它的源頭開始說起吧!
1989年隨著五代車款的停產,第六代Familia正式接任,上代華而不實的敞篷版被取消,并新加入了一款配備跳燈的五門溜背款來滿足越來越年輕化的市場。除此之外三門、五門版兩廂、四門三箱都得到保留,而旅行車方面因沒有單獨研發(fā),所以采用兩代同堂的方式繼續(xù)銷售。
在外形方面,六代Familia一改上代車款的橫平豎直風格,邊緣的菱角開始變得圓滑起來。前后保險杠也改為與車身同色搭配,簡潔利落的整體造型配合車身防擦條,時代感很強?,F(xiàn)在流行的貫穿尾燈其實在三十多年前也曾經風靡過車圈,而歐版和美版也可以通過保險杠造型和車牌框大小來區(qū)分。
馬自達為了讓Familia繼續(xù)參加拉力A組而特別推出GTX和GTR倆款高性能版本。這些脾氣暴躁的小怪獸統(tǒng)一為兩廂三門結構,在保證靈活性的同時,尾箱還有一定的實用性,例如還可以去送個豆腐什么的。上代招牌式的四輪驅動系統(tǒng)在性能版上得到標配,日規(guī)的GTX采用最大功率高達的185 PS(136 kW)1.8T渦輪增壓BP發(fā)動機,島國人熱衷于跑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馬自達還慷慨地為GTX配上限滑差速器。
在GTX頂頭的還有一款拉力賽認證的GTR版本,外觀比相對保守的GTX來得更加夸張,為了突出它的拉力血統(tǒng),前保險杠加入兩個碩大的霧燈(不知道是誰起的頭,反正90年代那時候都喜歡這樣干)。引擎蓋位置還加裝通風口以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底盤更換了承受程度更高的避震以及更加粗壯的防傾桿對應更大的G值,剎車和輪轂都得到全面的升級。此外,經過腹內強化的機器配上尺寸更大的IHI渦輪,動力提升至210 PS(154 kW),成為一代“紅燈位霸王”,無論是GTX還是GTR,受限于“君子協(xié)定”,本土車型一律把極速限制在180km/h。
視線轉移到國內,早在1994年海南馬自達就把第六代Familia引入進行CKD小規(guī)模生產,名字也是采用與國際統(tǒng)一陣線的323,動力來自分別來自豐田1.3L 8A FE(為獲得準生證而搭配的機器)和自家的1.6升B6引擎。由于那時候的海南馬自達還沒有拿到生產許可證,只能在海南省內銷售和行駛。
直至1997年,受限于證件的問題,海南馬自達生產車輛還無法進入其它省正常進行銷售,產量始終無法提高導致了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而頻臨破產,無奈之下只好投靠了一汽集團,馬自達323上的豐田8A機器也是這樣來的。
不過以知行君兒時模糊的回憶,在大街上都是以CA7130為主,對并不常見的CA7160沒什么印象(也許都在海南吧)。其實以當時的標準來看這款電噴四缸 8A FE算得上是國內較先進的引擎了,1.3L的排量帶來86 PS(63KW)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也有合格水準的110 N.m,把空調關了百公里加速也能沖入13秒內。
Axela祖宗之第七代Familia(1994–1998)
相比于家族數(shù)量龐大的上代,七代Familia要顯得平淡得多,雖然研發(fā)于90年代,流線型外觀上已經完全脫離老氣的方正感,上代的運動型掀背車得到保留的同時,并增加了一款運動型的五門三箱轎車。
七代Familia在定位上要比所有舊款都要高,三圍的不斷增長讓它把競爭對手瞄準了更高一級的豐田凱美瑞。本土版上市初期排量直接從1.5L起跳,渦輪增壓引擎被取消,為了與凱美瑞抗衡,還搭載了一臺24氣門的2.0 V6機器來挑起頂配的大旗。
而Familia Lantis轎跑的前臉燈具的搭配略顯怪異,更像是原設計是采用跳燈方案結果卻受新行人安全法規(guī)影響,不得不改成明燈的那種感覺。除了前臉設計有所區(qū)別外,轎跑還采用了更加動感無框車門和更運動緊湊的短尾設計,雖然在外觀上和普通型號有所區(qū)別,引擎和傳動系統(tǒng)卻保持一致,1.5L、1.6L、1.8L以及2.0 V6引擎都有所搭載。
溜背款Familia Neo在換代之后車型結構并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依然擁有著一個雙層玻璃結構的大溜背,但在車門數(shù)量上已經做了一個“減法”,變?yōu)楦懩贻p人喜歡的三門版。但動力規(guī)格沒有轎跑版本Lantis那么高,引擎僅提供75匹的1.3L、88匹的1.5L以及112匹的1.8L供選擇。
從七代Familia開始,旅行車方面選擇了跟日產進行合作,直接引進現(xiàn)成的van廂式貨車進行換標銷售,而Familia也在這條變身van的路上越走越遠。
Axela祖宗之第八代Familia(1999–2003)
上代Familia曾經以進口的方式進入過國內銷售,但在二十多年前有能力購買私家車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這樣導致了Familia的數(shù)量比國產的六代要稀少得多,加上年代久遠等原因,到了現(xiàn)在很多早已走到了生命期盡頭,但隨著第八代Familia的再一次國產的時候,中國的車市也正在悄然發(fā)生了改變。
在全新BJ平臺上打造而來的八代Familia于1999年面世,低矮的車身設計暗示著Familia被封存運動基因再一次被激活。雖然推出至今已經有超過18年,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帶點優(yōu)雅動感的八代Familia依舊外觀經典耐看,還算不上過時呢。而轎車款再一次被壓縮至兩款(三廂轎車和旅行車),它也是Familia車系里最后一款轎車了。
車身三圍不升反降,競爭對手也從凱美瑞回落到更貼切的卡羅拉,新時代的海鷗標也正式取代了火焰標,有限研發(fā)經費讓Familia成為BJ平臺共享的一員,高性能版的取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為了彌補這個遺憾,馬家針對不同的市場推出了各種性能更強的運動限量版以滿足更細分化的市場需求。
而數(shù)量稀少的日規(guī)Mazdaspeed Familia原本計劃在2001年5月上市時發(fā)售100臺,估計是想刷一下存在感就完事的,結果推出市場后出現(xiàn)了供不應求的情況。馬自達只好在同年9月再追加多一百多臺,機械部分由原來的2.0L自吸引擎直接加裝渦輪增壓并強化機器周邊,動力提升至175 PS,植入專屬的Mazdaspeed車身套件、懸掛和剎車加強件等等。
而對比于相對激進的日規(guī)運動版,限量600臺的美規(guī)Protegé MP3(Familia在北美叫Protegé)則顯得平淡得多,2.0L自吸引擎經過重新調教動力小幅提升至140 PS,并對輪轂和懸掛系統(tǒng)進行輕度升級。
▲Protegé MP3
▲Mazdaspeed Protegé
Protegé MP3吊足了年輕人的胃口后,馬自達把之前在日本發(fā)布的Mazdaspeed Familia引入北美,作出本土化調整后2.0T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調低至170 PS,直至停產時無心插柳的美規(guī)Mazdaspeed Protegé也貢獻了4500輛之多。無論是MP3還是Mazdaspeed,它們的推出也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改裝市場的發(fā)展,這和Familia自身偏運動的調教風格和它的好底子(例如四輪獨立懸掛等等)有直接關系。八代Familia上市就成為了改裝屆的寵兒,即使十多年過去了,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Familia的玩家依然不在少數(shù)。
在運動版以外的車款分別配備了1.3L、1.5L、1.6L、1.8L、2.0L汽/柴油引擎并匹配5MT、4AT變速。2003年10月Familia宣告停產,整個系列將被Axela/Mazda3取代,F(xiàn)amilia正式轉型為van。
Familia在中國(2002–2012)
2002年7月,國產版Familia在海南馬自達掛名上市,并為它取了一個很溫馨的中文名字,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福美來,早期只搭載和同期普力馬相同的1.8L自吸引擎,最大馬力為122 PS、160N.m,提供5MT和4AT供選擇,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架和四輪碟剎等配置統(tǒng)統(tǒng)保留,據(jù)說相比于北美版,國產版福美來的配置略有提升。
此外,受海外運動風的影響,國產后期款還推出裝備了最大功率為96PS/140 N.m的1.6 ZM引擎的運動版,與普通版相比,運動版加入了桶形座椅、深黑內飾、運動套件等進一步襯托運動氛圍,并采用限量的方式發(fā)售。
投放到國內當年相對單一的車市后,誠意十足的福美來很快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普力馬一樣成為暢銷車型,算是公認的“新三樣”。憑借福美來和普力馬,馬自達在國內不但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還成為國內主流合資車企,這也讓馬自達感受到中國市場的無限潛力,更大野心的馬自達從而有了“改嫁”的打算。在度過“蜜月”期后,海馬在2005年被甩,馬自達正式落戶一汽,并簽約成立一汽馬自達。海南馬自達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更名為海馬汽車,開始了自力更生的日子。
與馬自達分手后,前任留下的資源也被海馬充分利用了起來,2007年海馬推出在福美來基礎上改而過來的海福星,換裝了三菱4G18引擎繼續(xù)銷售至2012年。
知行有話說
用一句“有時風雨有時晴”來概括Familia這幾十年的風雨合適不過了,它有過成功有過不如意,人生也是如此,不可能一直都會順風順水,在歲月的無情沖刷下,總會經歷一些波折。在千禧年后Familia系列也退出轎車市場,專心發(fā)展人貨兩用的多功能van,全權接手的是新時代的Axela,欲知“馬自達Axela的故事”接下來如何發(fā)展?且聽知行君下回分解!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